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國家聯盟成員國共22個,主要分佈在西亞及北非地區,其中包括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黎巴嫩、沙特、伊拉克、葉門、科威特、阿聯酋、卡達、巴林、阿曼等12個西亞國家;還有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利比亞、蘇丹、茅利塔尼亞等7個北非國家;非洲東部的吉布提和索馬利亞以及印度洋西部島國葛摩。
阿拉伯世界總面積約1426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總面積的9.5%。約3.39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主要為阿拉伯民族。另有庫爾德、柏柏爾、土庫曼、努比亞等民族。通用阿拉伯語。伊斯蘭教是阿拉伯國家的國教。阿拉伯國家均為伊斯蘭會議組織成員國。下面根據IMF及世界銀行公佈的資料分別介紹阿拉伯國家在人均GDP前十名的國家如下:
一、沙烏地阿拉伯(人均GDP:20178美元)
經濟總量:7929億美元
點評: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佔世界總量的21%左右。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
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繼加拿大之後第二大的已探明石油的儲備國(擁有全球已勘探石油總量的24%),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主要成員國。石油產業的收入佔全國總收入的大約75%,GDP的40%,以及出口收入的90%。GDP的大約40%來自於私有經濟。
石油和石化工業是沙特的經濟命脈。沙特的石油資源極其豐富,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居全球之冠,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1/4。沙特的石油勘探工程中心是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科學研究設施之一,在中東地區更是首屈一指。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麥進口國。沙特十分重視農業發展。全國可耕地3200萬公頃,已耕地360萬公頃。從業人員約為39萬,農業收入佔國民生產總值的4.7%。政府對農業實行優惠政策,鼓勵農作物特別是小麥的種植,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主要農產品有小麥、椰棗、玉米、水稻、柑橘、葡萄、石榴等。糧食自給率為98%,小麥已實現自給自足並出口。沙特實行免費教育。中、小學學制各為六年。全國共有各類學校2.28萬所,沙特基礎醫療系統完善,對本國公民實行免費醫療制度。
沙烏地阿拉伯軍隊的中東最強大的軍隊之一,裝備了最為現代化的武器;據之前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稱,沙烏地阿拉伯曾經在2014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2015年和2016年購買武器數量在世界上名列第二,早在2016年的國防預算是全球第四。
沙特自古以來是東西方交通樞紐,它位於“兩洋三洲五海”之地,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聯絡亞、歐、非三大洲,俯瞰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黑海和裡海,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值得一提的是,沙特曾是阿拉伯國家的領頭羊,尤其是在遜尼派阿拉伯國家中具有巨大影響。
沙特十分富有,主要是因為沙特富有石油資源,畢竟石油資源是全世界的工業命脈,它常在全世界大肆購買奢侈品或是軍購武器,所以沙特看起來非常富有。但沙特主要是由出口石油資源為主的國家,因此他並沒有太多的工業設施。可以說它主要是一個能源出口型的國家,並不是一個工業發達的國家。
二、埃及(人均GDP:3587美元)
經濟總量:3030億美元
綜合實力點評:埃及位於蘇伊士運河以東、亞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島。埃及既是亞、非之間的陸地交通要衝,也是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及面積為100.145萬平方公里,疆域橫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國土略呈不規則的四方形。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國。但是如今的埃及阿拉伯人並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
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在經濟、科技領域方面長期處於非洲領先態勢。埃及非洲重要的強國,曾是非洲第三大經濟體。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
埃及的工業以紡織和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重工業以石油化工業、機械製造業及汽車工業為主。工業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6%,工業產品出口約佔商品出口總額的60%。埃及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全國耕地面積為310萬公頃,約佔國土總面積的3.7% ,絕大部分為灌溉地。年份可二熟或三熟,是非洲單位面積產量最高的國家。主產長絨棉和稻米,產量均居非洲首位,玉米、小麥居非洲前列。農業在埃及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52%。埃及歷史悠久,名勝古蹟很多,具有發展旅遊業的良好條件。
