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圖報,忠於職守,臨危不懼,視死如歸
1926年9月3日夜,武昌城南餘家灣火車站一間破舊不堪的房間內,一夥人心事重重地坐在那裡默不作聲,氣氛很是壓抑。這夥人都是誰,他們在做什麼呢?這些人穿著筆挺的軍裝,正是當下勢如破竹的北伐軍大佬們: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總參謀長白崇禧、前敵總指揮唐生智、武昌攻城司令李宗仁、副司令陳玉珏。蔣介石打破了平靜:“無論如何,武昌城限四十八小時攻下!”這是一種不容辯駁的口吻。下面諸將領面面相覷,一言不發。但他們內心深知,這是一個荒唐的決定。因為就在當天凌晨,北伐軍剛剛對武昌城發動了一次如潮的攻勢,結果慘敗而歸。這不僅因為武昌城牆高聳堅固,更因為這座城裡坐鎮著北洋軍最後一位敢打硬仗的猛將——劉玉春。
劉玉春
貧苦少年不得志
劉玉春1878年出生於河北玉田的一個窮苦家庭,兄弟三人,劉玉春排行老二。由於家境貧寒,劉八九歲時只知道上山砍柴、下河撈蝦補貼家用。14歲時,劉在老鄉介紹下加入清軍水師。兩年後,甲午戰爭爆發。當時劉在直隸提督葉志超營中,遂跟隨軍隊駐紮平壤。其後日本大軍圍攻平壤,提督葉志超膽小如鼠,見日軍攻勢兇猛,就自個兒先溜了。底下士兵群龍無首,紛紛向城外逃跑,也不知道朝鮮城牆是紙糊的還是怎麼地,竟然被擠塌了,加上日軍又在城外佈置了幾道防線,清軍死傷無數。才16歲的劉玉春看逃脫不得,就躲到城內田地的水溝裡,夜裡偷偷爬進田裡摘點豆子吃。這樣熬過了幾天,等戰事平息了,劉玉春一路北行逃回了中國。劉玉春在九連找到了隊伍,又跟著隊伍在九連、牛莊等多地與日軍激戰數次,在這些戰役中劉僥倖活了下來。最終清軍戰敗,劉的部隊遭到遣散,他只得回到老家種田。如此,劉玉春的第一次軍旅生涯結束了。
甲午戰爭中的逃跑將軍葉志超
劉玉春剛回家,適逢老家遭旱災。為了活命,劉玉春向同鄉借了點錢跑到山海關當鐵路工人,後來正定招炮兵,劉玉春因為曾經當過兵,得以再次進入軍隊。此後劉入山海關武備學堂學習。當時在這裡學習每個月還發工資,餉銀三兩六錢。雖說不是什麼大數目,可養家餬口算是夠了。本以為可以過上安生日子,怎奈倒黴事又給劉玉春趕上了。1900年,八國聯軍打到山海關,武備學堂遭到解散,劉又回到了老家,他的第二次軍旅生涯結束。
1902年,劉玉春聽聞直隸總督袁世凱在保定召集武備學堂的舊生,大為興奮。可等劉一路跑到保定,招生名額已滿。後又聽說岑春煊在山西招兵,劉又從保定不遠千里奔至太原。等劉玉春到了太原,恰逢岑春煊被朝廷調任四川總督,招兵事由此作罷。一個二十多歲的小青年不就是想找份工作嘛,這是有多難,其絕望的心理是可想而知的。
也許是倒黴的劉玉春讓上天都看不下去了,正當劉在太原迷茫之際遇到了自己過去的一個友人。劉玉春就跟著這哥們兒一起加入了山西常備軍,這才算安穩下來。
由於劉玉春在軍中的優秀表現,劉被選送至保定軍校學習馬科。學了一年,回到山西充任馬隊小隊長兼全軍總教習。1905年,劉玉春調任奉天。此後一年,劉隊長在奉天跟“紅鬍子”(即是土匪)交手五六十次,幾乎天天都在槍口刀刃下討生活。此後因劉隊剿匪有功,得以進入東三省講武堂入學深造一年。
