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鑑史人
編輯┃鑑史人
他是騰訊第二大個人股東,是最有錢的莞商之一,當年以560億資產成為胡潤富豪榜莞商首富。
但他卻極其低調,一直到如今也只是開著20多萬的寶來。雖然中國有幾億人用過他的產品,但是對於他的名字卻是鮮有人知。
他就是騰訊的二當家、“馬化騰背後的男人”——張志東。
可以說,沒有張志東的存在,就沒有騰訊今天的地位。
騰訊低調的“二當家”
在騰訊體系裡,有兩個繞不開的人物,一個是小P,也就是Pony馬化騰,另外一個,很多人認為是微信之父張小龍,其實不然。
在業內看來,張志東才是那個騰訊的二號人物。
眾所周知,馬化騰如今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是騰訊的代言人、是企業的宣傳大使,無論走到哪裡都是眾人的焦點。
而作為騰訊產品的架構者,張志東卻幾乎從不露面,在網上關於他的文章以及採訪更是屈指可數。
這個被騰訊上下所有人尊稱“大師兄”的技術天才,卻只是甘願做“馬化騰背後”的男人,因為對於他來說,或許只有程式碼和資料才最好相處。
張志東就這樣一直為騰訊默默付出,細心打磨每一件產品,並且這一做就是十幾年。而他之所以如此低調,或許也和經歷有關。
張志東是1972年生人,出生於廣東東莞,家庭條件還是不錯的,父親畢業於清華大學,是家族第一個大學生,母親則是一名教師。
所以從小張志東的學習氛圍就非常濃厚,父母對他的教育方式也是十分完善的。
而張志東自己本身也是十分的天資聰慧,不僅學習成績非常好,而且從小就對數字非常的敏感,還十分痴迷於象棋圍棋這樣的邏輯思維類對戰。
於是到高中的時候,父親就給他買了一臺電腦,80年代,能有一臺電腦,也足以見得家庭條件不錯。
其實這點和馬化騰也挺像的,當年馬化騰也是早早地就接觸了電腦。
1989年他順利考入了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在這裡,他也碰到了日後改變他一生的人——馬化騰。
據後來張志東的室友說,張志東成天就待在宿舍敲程式碼,有時候連飯都不吃。
當年,張志東和馬化騰雖然都屬於深大計算機領域拔尖的一波學生,但是據當時計算機圈子裡的人說,張志東似乎更勝一籌。
並且放眼當時整個深圳以及發燒友圈,張志東都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
也正是憑藉著過人的計算機天賦以及優異的考試成績,張志東在1993年,取得了深圳大學的學士學位。
而在室友同學都紛紛找到了好工作,開始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的時候,張志東卻選擇去到華南理工繼續深造。
在這裡,他接觸到了更為尖端的架構應用知識,並且也愈發地對這些玩意沉迷。1996年,張志東不出所料地獲得了華南理工大學的碩士學位。
自此之後,張志東的傳奇人生便正式起航。
與馬化騰的機緣巧合
張志東畢業後進入的第一家公司是深圳黎明網路,這家公司在當時行業內也是比較出名的。
和一般的員工不同,張志東在完成自己的任務之後,會經常加班坐在那思考,“網際網路的使用者在想什麼”、“我該如何改進使用者體驗”,這些都是他思考的問題。
據當時的同事描述道:
“志東每天加班都很晚,凌晨兩三點也是時常的事,而且還經常看到他一個人坐在工位上發呆”
張志東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能夠用“技術改變生活”。他在工作上的痴迷,也正是為了追逐這個夢想。
但是在這裡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他發現,無論自己付出多少努力,在客戶看來也是不值一提的,這讓他非常心有不甘,也有了離開的想法。
而巧合的是,當年的老同學馬化騰找到了他,表示自己對以色列的一款聊天軟體——ICQ非常看好,打算打造一款屬於中國的聊天工具。
這個想法讓張志東提起了興趣,在張志東看來,這個ICQ就如同帶他逃離孤島的帆,讓他灰暗的人生瞬間點亮了色彩。
於是兩個年輕人一拍即合,迅速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1998年11月11日,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等人共同創立了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張志東出任騰訊首席技術官,並且組建核心技術團隊,探索網際網路即時聊天工具的領域。
1999年2月10日騰訊正式推出一款即時通訊軟體——“OICQ”,這也就是如今QQ的前身。
後來,張志東將OICQ掛在網上,提供給大家免費下載。讓整個團隊都沒想到的是,隨著人們口口相傳,IOCQ的使用者數量呈現出幾何級增長的態勢。
這樣的增長速度是讓張志東也沒想到的,最後不到兩年時間,IOCQ的使用者就已經突破了3000萬。
可是隨著使用者的增加,伺服器已經完全不夠用了,他們一時之間也沒有找到盈利的模式,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最後,為了公司日後的發展,他們打算將這個軟體賣掉,但是即使是出價70萬,也還是無人接手。
當時深圳電信局打算出價50萬,但是這樣的價格,馬化騰和張志東都認為不合適,所以也沒有談妥,最後就此作罷。
“沒人要正好,我其實也不是特別想賣,這畢竟是大家的心血”,張志東在公司會議上說道,“沒有錢,我們就想辦法去掙錢,將它好好運營下去!”
