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媒體獲悉,今天(1月11日),聚焦侵入式腦機介面裝置研發的腦科學創企NeuroXess腦虎科技(以下簡稱“腦虎科技”),宣佈完成總額達9700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及Pre-A輪融資,本次由盛大和沈南鵬創立的紅杉中國種子基金領投,湧鏵投資、聯新資本、腦智創聯跟投。
腦虎科技方面表示,依託中科院科學家團隊,以及原創自主核心技術,該公司直接對標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創立的美國Neuralink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腦虎科技兩位80後創始人是中科大的同班同學。其中,公司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陶虎教授曾在美國攻讀博士和從事博士後研究,2014年學成回國,目前是國內腦機介面領域的權威專家;而腦虎科技創始人兼CEO彭雷是一位連續成功的創業者,曾擔任國內SaaS公司客如雲的CEO,後來被阿里集團收購之後,2021年10月,彭雷辭去了阿里本地生活資深副總裁職務,如今投身腦科學領域。
本輪融資公佈之前,彭雷接受了鈦媒體App採訪。他表示,“我個人二十年連續創業很享受透過創業來改變社會和創造未來的過程,而且我一直以來的創業終極目標之一就是推動奇點的早日到來,實現人工智慧和人類智慧的共生共存。而腦機介面無疑是實現人機孿生這一重大目標的最重要關鍵一步。這次和老同學陶虎一起,回到我們熟悉的科學體系重新創業,回到我擅長和熱愛的硬科技領域,非常期待和興奮。”
針對本輪融資,前中國首富、盛大集團和天橋腦科學研究院創始人陳天橋表示,“腦機介面一直是我最關注、最感興趣的腦科學領域之一。我很高興能夠從慈善科研和創業孵化兩個維度,全面支援陶虎這樣充滿夢想又腳踏實地的傑出中國青年科學家。”(詳見鈦媒體前文:《腦機革命:馬斯克向左,陳天橋向右|鈦媒體·封面》)
值得一提的是,腦虎科技成立至今的三次融資,陳天橋旗下的盛大全部參與,既是天使輪唯一投資者,也是最大的機構投資者。
“我們以慈善的方式支援腦科學研究的初心不會改變。正因為這種初心,我們才敢於進入這一高投入、高風險、長時間的科研領域;除了資金,更會提供難以用金錢衡量的稀缺資源。”陳天橋指,天橋腦科學研究院會持續透過無償捐贈等形式支援中國腦科學,打造民間慈善支援基礎前沿研究的全新模式。對其中產學研結合的科研成果,盛大會透過投資孵化等形式,推進成果轉化。他希望把陶虎做成一個支援中國腦科學研究的樣板,真正讓腦科學成果造福大眾,造福科學家。
圖為天橋腦科學研究院創辦人陳天橋(右)和雒芊芊(左)夫婦(來源:TCCI官網)
80後中國科學家歸國,與阿里高管聯手打造腦科學公司
腦機介面是個會對人類未來產生顛覆性變革的領域,而其中的侵入式腦機介面被全球科學家公認是最硬核、門檻最高。在全球範圍內,從事該領域研發的目前僅有美國的Neuralink、Blackrock等少數幾家。
“腦機介面核心挑戰是如何在最大限度利用大腦和最低限度損傷大腦之間取得合理的平衡。因為大腦太複雜,我相信無創(非侵入式)腦機介面在情緒調控、認知評估等領域會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真正意義上的腦機介面,只有透過和神經元細胞直接連線才能實現。有創(指的是侵入式)腦機介面是一個門檻非常高的研發,中國迫切需要有這方面的自主核心技術。”80後科學家陶虎教授表示,作為中國侵入式腦機介面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公司,腦虎科技充滿信心地把馬斯克的Neuralink作為全球性的趕超目標。
實際上,陶虎是一個科幻迷。在科幻小說和電影裡,最讓他著迷的就是和大腦有關的技術,比如用思維直接交流、記憶轉移。因此,2006年,他在中科大、中科院獲得本科、碩士學位之後,選擇去美國波士頓大學、美國塔夫茨大學完成他的夢想,最後成為美國塔夫茨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研究助理教授。
