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23日17點30分,解放軍炮兵對金門的國民黨守軍進行了80分鐘的猛烈炮擊,這場突如其來的炮擊不僅造成守軍600多人傷亡,還炸死了兩名中將。
臺灣島內的氣氛立刻凝固了起來,一旦金門被解放軍拿下,那下一步就是臺灣本島了。然而正當島內人心惶惶的時候,蔣介石卻顯得非常冷靜,最後居然還笑著連說了三個“好”。
葉飛上將在回憶中稱,金門炮戰並不是為了奪取金門,而是一場政治仗,核心目的之一是為了防止國內外的分裂勢力。毛主席也曾說過:
“蔣介石希望我們打炮,這樣他就有了藉口,可以抵抗美國的壓力”
當時美蘇兩國在中東地區爭奪控制權,雙方投入了大量的軍力和財力,因此並沒有太多精力投入到亞洲地區。但是當時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之間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在金門,處於隨時準備開戰的狀態。
由於美國和臺灣當局簽了《共同防禦條約》,一旦金門有事,根據協議美軍將協助臺當局進行防禦。但是美國不希望將力量消耗在一個對於美國來說毫無價值的金門小島上,也不希望和解放軍發生正面軍事衝突;而且由於金門在行政上隸屬於福建省,是大陸和臺灣唯一“交織”的紐帶,美國一直敦促蔣介石放棄金門等外島,固守本島。
一來美國清楚當時解放軍的海軍力量薄弱,不會輕易渡海發起統一戰爭,這樣美國和中國大陸發生衝突的機率大大下降,美國也可以將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其他地區去和蘇聯爭霸。
二來美國同時也提出將臺灣交給聯合國託管,其目的很明顯是為分裂中國做準備。
蔣介石也不傻,知道美國在想什麼,對於這種明目張膽分裂中國的行為,蔣介石是不敢答應的。而且蔣介石想反攻大陸,金門等島是必要的跳板,一旦放棄就再也沒有所謂的“反攻”希望了。
蔣介石一拖再拖,美國也不是一直都有耐心,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親自警告蔣介石,若再不從金門撤軍就要減少援助了。CIA甚至曾一度想暗中推翻蔣介石,扶植一個完全聽美國話的人上臺。
想分裂中國的不僅是美國一家,蘇聯也是。蘇聯曾希望和中國組建一支聯合艦隊,在中國沿海地區修建海軍基地,看上去是在幫助中國提高海軍力量,但是蘇聯要求這支聯合艦隊在戰時只能聽從蘇聯的指揮。也就是說,中國大陸要想發起統一戰爭,就必須透過蘇聯的同意。
蘇聯稱霸的野心昭然若揭。當初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時,蘇聯就是不同意的;而在臺海問題上,蘇聯認為,只要臺灣還存在美國的力量,中國就必須依附於蘇聯,所以蘇聯並不希望中國統一。
當然毛主席可不會讓蘇聯干涉中國內政,更不可能將國家主權交給蘇聯,所以中蘇關係急轉直下。毛主席還知道的是,中國共產黨不怕蘇修,但臺灣的國民黨可是怕美帝國主義的,畢竟蔣介石就是在帝國主義的支援下上臺的,一旦失去帝國主義的支援,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在沒有告知蘇聯的情況下,毛主席下達了炮擊金門的指示,炮擊規模之大,就像要一口氣拿下臺灣島一樣。
金門炮一響,蔣介石的擔憂一下子就沒了。與毛主席迅速達成“默契”,立刻派出大量兵力支援金門,同時還要求美國加大援助。由於美國根本不清楚中國大陸的企圖是什麼,也不清楚蘇聯想幹什麼,甚至以為是中國大陸想趁著美蘇在中東無法抽身完成統一,這樣一來金門作為臺灣“門戶”的重要性一下就體現了出來,所以美國趕緊抽調航母和物資來支援,美蘇想借金門分裂臺灣的陰謀也就不攻自破。
值得一提的是,金門炮戰讓美蘇精力從中東轉移,牽制了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力量,事實上還是支援了中東等地人民對抗帝國主義壓迫,在國際上的影響巨大。
而且解放軍在炮戰中“只打蔣艦不打美艦”的做法,嚇得美軍軍艦轉頭就跑,再次戳破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本質,在軍事、政治上給予島內臺獨勢力巨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