埃及也被認為是一箇中等強國,尤其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值得一提的是,埃及無論軍事還是經濟都是中東北非的大國,在中東問題上有發言權。 埃及儘管是一個阿拉伯國家,但歷史上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受西方影響較深,獨立後實行西方的政治體制,因此具有西方的價值觀,因此能夠很好的溝通西方國家和阿拉伯世界,尤其在中東問題上起橋樑作用。
儘管埃及在非洲和中東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但埃及的經濟卻不樂觀,因為經濟在中東地區相對落後,全國大部分人比較貧窮。
埃及地處歐亞非之洲的交通要衝,北部經地中海與歐洲相通,東部經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接壤,北瀕地中海,東南與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相望海岸線長2700多千米。埃及屬於中東國家,埃及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蘇伊士運河是連線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道。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戰略位置和經濟意義都十分重要。
三、阿聯酋(人均GDP:31982美元)
經濟總量:4211億美元
綜合實力點評:阿聯酋位於阿拉伯半島東部,北瀕波斯灣,西北與卡達為鄰,西和南與沙烏地阿拉伯交界,東和東北與阿曼毗連海岸線長734公里,總面積83600平方公里,首都阿布扎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宣告成立後,成為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富查伊拉、烏姆蓋萬和阿治曼6個酋長國組成的聯邦國家。
阿聯酋本地居民為阿拉伯人,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阿聯酋是一個以產油著稱的西亞沙漠國家,有“沙漠中的花朵”的美稱。另外阿聯酋迪拜的帆船酒店是全球唯一一個七星級酒店。艾恩文化遺址是阿聯酋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33.4億噸,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9.5%,曾經居世界第6位;天然氣儲量為214.4萬億立方英尺,曾位居世界第5位。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發現石油以前,阿聯酋的經濟支柱是珍珠。1960年以後轉變為石油。阿聯酋以石油生產和石油化工工業為主,同時注重發展經濟多樣化。
阿聯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集中式太陽能發電站——“太陽一號”(Shams 1)在阿布扎比西南約150公里的扎耶德城市郊沙漠地區落成,佔地面積2.5平方公里,發電能力達100兆瓦,它可為2萬戶家庭提供電力。阿聯酋農業不發達。阿聯酋農業、畜牧業和林業的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
值得一提的是,阿聯酋曾被評為中東地區軟實力第一的國家,在全球首個軟實力指數( Global Soft Power Index)中排名18 。《 2020年全球軟實力指數》報告說:阿聯酋是中東地區的軟實力先驅,超越了該地區的傳統強國,吸引了眾多創意人才和企業家。而在2020年全球創業指數(GEI)方面,阿聯酋曾經在中東地區排名第一,在全球排名第四。
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前報告顯示,早在2018年阿聯酋商品進出口總額達2.2萬億迪拉姆(約合5990億美元),保持中東地區最大貿易國地位。阿聯酋還是中東地區最大的服務貿易國。KPMG 的資料顯示,阿聯酋在宏觀經濟穩定方面的得分高於挪威和瑞典等國。
四、卡達(人均GDP:52144美元)
經濟總量:1758億美元
綜合實力點評:卡達位於波斯灣西南岸的卡達半島上,與阿聯酋和沙烏地阿拉伯接壤,屬熱帶沙漠氣候。卡達是中東的一個小國,也是在中東地區唯一能被稱得上“花園城市”的國家。卡達是一個典型阿拉伯國家,社會發展指數位居阿拉伯國家的前列。卡達人口約為241萬,面積為11437平方公里。首都多哈是人口最多,發展最快的城市。
卡達擁有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卡是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氣生產和出口國。天然氣的總儲量為全世界第三名。卡達擁有很高的生活水準,有許多提供給國民的社會福利,例如免費的醫療服務。2019年1月,卡達退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
卡達全國可耕地面積為2.8萬公頃,已耕地7000公頃。農牧產品不能自給,糧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主要依賴進口。卡達曾經舉辦2006年多哈亞運會、2011年亞洲盃足球賽,並獲得了2022年第22屆世界盃足球賽的舉辦權。
卡達是一個軍人軍隊地位極高的國家。比如早在2012年,在全球評選最富有的國家時,第一名就是卡達而不是美國。卡達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人均GDP經常排名全球第一。卡達軍隊採取的是自願兵役制度,軍隊的整體人數1萬多人。雖然士兵人數少,但每年支出的軍費120多億美元。購買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不管有多貴,從不怕花錢。
五、科威特(人均GDP:22105美元)
經濟總量:1346億美元
綜合實力點評:科威特阿拉伯半島東北部、波斯灣西北部的君主制國家。在南部與沙烏地阿拉伯、北部與伊拉克分別接壤。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與該國名稱同名。