1908年,劉隊長又被調去四川。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看這幾年劉隊長太順了,劉隊所乘的船在經過三峽時居然翻了,倒扣浮在江上。咱劉隊也算鎮定自若,於是就被扣在船裡面向下遊漂了幾十裡,終於被救上岸。到了成都,劉隊升任營督隊官,相當於今天的營長。此後,劉營長在四川剿匪甚力,打得四川的土匪聽到劉玉春三個字那是抬腿就跑。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四川民軍趁勢而起。當時陸軍中不少革命黨譁變,劉玉春不懂革命,只能打著包裹北返歸家。路上被民軍所執,一問才知道是劉玉春,民軍首領當即釋放,並賠禮道歉。此後劉玉春坐船下江,渡海北歸。至此,劉玉春的第三次軍旅生涯也結束了。
百戰之軀未成名
回家沒多久,劉玉春經人介紹加入了馮國璋的拱衛軍充任營長。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劉玉春跟隨馮國璋大軍進攻南京。劉玉春所部在雙閘鎮登陸,剛登陸就遇到三千敵軍,後面的船伕早已攜船逃之夭夭。此時,前有敵軍,後有大江,眾軍士皆驚慌失措。劉營長畢竟已經學過幾年兵法,知道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立刻指揮軍隊佔領有利地形,擺好陣勢。三千敵軍衝殺過來,被打得狼狽不堪。當時據抓到的俘虜說,後方大隊尚有三萬人,此乃先頭部隊,未嘗想過會遇到北軍。劉玉春一聽後面還有三萬人,心中暗暗吃了一驚,隨後便鎮定下來,急中生智謊稱道:“我們總司令老早就知道你們會途徑此處,已預備四萬大軍在此埋伏,我就是前衛營營長。你們這次算是自投羅網,識相的趕緊投降!”俘虜中一個小軍官願意帶話回去給師長。劉玉春便寫了書令交其帶回。不久小軍官帶話回來,兩位師長說投降可以,師旅團三級長官官位不變,且接濟給養。劉為了防止敵軍看出破綻,假裝向領導請示,自己騎馬往營裡繞了一圈,等了半天才回來,告訴小軍官,我們總司令已經答應了你們的要求。如此下面俘虜深信不疑此處有四萬大軍。劉一面要求兩師官兵集結在江灣某棉花地,一面派人回報馮國璋。次日,馮國璋派兵艦來,繳了兩個師的械。兩師士兵每人領五塊大洋,軍官領三十塊錢大洋,遣散回家。師、旅長另聽候用。劉的部隊也回浦口休整。這次戰役,一方面南方革命黨隊伍裡混進了不少烏合之眾,但另一方面劉玉春臨危不懼、陣前使計也確實令人稱道。
南京之役後,劉玉春調任第八師當營長。此後跟隨第八師一路南征北戰,先後參加了平息外蒙叛亂、鎮壓白朗起義等戰鬥,屢立戰功,於1915年升任團長。1917年張勳復辟,段祺瑞以第八師征討張勳,令劉玉春為前衛司令。當時劉玉春中暑有病在身,上級跑來一看,令其不必前往。劉玉春說:“生病不過就是一個死,我如果得了畏敵的名聲還不如死呢!”於是抱病親自帶兵攻克了永定門。戰事結束後,由於太勞累,劉玉春就在永定門城樓上鋪了個毯子睡覺。此役之後,劉玉春升陸軍上校軍銜。
1918-1923年,劉玉春隨第八師移駐鄂西一帶,其間參加了湖南之役、湘鄂戰爭等戰事,並升任旅長,授陸軍中將銜。1923年,劉玉春還被宜昌當地紳商推舉為鄂西陸軍聯合總督察處處長,負責抽取當地商稅助餉,這樣可以避免缺餉造成兵變禍及商民。劉玉春一直忠於其事,當年報稅收五百萬元,不僅附近幾支部隊的餉械皆能供應充足,每年還有剩餘在當地興辦貧民工廠、資助學校及各種慈善活動。
迷途之際遇貴人
