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賽柏藍-基層醫師公社
特約撰稿人 | 硃紅
是依賴政府,還是適應形勢,轉變策略,尋找機遇,迎接挑戰?這是擺在每一個基層醫院管理者面前的新課題。
基層醫院運營管理中哪些環節會導致病患流失?管理者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深思的問題。
基層患者為什麼會流失?
01
服務模式及裝置陳舊
近年來大眾健康理念發生變化:一是健康意識增強,二是人們對醫療服務提出了更高的服務需求。
現實情況是傳統的醫療服務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醫院要生存、要發展,必須根本轉變傳統的醫療服務模式。缺乏人性化的服務,環境的陳舊,這些都是導致一些要求高的患者流失的原因。
02
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往往與患者的流失息息相關。由於基層醫院醫療技術相對薄弱,很多農村居民去大醫院就診,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這種現狀,導致基層醫院的職工待遇低,再加上生活條件差,很難吸引人才。
03
基本藥物種類範圍狹窄
實行藥品零差價後,藥價便宜了,但藥品種類偏少。有些群眾對長期習慣使用的“好藥”不在目錄內難以接受;傳統的基層衛生院大多“以藥養醫”,實施藥物零差價銷售後,基層衛生院業務收入和利潤銳減,再加上補助有限,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降低。
04
醫患矛盾時有
患者及家屬對醫療服務的期望值不斷加大,部分媒體對醫療糾紛不客觀的渲染,導致基層醫療機構公信力下降,“醫患”矛盾時有,醫務人員心理壓力增大、精神負擔加重,收治病人的主動性降低。
05
營銷手段不足
這裡提到的營銷手段並不是指把醫院推向市場化需要做營銷,而是透過一些正確的非誇大其詞的廣告,使更多的潛在患者瞭解醫院的專科特色以及各種品牌服務。
所以,如何吸引並保持病源,使新增加的患者不流失,這是我們需要考慮並解決的問題。
解決措施及建議
01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
1. 大力宣傳新農合的報銷比例政策,體現基層醫院就診的優越性
看病貴一直以來是農民的一大困憂,部分農民甚至存在因病返貧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在各地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大大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負擔。
基層醫院應該充分利用合作醫療的對基層醫院的優越性,積極進行宣傳,穩定基層醫院的“粉絲群”。
2.為新農合病人提供就診綠色通道
簡化基層醫院門急診服務流程,積極穩妥推行“先診療,後結算”模式。
3.嚴格執行新農合轉診制度
基層醫院要嚴守轉診關,醫務科應對所有辦理轉院手續的新農合病患進行登記,建立考評考核機制,每季度公示各臨床科室轉出病患的統計資料。建立基層醫生一種“院興我榮”的憂患意識。
02
醫聯體內技術力量支援
1. 與上級醫院合作,著力於人才培訓
基層醫院缺少業務骨幹和學科帶頭人,缺少有名望的醫生。要與醫聯體內上級醫院合作,帶動人才培訓,營造名醫效應。
在徵得上級醫院學科帶頭人同意的基礎上,基層優秀實用人才可根據本人的意願選擇1名學科帶頭人為結對幫扶老師,學習專科醫院的先進技術。並能學以致用,服務於廣大勞動群眾,以利於基層醫院的發展。
2.建立專家定期指導服務機制
透過專家下基層活動,及時發現了廣大村民的潛在病情,收集他們基本的健康資訊。使群眾足不出鎮就能看到專家門診。
3.實現資源合理化分配
宣傳並鼓勵各種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與上級醫院掛鉤,對於慢性期、恢復期的患者由上級醫院向基層醫院轉診。
在專家下基層活動中發現的重症患者可以隨時透過綠色通道轉入上級醫院。資源的合理化分配,對群眾,上級醫院,基層醫院,不失為“三贏”之策。
0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1.落實慢病的隨訪
藉助鄉村醫生力量,發揮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優勢,對慢病患者就近入戶面對面給予隨訪、體檢、評估,並對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等,進行規範化管理。
發現異常者,及時逐級轉診到基層醫院,並提供到上一級醫院就診的綠色通道。
2.做好家庭醫生簽約
為簽約居民提供安全、方便、經濟、有效的基礎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使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成為居民健康的“守護者”。
在履約的過程中發現健康問題,做好針對性健康指導。並利用家庭醫生的優越性,讓患者主動選擇到基層醫院就醫,從而也整體提升簽約居民對於服務的感受度和滿意度。
3.各種體檢服務
透過體檢早期發現亞健康狀態和潛在的疾病,早期進行調整和治療,對提高療效,縮短治療時間,減少醫療費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早期體檢中發現的輕症病人,慢性病病人,都可以轉診到基層醫院治療。
04
制定合理的基層轉診數
根據轄區的人口數和平均發病率,及慢病的隨訪資訊,除了一部分諱疾忌醫的患者,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群體流失到了上一級醫院。
有些輕症患者,慢性病患者,基層醫院完全有能力治療,根本沒必要去上一級醫院。鄉村醫生的導向性在群眾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給村醫制定合理的轉診數尤為重要。
05
改善服務態度,適當給予便民措施
醫院是服務性行業,改善服務態度對基層醫院尤其重要,可以提升整個醫院形象。良好的服務態度可以使群眾對醫務人員產生信任感。在減少醫患矛盾的基礎上,為醫院帶來病源。
有些患者旅途遙遠,或者年老體弱,兒女不在身邊,基層醫院可以提供相應的便民接送車,方便周邊群眾就醫。也可以透過家庭醫生團隊實行“送醫下鄉、送醫上門”服務。
透過對出院病患的回訪及時瞭解病患對治療效果是否滿意,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提高醫生對疾病的診治水平。其次,可以構建醫患溝通渠道、改善醫患關係。
基層醫院需要發展,不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援,必須要學會“自謀生路”,遵守醫改的基本原則: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
要利用醫改的春風,在醫療市場競爭激烈的形勢下,努力尋求醫院發展的“一席之地”,使居民享受到在基層醫院就診的“天時地利人和”,這才是我們基層醫院迫切需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