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中國·院士開講》是“科創中國”與抖音聯合打造的大型影片知識類欄目,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作為主講嘉賓,欄目在抖音平臺首發,“科創中國”微信公眾號同步播出。
本期節目,我們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理事長,神經科學家張旭作為主講嘉賓,為我們分享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相關內容。
什麼是類腦人工智慧?
提到類腦智慧技術,大家可能有一點不熟悉,它實際上就是腦科學或者是神經科學啟發下的智慧技術的發展。
雖然腦科學與類腦人工智慧研究的重點不同,但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相互驗證的。張旭院士介紹到,腦科學主要是多尺度地解析腦結構和神經網路聯結圖譜,從而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類腦智慧主要是演算法的建立、建模,類腦機器學習以及類腦器件的研究,就是所謂的腦科學或者神經科學啟發下的資訊科技,從而推動了一種新的產業模態,叫做智慧產業的發展。
張旭院士表示,現在神經科學家考慮的是構建腦聯接圖譜,“這是我們認識腦和發展類腦人工智慧技術的重要基礎”,張旭院士說,這不僅涉及到如何理解神經元之間怎樣連線、發揮功能,同時也對理解阿爾茨海默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產生原理有幫助,找到原因的話,克服這類疾病就有辦法了。
元宇宙源於哪裡?
如今,元宇宙是被看好的、具有前景的一種技術,那麼它到底源於哪裡?張旭院士說,實際上最早是在2018年9月上海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由東京工業大學佐藤誠教授做的一個報告,提到做有形態、有動作、非真人的一個人工生物,它可以做電影、玩遊戲、能互動,它有感情,會憤怒也會高興。佐藤誠教授給它起名叫Kobito,是日本的一種動漫形象。
“這是演算法上很大的創意,也開創了虛擬世界的時代。”張旭院士說。
未來虛擬世界是否存在?
談到這個問題,張旭院士表示,是有可能存在的,但是存在很多技術瓶頸,包括如何節能、如何有更大算力、如何算得更快、真人和虛擬人之間的交流、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融合等,這些都需要透過科研來進一步拓展這樣的領域。
來源:科創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