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提問,如果沒有中醫中藥會怎麼樣。
曾經,不在中國,在另一個國家也有過類似的擔憂,這個國家叫日本。
1.日本"中醫"的隕滅
也許你經常會從自媒體,小雜誌上面看到日本的中醫也就是漢方醫多麼多麼厲害,我們老祖宗的智慧被日本搶走啦、發揚光大啦等等,但是很遺憾的是這些大多是流量號和媒體為了從民族驕傲感和自卑感需求入手改編、誇張的故事和新聞,真實的日本情況是,漢方醫佔據日本不到3%的市場,這一點點的3%中的80%份額都被一個叫津村製藥的佔據,然後這個津村製藥作為僅存的漢方醫藥廠在日本排名第二十五位(股票程式碼:4540),現在這個津村製藥在日本混不下去了,開始進軍中國了還在上海和平安合資設立公司生產中藥飲片推出了脈安顆粒等產品,在深圳成立了獨資藥材公司。
習慣上,日本把源自中國的傳統醫學稱為“漢方醫學”或“東洋醫學”,基本上可以看作中醫的一個支流。日本人學習、接受中醫的歷史相當久遠,早在公元五世紀,中醫療方就經朝鮮醫師傳入大和朝廷。唐代日本全面輸入中國文化,中醫也在其中。從中藥、醫書、臨床到管理等環節,日本全面接受中醫體系,並吸收內化成日本特色的“漢方醫學”。唐末日本廢止遣唐使,但民間層面醫學的交流仍然活躍,宋元以降日本從中國輸入的物品裡漢方和醫書佔了很大比重。中世紀以前,漢方醫學主要被僧院佛門壟斷,不少來華求法僧人研修佛禪的同時兼學醫術,有的僧侶本身就是名醫,如室町幕府時期的月湖和尚。這些僧人學成歸國促進了中醫在日本的傳播和影響。
十五世紀以後,日本漢方醫學界分化,形成以中國金元醫學佔主流的“後世方派”和推崇張仲景的“古方派”,此外還有主張兩者調和的“折中派”,各流派之間互相論爭,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然而漢方醫學在日本的地位卻日益鞏固,逐步形成了獨自的醫療體系,到江戶中期迎來鼎盛期。
1774年一本荷文醫書在日本翻譯問世,這使得中醫千年高居主流的態勢悄悄發生變化。
1868年12月,根據天皇的旨意,明治政府將國民的健康和衛生防疫提到國家戰略層面加以督導,出臺《太政官佈告》,宣佈全面改革醫療制度,規定今後在日本行醫,必須透過國家醫學考核才能獲得執照。針對當時漢方醫生佔絕多數,西醫人才稀缺的情況,明治政府採用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積極培養本土西醫人才。十年之後,全國透過考核獲得西醫執照的達到1800多人。雖沒有明治政府沒有明確禁止中醫,但封殺其生存空間的政策導向使得中醫自行式微:開業醫師資格考試科目全是西醫內容;漢方藥館被廢止,禁止漢方自由買賣,嚴格控制“處方權”,有西醫執照業者才能開中藥,全面擁抱基於化學、生物學、物理學、影像學等學科的現代醫學,但是事實上後來的情況遠遠超出明治天皇的期待,正確學習了化學、生物學、物理學、影像學等學科的醫生也不再相信漢方醫學,日本醫學迎來了近代騰飛。
明治天皇對於日本醫學乃至科學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日本在那個時期全國文盲佔據了幾乎所有的比例,在大政奉還後,明治天皇的文化水平尤其是理工科水平遠不及自己兒子和孫子的情況下,利用自己在老百姓對其絕對封建迷信的至高權威卻為科學站臺,暴力推廣科學.....這真的算是國運了,封建皇帝全自己的名譽為現代科學站臺也是全球史為數不多的案例。
日本影視劇中漢方醫遇到西洋醫學後的反應
2.日本"中醫"的隕滅,日本現代醫藥的騰飛
中國的中醫藥在政策保護下,可以節省大量的科研開支,並且強制出售。在這種背景下:
中國中藥製造企業數量由2004年的1484家增加到2015年的4076家,增幅174%。截止2015年現代化學藥企業3802家,中藥(含中藥飲片)企業4076家實現反超。
中醫藥工業總產值達到8442億元,約佔整個醫藥產業工業總產值的1/3
簡單的翻譯就是
1.中國國產國企或民營中醫藥公司的數量超過了中國現代藥物公司的數量