這幾年,劉玉春由營長一路升遷至旅長,可謂順順當當。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此時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一下又讓原本春風得意的劉玉春跌進了底谷。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1924年5月,北京政府突然下令免了劉玉春的旅長職,劉自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哪裡做錯了。劉無奈,只得北返。到了北京才知道,原來劉這幾年忠於職守,反令他的上司師長王汝勤產生了嫉妒之心,暗中密電中央說劉囂張跋扈,難以駕馭。當了這麼多年兵,好不容易熬到了旅長,突然一下就全沒了,老劉這下是心灰意冷,天天躲在家裡生悶氣。
畢竟上天還是眷顧老劉的,每次老劉最鬱悶的時候,恰恰又是他最幸運的時候。正當老劉在家生悶氣之際,有人從洛陽拍電報給他,告訴他吳佩孚吳大帥聽說你在家無事,希望你來洛陽助一臂之力。劉玉春一時不敢相信,鼎鼎大名的吳大帥怎麼能看得上自己。過了幾天,電報又來催行。劉玉春於是收拾行裝,一路趕到洛陽。吳大帥見了老劉,慰勞備至,當即聘為高階顧問,此後每天召老劉入府商討軍事,坦然相處,有若故交。老劉在人生的低谷之時受到吳大帥此等禮遇,感激入骨,暗中立下決心,願為吳效以死力。
被當時《時代週刊》稱為“中國最強的男人”的吳佩孚
可沒多久,第二次直奉戰爭吳大帥戰敗,老劉和大帥一度失散。老劉取道海路,一路顛簸流離在湖北雞公山找到了大帥,奉命駐守漢口。此時,原來第八師的官兵聽聞老劉在漢口,派代表來找老劉。這些老部下怎麼又想起來老劉呢?原來師長王汝勤在軍中不得人心,師裡的官兵都感念著老劉的好,這次派代表來就是力勸老劉回任第八師任師長,驅逐王汝勤。老劉說,這是乘人之危,我不幹。代表再三懇求,老劉又說,我只聽吳大帥一人之令。此後,重新上臺的段祺瑞暗中聯絡王汝勤,要其逮捕吳佩孚送北京來。老劉得知這一訊息,立刻派人去第八師告知官兵,切勿背叛吳大帥。王汝勤由此更加記恨老劉了。
次年,老劉一個人來到第八師的駐地香溪,受到了舊部的一致歡迎。王汝勤派人請老劉赴宴,舊部都說王汝勤人心叵測,力勸不可赴席。老劉不懼,隻身前往。見了王汝勤,老劉的坦率也確實讓這位王師長羞愧萬分,表面上王汝勤和老劉盡釋前嫌。此後軍中官兵一致要求老劉復職,王汝勤嫉妒之心又起,暗中想謀害老劉。可惜事洩,官兵都很氣憤。王汝勤就想逃跑,被官兵們堵截。此時老劉出來打圓場說:“師長背叛吳大帥,那是您的不對。現在你偷偷摸摸地逃跑也有失師長體面。”於是王汝勤就託病請辭,全師官兵以禮送行。王汝勤走後,大家公推老劉繼任師長,老劉堅決不肯,兩邊互相執拗了半天,最後各退一步。老劉復職任第八師第十五旅旅長,由原十五旅旅長升任師長。
1925年,吳大帥東山再起,在武漢設十四省討賊聯軍司令部。此後劉玉春奉命與寇英傑聯合圍攻信陽。河南戰事結束,吳大帥下令,老劉始任第八師師長。第八師實際成為吳佩孚的警衛隊。其後,劉玉春參加了奉直晉聯軍圍攻國民軍的南口大戰,戰後授玉威將軍,升陸軍上將銜。