2014年,陶虎在美國學成之後歸國。回國後,他到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資訊科技研究所工作。今天的他,已經是國內腦機介面領域的權威專家,擔任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副所長以及國家2020前沿實驗室創始主任、感測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20年10月,天橋腦科學研究院在中國落成第一個前沿實驗室的儀式上,陶虎就帶著植入在小白鼠腦中的第一代產品,作為研究院支援的專案亮相,引起了轟動。陶虎還加入了天橋腦科學研究院,成為了研究院在中國第一位非神經科學專業的研究員。隨後,盛大投資孵化創始人陶虎的這家名為“腦虎科技”的腦科學公司。
而另一位創始人兼CEO彭雷,是網際網路行業連續創業者。曾創立團購網站24券,最近一次創業經歷,是國內規模最大的SaaS公司之一客如雲擔任CEO。客如雲於2019年被阿里本地生活全資收購,彭雷也加入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任資深副總裁。2020年10月,彭雷釋出內部信,宣佈卸任客如雲CEO職位。
2022年1月11日上午的釋出會上,陶虎和彭雷聯合宣佈成立“腦虎科技“,並完成近1億元融資。彭雷接受鈦媒體App獨家採訪時表示,一直以來,他的創業終極目標之一就是推動奇點的早日到來,而腦機介面無疑是關鍵一步。這次和老同學陶虎一起,回到熟悉的科學體系重新創業,回到擅長和熱愛的硬科技領域,他是非常期待和興奮的。
腦虎科技的技術產品方面,鈦媒體App瞭解到,團隊在侵入式腦機介面領域已經完成了核心技術突破以及關鍵器件製造,已有產品在部分效能上超過了馬斯克的Neuralink,而且完成了動物試驗,通過了相關倫理審批,將於今年一季度率先開展人體臨床試驗。
彭雷告訴鈦媒體App,“我們可同時採集的柔性電極通道數量,可同時進行解碼的演算法能力,還有植入材料方面的一些特殊特性,都是超過Neuralink的。”當然他也指出,腦虎科技的產品化和工程化能力還是需要不斷、快速補足劣勢。
值得一提的是,腦虎科技現有產品所使用的免開顱微創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腦機介面系統,採用了蠶絲蛋白這一中國傳統的材料,具有柔軟、在體安全性高等獨特優勢。
彭雷接受鈦媒體App獨家採訪時表示,腦虎科技的終極目標有三個階段:“終極目標還是利用腦機介面技術,從第一階段治療病人,到第二階段強化普通人,到第三階段實現人類智慧HI和人工智慧AI的孿生共存。”
對於腦機介面技術侷限性,彭雷表示,“任何一種技術都有他的侷限性,目前侵入式腦機介面還是面臨很多的技術挑戰,比如電極的植入創傷如何做的更小,在體時間如何儘可能延長,裝置器件的安全和生物相容,訊號採集和分析的演算法等等。而且同時醫療倫理和大眾對新技術的接受也需要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所以我們會保持以嚴肅的醫學基礎配合樂觀的願景路徑,一步步走向我們的目標。”
陳天橋以慈善家和投資人兩個身份支援中國腦科學
陶虎回憶起第一次和前中國首富,盛大集團和天橋腦科學研究院創始人陳天橋相見,是在一年半之前,透過線上視訊會議交談。
當時,他既希望腦虎科技把這一技術繼續推進研發,也希望成果轉化落地,也接觸了一些投資人。受到馬斯克Neuralink概念刺激,大家很關心消費級的腦機介面產品預計什麼時候可以落地?陶虎咬咬牙回答說10年,有投資人則希望是5年到8年。
“陳天橋聽到後,馬上對我說,10年不算長,只要你堅持做,一步一個腳印,20年或者30年,我都願意支援你。”1個小時的溝通,陳天橋當場拍板。更讓陶虎驚喜的是,陳天橋表示會用兩個身份來全面支援,作為慈善家,天橋腦科學研究院扶持科學家陶虎的科研;作為投資人,盛大投資孵化創始人陶虎的企業。
此後,天橋腦科學研究院在科研領域給予陶虎團隊大力的支援。“在創業領域,陳天橋先生不僅投資,而且非常願意為我出主意,他敏銳的商業眼光和思維讓我很受啟發,讓我明白了產學研結合要以市場和需求為導向,不能在實驗室裡閉門造車。”陶虎表示。
陶虎透露,目前,天橋腦科學研究院正在積極探討與微系統所共同培養中國腦機介面領域的交叉複合型人才。而作為國家首批支援科研成果轉化的試點單位,中科院上海微系統和資訊科技研究所對腦虎科技給予了大力扶持。
陳天橋表示,腦機介面一直是他最關注、最感興趣的腦科學領域之一。從慈善科研和創業孵化兩個維度,他會全面支援陶虎這樣的傑出中國青年科學家。
5年誕生1500家企業,為何腦科學賽道火了?