2.在包含了整個醫藥市場包括中藥、現代國產化學藥、外資進口藥物的整個規模中,中藥獨佔1/3
而日本走上了另一條漢方醫的不歸路。
不能從事漢方醫,日本的企業和藥物從業人員只能被迫學習現代科學走上了現代化醫藥的道路
近代醫學的啟蒙由江戶時代蘭學家,德國醫學傳入日本,加之德國對日本成功向近代化國家轉型有啟蒙之功,德國醫學體制成了明治政府醫療改革的範本。
明治元年,佐賀藩長崎蘭醫出身的相良安知被任命為“醫學校兼醫院”(東京大學前身)大學權大丞,主管政府醫療事業。在佐賀同鄉明治重臣大偎重信和副島種臣支援下,日本全面引入德國醫學體制,聘用德國醫師,並派遣大量青年才俊到德國學醫。明治政府的“醫改”不久就大見成效,到十九世紀末,日本本土西醫人才大量湧現,醫學技術迅速趕上歐美水平,反過來成了中國的近代學習物件。
在全球百強藥企中,日本擁有19家頂尖藥企,與德國(8家)等國一起緊跟美國和瑞士佔據第一梯隊中游水平,屬於全球製藥大國。
日本的很多藥企都是靠創新藥起家,而且面臨著“搖錢樹”專利懸崖的危機,因此日本在全球範圍內,研發投入比例基本是最高的,武田、第一三共和安斯泰來的研發/營收比例都在20%左右。武田在2012年的研發投入達41億美元,儘管這幾年有一定幅度的縮水,2016年也維持在29億美元。也許41億美元的研發投入在製藥巨頭榜單裡並不算最高的,但相比之下,2012年蘋果公司的研發投入才34億美元。
高投入自有高產出,日本藥企的研發效率也是非常高的,日本研發上市的新藥數量僅次於美國,尤其是近二十年來日本的新藥研發勢頭非常強勁。很多明星產品都是日本人開發的,比如降壓藥奧美沙坦、坎地沙坦、阿齊沙坦,降脂藥洛伐他汀,抗胃酸藥蘭索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神經系統用藥多奈哌齊、阿立哌唑,泌尿系統用藥坦洛新,索利那新等等。近年來日本的藥企研發思路從Mee Too 向First in class轉變,很多知名的靶點的開發都走在世界最前沿,如PD-1,SGLT2、DPP-4、胰島素受體單抗、Factor VIII 取代物(獲批產品Hemlibra)等等。
在大病治療上,配合日本醫療器械和體檢技術的先進,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生存率一直屬於全球優秀的國家之一。
3.為什麼日本沒有了漢方醫卻成了為頂尖醫藥強國?
1.沒有漢方醫這種歷史產物和傳統醫學,創新研發是所有日本現代醫藥企業必經之路,因此你翻看資料和論文你會發現日本的藥企研發比例都在20%以上,中國的利潤被中醫藥企業及行業大量攝取,而投入研發微乎其微,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中草藥作為古老傳統醫學,植物本身微量元素的作用藥用比起現代化學面前極其有限,可以被研發的東西甚少,營收120億人民幣的同仁堂投入研發佔比2%,180億的康美藥業和207億的雲南白藥不足0.5%,很多都是上市公司資料可查,中醫藥廠商們在營銷上的投入堪稱絕世罕見。
這裡今天看到一個回答是描述印醫和現代醫藥發展史的,印度政府這種引導印醫走向物理、美容和形體練習的形式非常好,完成替代醫學的使命。
2.很奇怪啊,中國現代藥企難道不也是創新研發嗎?怎麼就賴上中醫藥了?這個問題很好,但是,在當前的國家強力支援中醫藥的政策下(免臨床雙盲測試直接上市、醫生臨床藥佔比、醫生臨床基藥佔比、醫生開藥科室獎金稽核等),如果你是一個打算投資藥企的投資人,你一定會選擇中醫藥企業,如果你是一個醫藥企業的老闆,你一定會選擇生產中醫藥及中醫藥概念的保健品,如果你是一個高中的學生看著現代醫藥在中國的狀態你一定不會選擇高考填報藥物研發相關專業,中國現代藥企舉步維艱大量倒閉,研發中心關閉解散,藥學在中國成為高考志願中的勸退專業。另一方面中國中醫藥藥廠規模暴漲,大家一起在國家的政策保護下美滋滋賺錢。可悲的是,中國志在藥學的精英只能遠去美日德瑞圓夢了,中國優秀的高中生生源也不願意去學習藥物研發,因為學習了醫藥研發也沒有計算機裡面的BAT、XJJ等企業並不是每個人藥學精英都願意出走他國謀日。如果日本有國策,漢方醫經典藥方可以不經過臨床測試即可上市免去研發和雙盲費用且漢方醫藥方可以和現代化學藥物混合共同治病進行南郭之舉且漢方醫藥物在門診臨床上有一定開方指標,我告訴你,日本的漢方醫藥廠立馬原地春筍拔起,日本現代化藥廠紛紛轉型做漢方醫藥去,原因很簡單資本是逐利的。
