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6氪獲悉,墨芯人工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墨芯人工智慧”)獲得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基石資本、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領投,同威資本、中科華盛投資基金、及深圳天使母基金跟投。
據悉,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首顆晶片量產以及稀疏化生態系統的拓展等。華興資本擔任本輪獨家FA。
墨芯人工智慧科技2018年創立於矽谷,目前公司總部位於深圳。墨芯透過稀疏化演算法創造高效能低成本的AI算力,其產品目前主要是加速器晶片,主要用於資料中心。
根據IDC資料,到2022年全球AI晶片市場將達35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大於55%。目前,中國乃至全球AI晶片市場尚處於早期階段,仍存在較大機會。
墨芯人工智慧創始人兼CEO王維告訴36氪,目前的深度學習演算法實現了單一任務上的高精度,而考慮到未來會是多工體的巨型神經網路,稀疏化的神經網路將是深度學習的發展趨勢。由於市面上的晶片不能很好支援稀疏矩陣演算法,墨芯選擇自主研發能為之提供底層技術的算力晶片。
稀疏化是未來AI晶片的發展方向之一。如英偉達也在其A100系列中採用了稀疏化架構。
墨芯人工智慧擁有動態稀疏和靜態稀疏(“雙稀疏”)技術,從演算法和軟體出發,由演算法軟體定義硬體,走軟硬協同路線。
公司研發的一款晶片英騰處理器ANTOUM,支援高達32X稀疏率。目前,該晶片已從臺積電流片回片,當天首次上電數秒內成功點亮,不到48小時,同步完成了所有功能模組的基礎測試與ResNet50的全模型跑通。
王維介紹,英騰處理器(ANTOUM)能效比相較於業界主流產品提高了1個數量級,單卡算力提高了5-10倍。此外,它支援目前市場主流的開發框架及廣泛的AI運算元庫和模型,可編譯透過的神經網路模型超過200個,也就是說,ANTOUM晶片在提供高算力、高能效比的同時,在軟體層面也具備通用性。
基於該晶片,墨芯人工智慧研發了兩款AI計算加速卡,主打低功耗和價效比SparseOne️(半高半長),和主打高算力的SparseMegatron️(全高全長),這兩款加速卡將於2022年第一季度釋出。
公司早期專注於資料中心場景,為網際網路、運營商(如電信、移動、聯通等)和政務/安防私有云等三類使用者提供服務。
王維告訴36氪,由於公司在稀疏化演算法層面的創新,公司可以在早期階段就和網際網路、運營商和政務安防等領域的頭部客戶交流合作,能夠讓墨芯能夠更精準地針對使用者的需求來定義產品,也加深潛在客戶對墨芯的瞭解。值得注意的是,浪潮和智慧互聯產業基金是墨芯的早期戰略投資者。
在創始團隊上,公司創始人兼CEO王維是卡內基梅隆大學ECE碩士,擁有近20年經驗的矽谷晶片專家,曾任高通和英特爾核心架構師,是英特爾五代到十代CPU處理器的核心團隊之一,參與開發的晶片累計量產超50億片。他還擁有數年矽谷晶片公司創業經驗。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嚴恩勖,是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學習博士 ,曾在Google和Microsoft Research擔任研究員,在2015-2019年間,他作為第一作者在NIPS發文數量全球第二。
在團隊構成上,墨芯人工智慧團隊由兩部分構成,一類為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頂尖AI科學家,另一類來自世界頂尖半導體公司 (如Intel、Qualcomm、Marvell和Oracle等) 核心高量產晶片研發團隊,公司在硬體、軟體、架構、市場、銷售等領域的管理者都有過頂級大規模量產晶片的產業經驗。
目前墨芯總部位於深圳,在上海、北京和矽谷都有研發分部,公司已接近百人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