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1 日,據華爾街日報,全球知名做市商Citadel證券以220億美元估值完成11.5億美元融資,紅杉資本和加密貨幣投資公司Paradigm領投。
紅杉資本合夥人Alfred Lin也將加入Citadel證券董事會。
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在此次接受第一筆外部投資後,53歲的Citadel創始人肯·格里芬(Ken Griffin)財富增加了65億美元,達到276億美元。
而格里芬在短短三年內的財富便增加了近200億美元,主要都是由Citadel證券貢獻的。
旗下業務
Citadel證券在去年捲入了“散戶之戰”,一時間名聲大噪,而事實上它早已在華爾街這個波詭雲譎的江湖裡屹立了三十年之久。
Citadel證券為Citadel旗下兩大業務之一,主要是做市業務,每天處理的股票交易約佔美國股市交易量的27%,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Robinhood等線上經紀公司的交易處理。
另一塊是規模43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Citadel,Citadel基金主打多策略基金,是對沖基金裡的技術派,在關注投資價值基本面的同時,透過大量資訊以及各種數學模型來分析市場,從中尋找機會。
那麼這場散戶之戰到底發生了什麼?
散戶之戰
在去年1月底,美國散戶與機構大戰正酣之際,以Robinhood為代表的幾家美國券商卻突然通知,對幾隻散戶抱團股限制交易,只許賣出不許買入。指令一下,散戶抱團股暴跌,散戶們被打得落花流水。
也正是因為Citadel證券與Robinhood的“親密關係”,讓Citadel成了“陰謀論”的中心。散戶認為是格里芬指使Robinhood操縱市場規則,對散戶交易採取限制,以保護其公司資產遭受損失。
不過,事情的真相是扮演做市商角色的Citadel證券只可能在這場狂潮中賺取更多的錢,因為他們經手的股票越多,分得的“麵包屑”就越多。
快速增長
Citadel證券於2002年開始以做市商的身份運營。金融危機後,Citadel證券迅速發展,從投資銀行手中奪取了大量市場份額,並建立了更嚴格的規章制度。該公司目前還從事外匯、利率、股票、期權交易,僱員約1200人,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
另一項業務Citadel對沖基金管理著430億美元資產,2020年格里芬的旗艦惠靈頓基金的漲幅為24%,2021年的漲幅超過26%。
Citadel之前也考慮過上市。《華爾街日報》2015年曾報道,Citadel正在考慮上市;2019年曾報道,黑石集團一直在就購買Citadel證券和Citadel的股份進行談判,公司高管當時估計,這隻對沖基金的價值在50億美元到70億美元之間。
強強聯手
根據Citadel官網釋出的文章,對於此次與紅杉資本和Paradigm的合作,格里芬表示:“我和期待與紅杉和Paradigm的合作,並歡迎Alfred加入我們的董事會,以加速Citadel證券的增長。”
Citadel證券的CEO趙鵬表示:“我們看到了滿足更多市場和更多產品客戶需求的巨大機遇,我們與紅杉和Paradigm的合作使我們處於更有利的地位。”
紅杉資本合夥人Alfred Lin稱:“紅杉資本很榮幸能與Citadel證券合作,致力於成為全球現有和新興資產類別的領先做市商。”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