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十難
文/張書成
小時候很羨慕作家,覺得作家很厲害,寫的書千人百眾爭相傳閱,名氣很大。於是自己也東施效顰,、想出一本關於家鄉的書。這幾年東奔西跑,夜以繼日,用笨拙的手筆,湊湊合合弄了一本書,想給自己的名字塗上一層金粉,誰知步步為艱,處處碰壁,弄得鼻青臉腫,狼狽不堪,方知自己幹了一件蠢事,一件自不量力的事,細想起來,確有十難。
一是立意難。人常說,“提起做文章,不如當婆娘”,可見出書不易。要出書,首先是立意。大千世界,文人墨客多如牛毛,寫的書能壘成山,擺成海,自己寫什麼?怎樣寫?又惦量自己是普通人,無背景,無靠山,也無必要的文學素養,更談不上什麼經驗、技巧、經歷,所以,為寫這本書,絞盡腦汁,挖空心思,翻來覆去,整整折騰了兩個月,才在朋友幫助下,根據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確定了主題,可一照鏡子,才發現白髮又增添了幾根,不禁輕嘆一聲,知道“牛皮不是人吹的,火車不是人推的”。
二是取材難。有了靈魂,還需骨頭和肉,甚至還要血。一本書,需要的素材很多,有的還需要細節。自己掌握的素材,有的符合主題要旨,有的離題甚遠,很多素材還需要到群眾中去挖掘,去搜集,去整理,有的還需到檔案館去查閱,有的還要抄錄、拍照,所以,不會開車的我,憑兩條腿和一輛腳踏車,裝一盒“芙蓉王”煙,走村入戶,問這問那,用筆用心記下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素材,豐富自己的寫作領域,真是跑斷了腿,磨破了嘴。
三是構思難。對於專業作家來說,有故事素材,就能寫好文章,出一本名著,而對我這個年齡不小寫作能力不大的文學愛好者來說,從眾多的素材中提煉創作出一篇篇文章來,不亞於登天,需要深入構思,反覆琢磨,常常是朝定夕改,想得頭皮發麻,恨自己平時讀書不多,以致思維混亂,頭緒不清,著急時頓足錘胸,想抽自己耳巴子。
四是創作難。把想法腹稿變成文字,變成妙趣橫生的文章,其間要走很大一段艱苦路程。常常因一篇文章要熬一個通通夜,翌日又覺得文不達意,只好“重打鼓,另升堂”,重新動筆,這樣反反覆覆,折折騰騰,直到自己基本滿意為至。就這樣,步步為艱,踽踽獨行,靠毅力寫了一篇篇隨筆、散文。
五是請序難。名人的書,銷路廣,讀者眾,不愁賣。而我等無名之輩寫的書,如果沒有名人作序,恐怕無人問津,永在冷宮。所以,請大家名人作序,就成了難題。但是名人都是忙人,難以撞動,只好買上好煙好酒,拿上潤筆費,一臉微笑去勞駕名人為自己塗脂抹粉,那種心情,真是不可言狀。
六是修改難。俗話說“人家婆娘,自己的文章”,意思是別人的老婆好,自己的文章好,捨不得刪,捨不得改,有時琢磨半天,還是沒改幾個字,對多餘的句子段落,總是不能忍痛割愛,掐疼擰痛,以致內容繁雜,枝葉繁茂,過後自己又不滿意,躊躇不定。
七是書號難。好不容易編輯了稿子,又請人作序,但與出版社聯絡,都說國家對個人出書控制得嚴,書號難以申請,且單書號大都在三到四萬之間,叢書號又徹底取消,讓人聽了,心一下子涼到腳後跟,嘴幹啵啵,不知道該說什麼?
八是校對難。現在的出版社,光掙錢,不管校對,有問題作者自己解決。校對三到四遍,全由自己沒黑沒明的校對,眼睛都看花了,頭也看得成木的了,但還得看下去——因為要對自己的書負責任呀!
九是售書難。書印出來了,不開發佈會沒人知道,不請名人大家講話好象沒品味,不請電視臺、報紙、媒體宣傳社會上沒影響,故而自己掏錢請人開各種釋出會、讀書會、研討會,開會就得花錢,就要請人吃飯喝酒,就得送人新書,七七八八轟轟烈烈搞了一系列活動,買書者卻寥寥無幾。這也難怪,現在人人都有手機,看書者屈指可數,所以,辛辛苦苦寫的書,只能是廢紙一堆了,令人長長地嘆息罷了。
十是贈書難。賣不過,但要書者卻不少。儘管現在貨幣貶值,但掏幾十元錢買書還是有些捨不得,令人奇怪的是有的人不看書,卻要不花錢的書放在書房或書框裡裝“門面”。聽說某個熟人出了書,便打電話或捎信讓作者給自己贈書,並要給簽好名自己送去,這可苦了出書的人。還得恭恭敬敬地寫上“雅正”“大正”之類的謙詞,簽上自己的名字,並蓋上章,然後或坐車,或步行,送上門去,讓人家“提意見”“多指導”,一副謙遜的神情,好象自己犯了什麼錯,請求人家批評指正,真是好笑至極!可悲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