1926年,北伐軍興,從廣東一路打到湖北,勢如破竹。吳佩孚升劉玉春為第八軍軍長,親統大軍開赴前線。吳佩孚大軍行至賀勝橋,見前方汀泗橋大批殘兵潰敗而來。劉玉春二話不說,率部挺進二十餘里,遭遇北伐軍第四軍第十二師、第七軍第二旅以及鼎鼎大名的葉挺獨立團。雙方激戰兩晝夜,一直打到白刃肉搏,相當慘烈。打到第三天,劉玉春兩翼友軍自行退出戰場。劉玉春部遭到圍困,劉率部死戰得出。後見旅長於信臣部仍被圍困,再次殺入救出於信臣。此後劉玉春被時人稱為吳佩孚手下的“趙子龍”當是由此而來。劉玉春集合後方兵力,準備再戰。此時,賀勝橋後方兩側高地已經易手,賀勝橋無險可守。劉率部跟隨吳佩孚退回武昌。經過賀勝橋一戰,劉部經清點,三名團長一死一重傷一被俘,九名營長陣亡七名,四十二名連長陣亡二十五名,慘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戰爭其實才剛剛開始……
孤城輓歌留絕唱
我們都知道,武漢這個城市由長江和漢水交叉分出三塊區域——漢口、漢陽、武昌,是為武漢三鎮。武昌於長江以南,漢口在長江以北漢水以北,漢陽在長江以北漢水以南。吳佩孚退回武昌後,召開緊急會議,任命湖北督理陳嘉謨為武漢警備總司令,劉玉春為武昌守城司令。眾將領皆曰:武昌城大兵單,不易防守。建議退保漢口,與北伐軍隔江對峙,以待援兵至,再圖恢復。吳佩孚說,你們在湖北有年,當為湖北守省城。今若棄省城,即是棄湖北,萬萬不可。會開完,吳本人則渡江至漢口,坐鎮查家墩總司令部。當時各路敗退下來的殘軍加上河南新開來的吳俊卿師,參酌各種史料,武漢守城兵力約為一萬五千人。而攻城北伐軍總人數多達七八萬之眾。其實劉玉春心裡也知道武昌城不易防守的道理,但感念吳佩孚知遇之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民國時期的武漢地圖
劉玉春把各路部隊於各個城門配置好,並命令各隊用沙袋堵塞城門,劉在城內巡視了三圈才放心。然後劉玉春親自帶隊上武昌城東北高地蛇山監視一切。
9月3日凌晨,北伐軍開始攻城,由於準備不充分,當日遭受重創。於是就有了文章一開頭的餘家灣會議。會上蔣介石要求限期攻克武昌。
5日,北伐軍再次三面攻城。這次北伐軍購集了兩丈長的毛竹竿,並把兩根竹竿接在一起,作為攻城雲梯。各部隊組織起敢死隊攜帶斧頭、炸彈、手槍等,負責架設雲梯。後續部隊如潮湧般衝擊而上。劉玉春親自帶兵上城樓拒敵死守。最終北伐軍再次慘敗。據葉挺獨立團的報告,他的一個營幾乎全軍覆滅,另一支部隊報告當天唯一的戰果就是把一個梯子靠在了城牆上。
正當劉玉春死守武昌之際,江北的漢口、漢陽形勢卻發生了變化。駐守漢陽的鄂軍劉佐龍早已同北伐軍暗通款曲。6日,在劉佐龍的配合下,北伐軍克漢陽。次日,下漢口,吳佩孚北遁。江北盡入北伐軍之手。
蔣介石見武昌城久攻不克,決定採取圍而不打的策略。15日,蔣介石釋出封鎖令,命令對所有經過長江武昌段的船隻必須進行檢查,且檢查完畢後只能沿北面行駛,任何船隻禁止駛向武昌。武昌城周圍的電話線一律隔斷,信件、電報禁止運出。禁止民眾運送一切糧食、蔬菜、物資進城。此後北伐軍調集山炮、野炮、克虜伯炮等各種大炮,連番轟擊城牆,並每天出動飛機實施轟炸。
武昌被圍之前,吳佩孚就已經連電當時號稱五省聯軍總司令的孫傳芳大軍向西,增援武昌。孫大帥坐鎮南京觀望,想看北伐軍和吳大帥打個你死我活,再來坐收漁利。直到25日,孫大帥才派出大軍向西,企圖支援武昌。當時有些老百姓還真以為孫大帥實力強勁,贏面很大。據說,南京城裡的小孩在街上鬨鬧打架,都是一邊打一邊喊:“我是孫傳芳,你是蔣介石。”後來孫傳芳大軍剛入江西,就吃了敗仗,南京小孩打架就變成了:“我是蔣介石,你是孫傳芳。”
當時外國記者拍到的孫傳芳
至此,武昌城外援斷絕,四面皆敵,已成孤城一座。
城內糧食已經很難找到,然後就是吃糠,再然後吃樹根草皮,兵士皆無人色。劉玉春看見城中“百萬菜色,餓殍累累”,很是心痛。他的內心是掙扎的。降,還是不降?