於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除了公司的正常運維之外,張志東為了能夠掙錢,幾乎什麼活都幹。
畢竟是計算機領域的大佬,網頁設計、程式開發、系統整合,這些張志東都不在話下,也正是靠著這些外包的活讓公司得以殘喘一段時間。
曾經跟過張志東很多專案的一名老員工表示:“當時公司無論遇到什麼問題,他(張志東)都會帶著大家堅持下去,我們內部也因此稱他為公司的‘定海神針’。”
馬化騰後來在回憶起這段時光時表示:“當時,我和Tony(張志東)都覺得,只要公司能夠活下來,我們就贏了。”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張志東的堅持也終於迎來了回報,不少資本機構都看中了他們的專案,於是給他們帶去了大量的資金。
有了資金的支撐,張志東也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地大幹一場,而張志東也是不負眾望,最後這場“戰爭”的成績也非常亮眼。
根據資料顯示,截止到2014年,QQ的最高同時線上使用者就已經超越了2億,而兩年之後,月活使用者更是高達8.68億。
至此,騰訊也從深圳萬千創業小公司中“殺出”一條生路,成為了行業內巨無霸的存在。
而這個過程裡,張志東一直陪伴在馬化騰身邊,也承擔著騰訊的每一次危機,自然也是騰訊最大的功臣之一。
當然,這樣的努力也不是毫無回報,張志東榮獲了不少的榮耀,而除了精神上的滿足,騰訊給張志東帶來的財富也是數不盡的。
騰訊第二大股東
其實在騰訊壯大的過程中除了資金問題,版權問題也讓騰訊十分苦惱。
千禧之年,騰訊的OICQ已經佔據了中國即時通訊市場90%的份額,可以說在那個時候,OICQ的地位無人能夠撼動。
但就在這個時候,美國線上(AOL)發來律師函,稱騰訊侵犯了自己旗下即時通訊服務ICQ的註冊商標。
表示OICQ嚴重侵犯了自己的商標使用權,要求立即更名,不然就將其告上法庭。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張志東也是手足無措,在徹夜思量了一夜之後,張志東打算將其改名為QQ,並且將軟體頭像換成自己設計的卡通形象。
這樣一來就完全規避了版權的問題了。張志東的想法也得到了團隊的一致認可,於是在2000年11月份正是改名為QQ。
騰訊或許就是在這裡栽了跟頭之後,日後才會如此在意法務問題,還因此在業內有了一個響亮的名號——“南山必勝客”。
有業內人士透露,到了後來,當QQ發展非常成熟的時候,張志東還是一天也沒有停歇,他總是在思考如何給使用者更好的體驗。
在他眼中,一款產品只有得到使用者的喜愛,才有一直延續下去的可能。
騰訊能從當初的幾個使用者發展到如今的幾億使用者,張志東的那份赤子之心從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關於張志東的“技藝”至今還在“網際網路的江湖”中流傳著——他搭建的系統架構在後來QQ使用者達到以億計量時仍能支撐。
也是因此,張志東在業內被大家稱之為“網際網路最牛架構師”。
對於這個稱呼,張志東曾經無奈地回覆道:“所謂的天才都是被逼出來的,我們那個時候只是希望公司能夠存活下去,儘量不讓使用者掉線而已”
有一位曾經在張志東部下工作過的員工回憶道:
“他在會議中很少說話,但是他提出的每個問題都是站在一個最普通的使用者角度思考的,直接明瞭,這也是我們產品能夠成功非常重要的原因。”
而之所以將張志東稱為騰訊的“二當家”,其實除了對騰訊的貢獻以外,當時還有一個最直接的因素,那就是持股佔比。
馬化騰當年騰訊在股份分配上,對張志東還是非常大氣的。
根據報道顯示,在公司成立時,馬化騰持有公司54.29%的股份,而張志東持有22.86%,是當時公司的第二大個人股東。
