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21年8月28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拍攝的巴格達合作與夥伴關係會議現場。
由伊拉克政府主辦的巴格達合作與夥伴關係會議28日在伊首都巴格達舉行。與會各方一致呼籲,透過團結地區和國際力量努力實現中東地區穩定。會議由伊拉克總理卡迪米主持。法國總統馬克龍、埃及總統塞西、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等9個國家的元首或代表,以及一些地區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出席會議。新華社/路透
【內容提要】
1月11日,大眾日報第6版時事《環球論壇》專欄刊發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唐志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姚錦祥的聯合署名評論《2022,中東緩和能否持續?》。文章說——
與2020年持續動盪相比,2021年中東地區局勢出現了間歇性緩和的發展態勢,構成2021年中東發展的最大特點,也給已持續十年衝突的昏暗中東帶來了一抹亮色。可以講,2021年可能是中東走出暗黑時代的非常重要的一年,各國對於和平與發展議題的關注度快速上升,一定程度沖淡了原有的矛盾與對立。預計2022年中東地區的緩和態勢將持續,動盪中緩和仍將是地區局勢發展的主要趨勢。
■2021年國際熱點回顧與展望之九
2022,中東緩和能否持續
□ 中國社會科學院 唐志超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姚錦祥
與2020年持續動盪相比,2021年中東地區局勢出現了間歇性緩和的發展態勢,構成2021年中東發展的最大特點,也給已持續十年衝突的昏暗中東帶來了一抹亮色。
這一年,局勢緩和在中東地區多個層面得到呈現:一是地區衝突有所降溫。敘利亞戰場無大戰,利比亞和平協議得以延續,國際社會調停葉門戰爭力度明顯加大;持續四年的海合會危機宣告結束,卡達與沙特、阿聯酋等國達成和解協議;巴以衝突有驚無險,極端強硬派領導人內塔尼亞胡黯然下臺;東地中海危機趨向緩和,土耳其和希臘相互伸橄欖枝;美國與伊朗在波斯灣激烈對抗降溫,海灣安全有所緩解。二是已持續20年的兩場戰爭終告結束。美國拜登政府上臺,決意加速結束兩場戰爭,實現從阿富汗撤軍,並與伊拉克政府達成於2021年年底結束在伊作戰使命的協議。三是影響中東安全穩定的關鍵問題——伊朗核問題取得新的積極進展。拜登政府上臺後提出重返伊核協議,並重啟與伊核談判。2021年,伊核各方已在維也納舉行8輪會談,並取得一定進展。2022年上半年達成新的伊核協議可能性較大。四是地區主要國家間的對抗緩解。土耳其地區進攻性外交色彩下調,放低身段主動改善與阿聯酋、埃及、沙特和以色列的關係。阿聯酋淡化強硬外交,務實主義上升,向土耳其、伊朗和敘利亞示好。沙特與伊朗在中斷外交關係5年後首次開啟雙邊對話,相互釋放善意。以色列與阿聯酋、摩洛哥等阿拉伯國家關係持續改善,合作領域不斷擴充套件。
可以講,2021年可能是中東走出暗黑時代的非常重要的一年,各國對於和平與發展議題的關注度快速上升,一定程度沖淡了原有的矛盾與對立。目前,這種由緊張到緩和的態勢在2022年是否可持續值得關注。預計2022年中東地區的緩和態勢將持續,動盪中緩和仍將是地區局勢發展的主要趨勢。
就美國而言,透過軍事威懾,外交斡旋,離岸平衡等手段,確保中東局勢可控不大亂,仍將是拜登政府中東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唯此才能確保美國順利從中東抽身。2022年中東最大看點是伊朗核問題談判能否取得突破。目前第八輪談判尚未結束,主要圍繞美國如何取消制裁、美國如何保證不再退出、對伊朗核活動如何監督三方面展開。若再次成功達成協議,將在進一步推動地區局勢緩和方面邁出關鍵性一步。一個積極的變化是,之前伊核協議遭到美國在中東盟友的強烈反對,但近期這些國家似乎在改變立場,並主動與伊朗開啟對話。比如以沙特為首的海灣遜尼派國家,在阿曼、卡達等國的積極斡旋下,已經與伊朗展開了密切磋商,希望建立穩定的關係。因此,在伊核談判的大框架下,如今又增添了地區對話的成分,或許能對伊核談判的成功起到正面作用。