北伐軍萬萬沒想到,10月1日,劉玉春竟然親自率領四個團的兵力實施突圍,企圖奇襲攻城司令部南湖大學。幸好幾路大軍緊急集結才把劉玉春又擋了回去,不然真是勝負難料。這可能就是劉玉春在降和不降之間想做的第三個選擇,那就是勝。
北伐軍已從後方調集工兵,準備挖坑道至城牆下實施爆破。而城中已近彈盡糧絕,武昌城裡所有的部隊都願意投降,除了劉玉春。一日,北伐軍遣來中間人,要求言和罷戰。看著滿城餓殍和不成人形的部下,劉玉春心軟了。劉玉春同意退出武昌城,回駐鄂西,要求對方保證所有守城官兵的生命財產安全。雙方訂立了條約,蔣介石、唐生智都在條約上籤了字。這是劉玉春的妥協,其實也是蔣介石的妥協。
然而,歷史並沒有給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北伐軍在9日突然撤走了談判人員告知談判暫緩,原本固若金湯的武昌城此時只因一個人而被北伐軍輕而易舉地拿下,此人又是誰呢?
前面說過,武昌城裡除了前面敗退下來的各路吳軍殘部,還有一支剛從河南調來的吳俊卿部。這支河南軍隊原本就沒想為守護武昌城賣命。誰知圍城已經四十多天,城內彈盡糧絕。吳俊卿派人和城外的北伐軍暗中聯絡,約定投誠。
10日,吳俊卿部開啟城南的保安門、中和門,北伐軍蜂擁而入,堅守42天的武昌城終於城破。武漢警備總司令陳嘉謨驚聞北伐軍已經進城,趕緊化妝逃出了督理府。而劉玉春率部登上蛇山,繼續指揮作戰。一直打到城內守兵幾乎盡降,身邊的旅團長們下跪哭求:“兵士飢餓如此,何能再戰?”頓時哭聲震天,劉玉春看著和自己出生入死的部下一個個消瘦的人型,頓時也是老淚縱橫,不言再戰。眾人把劉玉春死拉硬拽帶進了教會的文華學院。
最終,北伐軍找到了劉玉春,要來綁他。劉玉春呵斥道:“吾為國家大將,爾輩亦是軍人,綁我有失軍人大體!”旁邊一個北伐軍軍官立刻制止了士兵的做法,劉玉春沒有被上綁,而被請進了城內的北伐軍司令部。劉玉春進屋即見到了攻城副司令陳玉珏,當即抗聲曰:“我就是劉玉春,是守城司令,此處所有兵士都是遵我的命令守城,他們不用負責任。請即刻釋放他們回家,由我一人承擔一切責任。戰敗者死,我無話可說。只是軍人可死不可辱耳。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請求速死!”北伐軍眾將領皆曰:“劉將軍是英雄,我輩早已知之,請您珍重,保您絕無生命危險。”
此後劉還有陳家謨都被北伐軍軟禁起來。次年,武漢國民政府組織法庭審判劉玉春。法官問劉:“你為什麼將武昌城附近的人民擊斃,房屋焚燬?”劉回答:“兩軍交戰,槍炮互發,不能歸咎一方。”法官又問:“你為何不早降?”劉回答:“我為國家大將,有守土之責。如果革命軍中大將投降,各位以為如何?”法官說:“你是反革命!”劉回答:“我連革命黨都不是,怎麼反革命?”
被軟禁的劉玉春
當時有新聞記者採訪劉玉春。劉表示,他認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自己守武昌城沒什麼錯。但對於戰爭造成的對百姓的傷亡感到懺悔。表示願意接受千刀萬剮以謝罪。劉的忠誠和視死如歸的精神一時為人們所稱頌。後來武漢國民政府也找不出什麼理由審判劉玉春,遂釋放了劉。當此時寧漢交惡,劉玉春拒絕了兩方面的拉攏,北返歸家,於1932年逝於天津。
從8月31日至10月10日,劉玉春堅守武昌42天,最後因內部倒戈而被攻破。長期以來,因為劉玉春在政治上站錯了隊而不為人知。實際上劉玉春只是一個軍人,完全不懂政治。如果非要說他心中有什麼主義,可能這個主義就是知恩圖報,就是效法“關岳”(關羽和岳飛,傳統軍人膜拜的偶像,忠義的化身)。今天,我們自可不必以那個時代的意識形態的標準去考量他。劉玉春將軍,知恩圖報,忠於職守,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自當是中國軍人的楷模,當為後世所知。
(中國國家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