而隨著2004年騰訊在香港上市,張志東的身價也是水漲船高,到了2010年,張志東的就以121元的身價入選了福布斯榜第45名。
但是資本遊戲並不是張志東的特長,在隨後陸續進入的資本入駐後,張志東的股份已經從當年的22%稀釋到6%以下。
但是張志東似乎對這些絲毫不在意,仍然是埋頭沉迷於程式碼之中。
不過雖然股份比例不高,但是騰訊的市值驚人啊,截止到筆者撰文時,騰訊的市值已經達到了4.35萬億港幣。
所以即使張志東的股權被稀釋到6%乃至更低,也高達兩千多億,當然,具體股權分配我們也無從得知。
不過從張志東2017年福布斯內地富豪榜也可以看到,張志東的財富就已經超過千億了。
因此很多人說張志東是幸運的,正是因為專注於自己的領域,所以才得以擁有千億身價。
因為回看當年的騰訊五虎,五位創始人到如今已經離開了3人。
而陳一丹、曾李青他們離開騰訊去搞投資,似乎也只是兜兜轉轉繞了一圈。
而回過頭看看張志東,似乎他的堅持就是完全正確的,持有騰訊股份對他來說就是最後的投資。
也正是從來沒有減持過股份的張志東,才有瞭如今的千億身家。
不過無論是1000億也好還是2000億也罷,似乎這些東西對於張志東來說並不是他的全部。
千億身家卻開20萬的車
或許你經常在網上看到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身價2000多億,但仍然穿著普通的灰色T恤和一輛本田飛度。
如果你非常欣賞這種品行,那麼可以說,張志東就是中國版的扎克伯格。
前頭說過,隨著騰訊的上市,公司很多高管的身價都是水漲船高,於是紛紛在國內外接起了豪宅,買上了豪車。
然而,張志東卻常年開著一輛價值20多萬的寶來汽車,而關於張志東的寶來車也有一個騰訊人都知道的趣事:
當時有人聽說張志東買了新車,於是騰訊內部奔走相告,對於他們來說,張總買新車的訊息比部門業績翻倍更讓人驚訝。
等到張志東到了公司之後,有人問他:“張總,聽說買了新車啊,終於捨得換賓士寶馬了?”
然而張志東卻用很平淡的語氣回答道:“一輛新的寶來!”,這個回答也是讓眾人哭笑不得。
其實對於張志東來說,他的人生目標根本不是追求物質,而是一種對技術以及產品最純粹的嚮往。
作為典型的理工男,他始終覺得技術才是發展一切的基礎,不管是金錢還是名利對他來說,似乎都是滿足內心的虛榮心罷了。
正是因此,從他的身上,似乎能夠看出一種“工匠精神”,而在這點上,他和微信之父張小龍確實十分相似。
與馬化騰走到哪都是焦點不同,成天與程式碼打交道的張志東,估計也知道自己社交能力弱,口才不是很好,所以大家很少在媒體採訪中看到過他。
對此有一位騰訊老員工也對記者爆料了一件趣事。
當時是騰訊舉辦的一次活動會議,那次活動對於公司非常重要,所以即使極不情願,張志東也還是參加了。
但是當張志東坐入席的時候,旁邊眾多企業家竟然都不認識他,直到他上去發名片的時候,這些企業家才恍過神來:原來這就是騰訊的二當家!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以至於當年吳曉波寫《騰訊傳》這本書的時候,在介紹“騰訊五虎”的時候,其他四個人大篇幅描寫,到了張志東這裡,就只有寥寥話語。
2014年3月,張志東發表公開信宣佈離職,隨後,馬化騰也確認了這一訊息:
“今天,我首先代表全體總辦、全體騰訊人對Tony過去16年來所做的一切、特別是過去兩年多的繼續擔當表示由衷的感謝!”
卸職之後的張志東也不是完全與騰訊斷絕了聯絡,而是成為了騰訊學院的一名講師以及公司終身榮譽顧問,繼續與騰訊陪跑。
對於張志東來說,香車、美女、豪宅都是身外之物,這些也從來不是他的人生追求。
不管是當年那個毛頭小子,還是如今的千億富豪,張志東始終都保有一顆赤子之心,沉醉於自己“科技改變世界”的夢想之中。
在這浮躁的社會中,能夠沉下心來認真去做一件事的人,即使沒有大富大貴,也不至於迷茫於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