清朝皇室貴族奢靡鋪張,一頓飯吃掉百姓三百年收入
飲食是我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人的生活離不開一日三餐,在古代也是一樣,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作為皇室家族,吃的自然要比平民百姓更加精緻一些。今天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清朝皇室貴族的飲食,看一下皇上都在吃些啥!
都說民以食為天,皇帝也不例外,畢竟皇上也是人,人就是得吃東西才能活著,所以飲食自古以來就是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清朝皇室的飲食中,更是被推崇到極其高的地位,各種飲食習慣更是無比講究。
清王朝的御膳房可不是蓋的,王室的一頓飯,可能就是普通百姓300年的收入,但這都是民間傳說,具體是怎樣的,我們還得看一下史書有沒有記載。但是很多御膳房的名氣是流傳甚廣的,各種豪氣的飲食排場,雖說不一定完全真實,但也有一大半是真的。
我們經常在清宮劇裡聽到的御膳房,其實是兩個房部的總稱,也就是御茶膳房,一開始御膳房的文化形成沒有這樣鼎盛,後期才慢慢的形成了這樣一個複雜的御膳房文化。
御膳房主要是為皇上的日常膳食負責,御膳房大小人員就有幾百人,而且部門分得挺清的,什麼葷局素局、掛爐局、點心局等分的十分詳細。到了皇上要用膳的時候也是排場大,首先是擺譜,每頓飯120個菜擺三張大桌子,除了主食以外還有什麼點心、水果等,後來皇帝也覺得這樣太過於鋪張浪費。
於是慢慢的菜品就越減越少,先是減為六十四道,後又減為三十二道再後來又變成二十四道。到了慈禧太后這個吃貨的時候,又恢復成了兩百道的大場面,一頓飯就要花掉兩百銀兩。實在是極其的奢靡了。再說一下這個菜譜會讓皇帝知道每個菜叫什麼名字,做這個菜的人是誰,用了些什麼材料之類的,都要一清二楚,皇帝出什麼意外時也可以追究溯源。
在乾隆時期,御膳主要由主食、菜品和湯這三大類組成,調味料也和我們現在的差不多,基本的都有,什麼蔥姜鹽白糖還有紹酒香油豬油等。乾隆皇帝吃的主食主要是粳米膳,就有點類似於現在的糯米,還有粥面等主食;而菜方面乾隆皇帝偏愛雞鴨豬等肉食,素菜就是一些菠菜、冬菇之類的。
據說乾隆皇帝很喜歡吃豆腐,每次吃飯必有豆腐,比如什麼金銀豆腐片湯啥的;乾隆皇帝也很喜歡喝燉湯類的,每次吃飯桌上的湯品可達七種,而燉湯的主材料是燕窩。據史書記載,這清朝的皇帝貴妃們都比較喜歡吃鴨子,幾乎頓頓都有鴨子。
慈禧太后更是將鴨子做到極致,什麼蒸烤燜等,還有鴨子的各個部位都吃得明明白白。一個小太監因為能將鴨子做得十分美味,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喜愛,立馬讓這個小太監升了職成為壽膳房的掌廚。皇室的日常選單中就有一天三隻鴨子的數量,可以見得清朝皇室對鴨子的喜愛了。
皇帝的餐具也是極其精緻講究的,多為金銀器皿為主,陶瓷也是上好的質地。因為金銀等可以顯示皇家氣派,但是金又比較稀少,所以使用的量也不是很大,但是對於金器的使用也是比較執著的。
也有一位皇后在吃飯的時候發現用的器皿不是金器而是非常不高興,但是這樣的表現也讓當時的皇帝不高興了,後來金器也變得少用了,取而代之的是黃釉陶瓷餐具來象徵皇室家族地位。說完餐具又來說一下這皇帝吃飯時吐的渣放在哪裡呢?
原來皇帝妃子們吃飯時會有一個渣鬥放在桌上,將吃剩的食物殘渣吐在裡面,渣鬥也有被放在床邊和案上的。皇帝大多數時候是自己一個人吃飯,而且飯菜也要被檢查是否有毒,皇上一個人也吃不了那麼多菜品,吃不完的都賞賜給了妃嬪和兒子女兒們,能得到皇帝的賞賜也是莫大的榮幸呀。
越是到清末的時候,皇室的奢靡之風更加的普遍,不僅僅是在吃這方面更加的細緻,各種食材越來越昂貴,種類也越來越繁多。
吃一頓飯,基本就要上百個菜,一頓飯就要花掉三千兩銀子左右,一頓飯的飯錢普通平民百姓是一輩子也賺不來的,所以說一頓飯吃掉百姓三百年的收入也不是胡編亂造的。不管是極奢還是極儉,沒有富國強兵之道都是難以將國家維持下去的,清朝貴族們這樣奢靡,不思進取,也間接導致了滅國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