腦虎科技這次融資是整個腦科學投資的一縷縮影。
僅2021年,腦科學領域發生了多筆公開融資資訊。去年3月16日,聚焦腦卒中診療方案的腦科學企業“腦醫生”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中國風投;3月19日,博睿康完成過億元B輪融資,由紅杉中國領投、老股東凱風創投、熔拓資本跟投;去年8月,研發非侵入式腦機介面技術企業“柔靈科技”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隨後8月30日,優腦銀河完成5億元A輪融資,由本草資本領投,荷塘創投、峰瑞資本和光速中國跟投。
不僅如此,去年7月,世界首富、特斯拉CEO馬斯克成立的美國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完成了2.05億美元(約13億人民幣)C輪融資,成為腦機介面領域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筆融資。Neuralink希望利用帶有晶片的侵入式裝置幫助治療人類的腦損傷和神經系統疾病,如讓癱瘓或肢體障礙的人僅憑自己的意識就能控制手機電腦。
根據CB Insights的不完全統計,過去5年,全球有泛腦科學相關企業超過1500家,中國約有超過50家。
而在國內,這場探索科學終極疆域的漫長征途中,早已財富自由的陳天橋,開始不計回報地支援腦科學。自2016年起,陳天橋開始在腦科學方面進行相關探索、研究,透過資助基礎研究,定義從基礎科研到商業落地的邏輯。
那麼,為什麼腦科學這樣一個賽道突然火了?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時松海教授曾對媒體表示,一方面是自然科學對人類十分有吸引力和研究意義;二是社會意義重大,隨著社會的發展、智慧化的推進,腦科學對於AI 技術或者新型智慧體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而且隨著社會的老齡化加劇,腦神經相關的疾病患者人數越來越多。據統計,中國各種腦疾病患者人數近1.3億。
此外,腦科學已經成為一項國家戰略。去年3月中國在最新的 “五年規劃” 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已被列為中國七個需要攻關的科技前沿領域之一。當這一領域研究被納入國家戰略層面,意味著其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CB Insight資料顯示,預計將在2024年,全球腦科學領域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0億美元,
不過,腦科學依然是一個長週期賽道。陳天橋曾表示,他見了300多個科學家後,逐漸認識到大腦機制的基礎研究很難有重大突破,要10年、20年甚至更久。“我們不知道誰會在腦研究上有突破,只能千金買馬骨。”
此前鈦媒體App獨家專訪中,陳天橋指出,“我們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CCI)搜遍世界上的科學家和實驗室,透過5~10個實驗室,建立早期的技術模型,不但要資助,而且要將最具潛力、前途的科學家挖進我們的實驗室,給他們學術自由、給他們資金,讓這些科學家發揮才能,能夠做出一個非侵入式的,為人類造福的腦科學技術解決方案。”
2017年底,陳天橋、雒芊芊夫婦創立的TCCI在上海建立轉化中心,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和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緊密合作,首期投入5億元支援中國的腦科學研究;2021年7月,TCCI捐贈5000萬人民幣,與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合作建設“人工智慧與精神健康實驗室”。
陳天橋在採訪中強調,他不介入科研研究,只是資助身份,讓科學家放開手腳去做一些很重磅的研究課題,只要最終能夠落地,對人類有貢獻,有幫助,足矣。將“不計成本”的支援科學家開放研究。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