除此之外,2022年葉門是否能達成停火協議,利比亞總統選舉能否如期舉行並確保停火協議延續,也是主要看點。一方面,雖然近期葉門態勢有所反覆、對抗有所升級,但拜登一直向沙特施壓,要求透過政治途徑化解葉門危機,這有助於將衝突維持在可控的範圍之內。另一方面,利比亞大選雖被再度延遲,但仍有一些積極因素,尤其是作為利比亞問題重要相關方,土耳其與埃及的關係近來快速改善,這或對維持利比亞和平程序穩定有所幫助。這代表著土埃關係以及東地中海問題的轉圜,以及對話和理解的開始。
就土耳其而言,為確保贏得2023年大選,土耳其可能會繼續推動與地區國家的緩和。而近一年來的經濟困局,也會制約其在外交上的進取姿態。一是土耳其嚴峻的里拉貶值與貨幣危機,已經嚴重衝擊其經濟與民生,外界擔憂其會進一步引發社會動盪與街頭抗議,危及土耳其政治穩定。二是其咄咄逼人的外交導致地區國家出現抵制土耳其商品的行為,損害其外貿及商業利益,更不利於其參與東地中海油氣合作。儘管如此,在庫爾德問題上,土耳其仍有可能在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以刺激國內民族主義情緒。
中東地區緩和氣氛的上升,一個難以忽視的因素就是地區秩序正由單極秩序向“後美國時代”的多極秩序演化,中東國家的自主性快速上升,試圖擺脫傳統大國博弈和權力鬥爭的束縛。中東緩和氣氛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地區內國家主動塑造議程的結果,這比過去域外大國主導下的“脆弱和平”多了更多內生性動力,也更具有可持續性。
當然,維持當前緩和氛圍並不容易,關鍵還是要解決“和平”與“發展”這兩大核心問題。從和平角度來看,關鍵是要強化危機管理,推動構建包容性的區域安全對話機制,如中國所倡導的海灣地區多邊對話平臺。從發展視角來看,還是要解決中東的經濟、民生和國家治理問題,尤其是在疫情之下部分國家財政瀕臨崩潰的難題,避免出現新的“失敗國家”。唯有在這些結構性的問題上取得進展,中東的持久和平才真有希望。
唐志超,國際政治學博士,研究員。先後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習。1998年進入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工作,歷任西亞非洲所中東室副主任、主任、亞非所副所長等職,2012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所。主要從事中東問題研究,包括中東政治與安全、外交、阿以問題、中東民族宗教問題、庫爾德問題、地區安全與恐怖主義、能源與能源安全、大國與中東關係以及海灣、伊拉克、伊朗、土耳其等國別研究。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所學術委員、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
姚錦祥,2013-2019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碩博連續專案,獲法學博士學位。其中2015-2019年就讀於早稻田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科,獲國際關係學博士學位(雙學位專案)。現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主要從事大國中東政策、日本與伊斯蘭世界關係等中東問題研究。
【大眾日報《環球論壇》專欄簡介】
大眾日報國際新聞評論專欄《環球論壇》開欄於2007年5月19日。欄目主打熱點國際新聞解讀,著力在新聞的深度延伸上下功夫,靠獨家權威新穎的觀點和論證確鑿、鞭闢入理的深度分析影響讀者,告知讀者“新聞背後的新聞”。
《環球論壇》專欄歡迎讀者使用者賜稿。如有線索或推薦作者,請撥打熱線(微信):13964185298;或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章安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