科威特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科威特國土面積雖小,卻是一個真正意義上富得流油的國家。科威特的已探明石油儲量940億桶,約為世界總儲量的10% 。石油、天然氣工業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其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5%。科威特的氣候不利於農業,幾乎全部農產品都需進口。該國開始發展多種經濟,減輕對石油的依賴程度。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2013年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40億噸,佔世界儲量的10.8%,居世界第四位。南部的布林幹油田為世界最大油田之一。天然氣儲量為1.7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儲量的1.1%。石油是科威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和國民經濟的支柱,財政收入90%以上來自石油。其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0%,佔出口創匯的95%。
科威特的主要油田有大布爾幹油田,位於科威特東南部。大布爾幹油田是世界最大的砂岩油田,也是僅次於加瓦爾油田的世界第二大油田。對外貿易在科威特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出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和化工產品,石油出口佔出口總額的95%。
科威特經濟富裕,福利待遇非常好。科威特是一個高福利國家。科威特籍公民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和住房、飲水、用電方面的補助。此外,還有結婚補助、子女補助等名目繁多的社會津貼。
科威特理財有方。早在70年代中期設立了後代儲備金,每年將國家收入的10%撥為後代儲備金,為科威特“石油之後”作準備。此外伊拉克同時設立國家總儲備金,科威特政府用這兩項儲備金在世界範圍內建立大規模的投資網,將對外投資作為解決未來國家收入的重要途徑。
科威特人精於海外投資早已為國際金融和經濟界人士所公認,其在美國、歐洲、亞洲等大量投資,從1985年起,科威特在國外資本的年度資產利潤收入已超過每年石油出口收入所得的利潤。有意思的是,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為了維持戰爭四處舉債,其中科威特就是一個大債主,戰爭期間一共借給伊拉克的錢有150億美元之巨。
六、阿曼(人均GDP:14216美元)
經濟總量:763億美元
綜合實力點評:阿曼蘇丹國位於亞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島東南部,它扼守著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輸出通道--波斯灣的霍爾木茲海峽。阿曼是阿拉伯半島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公元前2000年已經廣泛進行海上和陸路貿易活動,併成為阿拉伯半島的造船中心。
阿曼屬於傳統的農業社會,阿曼居民約40%從事農魚牧業,多數人民自給自足。主要產物為大麥、耶棗等。阿曼農、牧、漁業在國民經濟非石油產業中舉足輕重,能滿足國內47.6%的糧食和69%的動物飼料需求。農業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 %,全國可耕地101,350公頃,已耕地61,500公頃,主要種植椰棗、檸檬、香蕉等水果和蔬菜。糧食作物以小麥、大麥、高粱為主,不能自給。阿曼在20世紀60年代已經開始開採石油,雖自然資源豐富,但因經濟起步較晚,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發展相對也較緩慢,但仍算是一個較富裕的阿拉伯國家。
石油和天然氣產業是阿曼的支柱產業,油氣產業的收入約佔阿曼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三。油氣收入佔國家財政收入的75%,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1%。工業以石油開採為主,如今開始重視天然氣工業。阿曼主要出口石油和天然氣,約佔國家財政總收入的75%,
七、伊拉克(人均GDP:4289美元)
經濟總量:2340億美元
綜合實力點評: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與它接壤的國家眾多,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阿拉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3%,庫爾德人約佔21%。該國穆斯林約佔人口的95%。
伊拉克Republic of Iraq所在的地區在歷史上曾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石油工業是伊拉克的經濟支柱,原油儲量排名世界第四,僅次於委內瑞拉、 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
伊拉克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石油、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工業是經濟主要支柱。2010年10月伊拉克石油部長稱已探明儲量1431億桶,在歐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石油總儲量中分別佔12.0%和9.8%,位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已探明儲量3.17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已探明總儲量的1.7%,居世界第十位。
農牧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兩河平原的灌溉農業 已有數千年曆史。主要農產品有小麥、黑麥、大麥、稻米、棉花、菸草、 溫帶水果與椰棗等。椰棗輸出量居世界首位。
