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訊 在很多長輩的傳統觀念裡,產婦坐月子時,每天除了吃飯、上廁所,就是躺著,靜養。28歲的產婦小凡(化名)也是這麼被婆婆和媽媽“按”在床上坐月子,卻不曾想險些因此丟了命。
前幾天,小凡被120急救車緊急送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經血管外科專家、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集團血管外科中心方欣主任診斷,她是典型的產後下肢深靜脈血栓。
剖腹產後“坐”月子
竟坐出下肢深靜脈血栓
1個多月前,小凡剖腹產產下一名嬰兒,全家人都高興極了。小凡回家坐月子時更是被當做重點照顧物件,媽媽和婆婆都遵循舊法,要求她不能下床、不能吹風、不能洗澡,認為這麼做對小凡最好。
小凡拗不過二人,坐月子期間,就一直在床上躺著,養著。可是幾天前,小凡先感到左小腿脹痛,接著大腿根也出現疼痛,並且感覺到皮膚髮燙,後來又出現水腫,而且一天比一天厲害,站起來腫痛得更嚴重了。她以為是生孩子“傷到”了,更加不敢下床活動,
但接下來的幾天裡,小凡發現左腿越來越粗,還突發胸悶,喘不過氣,四肢無力,渾身虛汗,家人趕緊呼叫“120”,將她就近送到市一醫院。入院後,醫生為小凡做了行下肢靜脈超聲檢查和肺動脈CT檢查。很快,檢查結果出來了,醫生診斷為產後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合並肺栓塞。
方欣結合小凡的具體情況,立即啟動抗凝藥物治療,並收住入院後即刻安排了急診手術。利用先進的血栓抽吸導管,在一個小時內完成了靜脈血栓的清除。術後5天,小凡就順利出院了,方欣囑咐小凡一定要規則使用抗凝藥物繼續治療,在1月內返院複查。
“罪魁禍首”是禁下床、不走動
據相關資料統計,孕期及產後靜脈血栓的危害性已經超過產後出血,成為孕產婦發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
為什麼下肢深靜脈血栓如此青睞產婦(孕婦)呢?
方欣解釋,血栓形成有三大要素:第一是血管內皮損傷,第二是高凝狀態,第三是血流緩慢。孕婦本身就處於血液高凝狀態,產後如果老是躺在床上,缺乏活動,肌肉收縮減少,靜脈血流速度會減緩,極易結成深靜脈內的小血塊,也就是深靜脈血栓。
靜脈血栓一旦發生,輕則導致孕產婦患肢腫脹、疼痛,嚴重者一旦發生血栓脫落,就會隨著血液流動跑到肺動脈,引起肺動脈栓塞,大面積肺栓塞可能導致猝死。
“深靜脈血栓引起肺栓塞的情況並不少見,如果發生大面積的肺栓塞,急性期致死率高,即使度過了也有可能引起慢性血栓性肺動脈高壓,治療起來非常棘手。”方欣表示,對於孕產婦來說,早期預防以降低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十分重要。
產後早活動、不過度進補
說到預防辦法,其實並不難,那就是每個產婦都要學會科學的“坐月子”方法。
方欣表示,預防產後深靜脈血栓,應足量飲水,儘早下床走動、多到戶外運動,這才是最好的產期養生。
他建議,產婦在生產後避免久坐和久臥不動。既往身體狀況良好的產婦順產後當天就可以下床活動,剖腹產產後應儘早起來活動。“如果行動不便,也要經常在床上活動自己的下肢,促進小腿肌肉收縮,促使靜脈血液迴流,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完全不動是不可取的。”
同時,產後也不提倡產婦吃大魚大肉。應鼓勵產婦多飲水,進食低糖、高纖維素、高蛋白、高鈣、適量脂肪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防止血液過於黏稠和高凝。
最後,如果產婦發現自己下肢出現了腫痛,尤其是一側下肢出現這樣的症狀時要及時到醫院血管外科就診。
【來源:每日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