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通用汽車釋出了一款概念車,Hy-wire。這款概念車正式樹立了汽車產業中滑板底盤的概念。當時的通用認為,基於滑板底盤可實現軟硬體分離開發、車身與底盤分體式開發。不過,通用當年提出的滑板底盤是為了建設其氫能源汽車的構想,這也是很長一段時間滑板底盤只停留在理論的原因。而滑板底盤概念又真正拉回公眾視野的,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勢力汽車公司的發展。
結構簡析
得益於電機、電池物理結構緊湊的先天優勢,滑板底盤概念與BEV車型的配合確有先天優勢。可以看到,目前可以實現量產條件的純電動汽車平臺也正在逐步普及平整電池包的設計,且佈局靈活性很強。
以大眾的MEB為例,集團提供了前驅、後驅乃至四驅的產品,覆蓋車型更廣泛。在空間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MEB車型的整合式短前懸的設計為車艙成員空間帶來幾何式擴大。
事實上,針對滑板底盤的開發還存在有一種空間利用理念,即以特斯拉為代表的前行李艙設計理念。我們可以看到滑板底盤基於高度整合的優勢為成員空間帶來的便利性。
也許,你在之前的慕尼黑車展上看到過這樣一款中國品牌概念車,同樣展示了中國品牌基於滑板底盤概念的MPV如何進行空間開發的構想。
得益於滑板底盤在研發階段即被賦予的完整剛性結構和強度,預計以寧德時代、特斯拉為代表的CTC電池pack技術將成為可能。當然,也正是因為滑板底盤理念的前述優勢,CTC退而求其次的CTP電池pack技術將會更快進入爆發期。
產品面向市場的優勢
作為模組化平臺的進一步表達,滑板底盤理念可以讓產品品類更豐富,其平臺之上的各類車輛成果,強調了滑板理念下的製造趨勢,包含MPV、轎車、貨車等多種車型。而現有具備滑板理念的整車車型中,我們也依然看到基於該理念的產品叢集。
同時,目前我們看到滑板理念打造的純電動車型已發生很多車身結構的革新。普遍車身輪廓變得更為緊湊,具體而言前移平滑的A柱、緊緻的前懸都為車身帶來更高效的內部空間、碰撞潰縮以及風阻係數。以賓士EQS為例,其風阻係數僅為0.2cd風阻。與此同時,該類車沒有了內燃機的設定更為輕量化的架構也應運而生。
眾所周知,滑板底盤的實現一定要倚靠整車線控的改造,這也是與滑板底盤相伴相隨的關鍵性技術。其一而言,透過整車全新的電子電氣域架構的軟體整合,讓整車動態訊號達成了中央計算能力,更高的算力有利於銜接智慧駕駛、智慧座艙的發展。
另一方面,也為整車車身結構的革新提供了軟體支援。在去年的慕尼黑車展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概念車具備此類特徵。沒有了機械管柱的牽扯,車身結構佈局或更加自由。
最後
滑板底盤事實上我們可以把他看作是一種理念,而各家也正在針對這一理念透過軟硬體的研發不斷實現產品的革新。目前,全球範圍內各家車企已針對滑板底盤做出了軟硬體方面的充足技術儲備,而在法律法規方面也針對滑板底盤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援。最終,我們期待整個產業體系的建立健全。
注: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