伊拉克主要旅遊點有烏爾城(公元前2060年)遺址、亞述帝國(公元前910年)遺蹟和哈特爾城(俗名“太陽城”)遺址,位於巴格達西南90公里處的巴比倫是世界著名的古城遺址,盛傳的“空中花園”被 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伊拉克是中東重要的阿拉伯國家,具有一定影響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秒殺很多中東小國家,但伊拉克的經濟實力的確非常弱,人均GDP資源4000多美元,與小國科威特相比,相差17816美元,是一箇中東窮國。儘管經濟總量比科威特多1000億美元,但是伊拉克人口達到3800萬,而科威特僅僅413萬,因此,按照人口比例計算,科威特創造的經濟總量潛力更強。
八、巴林(人均GDP:22402美元)
經濟總量:385億美元
綜合實力點評:巴林,西亞國家,位於亞洲西部,為波斯灣西南部的島國,鄰近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屬熱帶沙漠氣候,石油為國家經濟的支柱。阿拉伯人約佔60%,75~80%的居民住在城市裡。巴林原為英國殖民地。1971年8月15日宣佈獨立,首都麥納麥(Manama)。巴林,在阿拉伯語中意為"兩股水源,兩個海"。
值得一提的是,巴林1933年發現石油,巴林BH Bahrain成為海灣地區最早開採石油的國家,海灣地區銀行和金融中心。預計可耕地面積1.1萬公頃,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5.5%,實際種植面積4766公頃。農業人口約佔勞動力總人口的1.5%。農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約為0.73%,糧食主要靠進口。
巴林金融業年產值曾經佔國內生產總值15.5%。巴是海灣地區知名的離岸金融中心,監管完善,經營有序,人力資源和技術手段發達,資金可自由匯兌,且免收所得稅。巴林金融行業擁有銀行、保險、基金等經營牌照405塊,銀行系統資產總額1994億美元,從業人員1.4萬人。巴林鋁廠產量全球排名曾經達第12位。
巴政府鼓勵企業以休閒購物、醫療保健為特色,將房地產與旅遊、文化、衛生等產業結合起來發展,陸續承辦了“2012年阿拉伯文化之都”和“2013年阿拉伯旅遊之都”活動。尤其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2-2013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巴林曾經排名第35位。
與中東大國相比,巴林顯得微不足道,但畢竟巴林只有156萬人口,卻創造了385億美元的經濟總量,可以說巴林的經濟是不弱的。
九、約旦(人均GDP:4259美元)
經濟總量:445億美元
綜合實力點評:約旦雜湊姆王國巴勒斯坦、以色列為鄰,北與敘利亞接壤,東北與伊拉克交界,東南和南部與沙烏地阿拉伯相連。約旦基本上是個內陸國家。
約旦是一個比較小的阿拉伯國家,但相對周邊國家來說約旦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穩定。約旦人民生活較為富裕,在伊斯蘭國家中相對開放。約旦比較缺乏淡水資源,石油資源不豐富。旅遊業是約旦支柱產業之一,佩特拉古城,死海和瓦迪拉姆沙漠等景點成為世界各國遊客探險旅行和休閒度假的首選目的地。
約旦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薄弱,資源較貧乏,可耕地少,依賴進口。國民經濟主要支柱為僑匯、外援和旅遊。可耕地面積僅佔國土面積7.8%,已耕地面積約50萬公頃,多集中在約旦河谷,全部私人經營。水資源缺乏是約發展農業的主要障礙。旅遊業約旦三大經濟支柱之一和主要外匯來源之一。截約旦在海外的勞務人員佔約旦該國勞動力的50℅,特點是以高階勞務輸出為主,每年有大量外匯流入國內。約旦在美國國內還有大約2.5萬名技術人員(2006年),他們可以把掌握的新技術反饋到國內,使得約旦的高科技發展緊跟世界潮流。
值得一提的是,約旦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且是阿拉伯世界的心臟。 鄰國實質上是中東危機的熱點。 以色列-阿拉伯衝突一直是中東危機的核心。由於約旦與以色列有友好關係,並且是阿拉伯國家聯盟的成員。 因此,約旦可以成為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之間改善的橋樑。
十、突尼西亞(人均GDP:3323美元)
經濟總量:387億美元
綜合實力點評:突尼西亞位於非洲大陸最北端,北部和東部面臨地中海,隔突尼西亞海峽與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相望,扼地中海東西航運的要衝,東南與利比亞為鄰,西與阿爾及利亞接壤。突尼西亞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集中了海灘、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國家之一,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突尼西亞地處地中海地區的中央,擁有長達1300公里的海岸線。突尼西亞國土面積很小,悲催的是還有35%-40%為沙漠地帶。
由於突尼西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她地處地中海咽喉,相當於非洲門戶,所以自古很多侵略者都會選擇先征服突尼西亞。
突經濟中工業、農業、服務業並重。工業以石油和磷酸鹽開採、製造業和加工工業為主。農業是國民經濟重要部門,但糧食不能自給。旅遊業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突尼西亞主要有以磷酸鹽為原料的化工業和石油開採業。突尼西亞是橄欖油主要生產國之一,橄欖油產量佔世界橄欖油總產量的4~9%,橄欖油成為突主要的出口創匯農產品。
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居重要地位,是突第一大外匯來源,曾經居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前列。直接或間接從事旅遊業人員達3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3.6%,解決了12%的勞動力就業問題。蘇斯“康達維”中心是全國最大的旅遊基地。突尼西亞市、蘇斯、莫納斯提爾、崩角和傑爾巴島是著名的旅遊區。
突尼西亞是一個非常重視教育的國家,他們認為“教育”是最廉價的“武器”國家40%的預算用於教育,他們從小學一直到大學都是免費。突尼西亞的醫療也基本全免,只要買社保,只需要交2美元(國立醫院),其他全免費。突尼西亞的土地很便宜,且是終身制,可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