沒有中醫中藥,日本人無論春夏秋冬都可以喝涼水不需要擔心"胃寒",日本的女孩子大姨媽來了也能開開心心的吃冰淇淋,,日本的妻子在生娃後也不用坐月子,日本頂尖學生以進入武田、三共研發部從事藥物研發獲得高薪為一件對己對國都好的體面事,日本的醫療水平也一直在世界的前端。
2019年4月14日補充,很多人私信我想看更多資料,那就統一放一下。
首先是在國家政策扶持下的中國中醫藥的大騰飛
我國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持續上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在2017年,已經達到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至2020年,我國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將突破3萬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
2017年,我國中醫藥產業建設取得了新進展,中醫類醫療機構診療人次突破10億人次;醫療收入達到3648億元,接近醫療機構總收入的10%;中醫類衛生人員總數達到122.5萬人,執業醫師54.3萬人,佔比44.3%;全國在業中醫館數量達到477家,年均增長78.1%。
透過表格你可以看到國內研發投入相對較高都是現代醫藥企業,國內的現代醫藥恆瑞、復星、貝達、科倫等企業雖然努力研發但是奈何市場獲取有限,藥學人才不足,甚至這些現代藥廠為了維持一定程度的營收和利潤,也或多或少的無奈轉型從事一些中醫藥的製造,比如復星醫藥的摩羅丹等。而中醫藥企業普遍偏低,120億人民幣的同仁堂投入研發佔比2%,180億的康美藥業和207億的雲南白藥不足0.5%等等,上市公司財報網路可查。
其實你也不能為難這些中醫藥廠商和中醫概念的保健品公司,因為傳統草藥真的沒有可研究的空間....,曾經中醫藥事經歷過大規模化學驗藥的,結果你用心是可以查詢得到,所以請別再追問為什麼不對中醫藥進行化學分析和研究、廢醫驗藥了,不允許南郭之舉(治療化學成分+一堆草藥的綜合配方)的中藥中成藥沒有能透過雙盲測試的,根本無法進入歐美市場,裡面除了個別有益元素,還有一大堆雜質生物鹼和其他元素,從國內外雙盲的測試中顯示幾乎大部分的中醫藥和安慰劑藥效相當但是副作用遠超安慰劑,收穫甚微,21世紀後以盈利為主要目標了。
中國中醫藥政策部分如下:
當前對醫療機構中藥製劑的註冊管理,主要依據2005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印發的《醫療機構製劑註冊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及2010年原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共同釋出的《關於加強醫療機構中藥製劑管理的意見》(國中醫藥醫政〔2010〕39號)。
備案資料基本沿用了《辦法》中註冊申報的要求,但根據當前的監管思路,對部分內容進行了調整。一是免去臨床試驗,調整為在年度報告中提交臨床使用的材料,理由:此類製劑已有臨床使用的歷史,若仍然遵照《辦法》規定的受試例數不少於60例開展臨床試驗,科學性和必要性不足。二是對部分製劑免去藥效學研究,理由:沿用《辦法》的規定,對製劑處方在本醫療機構具有5年以上(含5年)使用歷史的中藥製劑,可免報藥效學試驗資料。三是強化源頭控制、過程控制的理念,主要體現在:需提交藥材的基原及鑑定依據、前處理、炮製工藝資料,詳細工藝路線、所有工藝引數、裝置及工藝研究資料。
本文僅回答沒有中醫中藥會如何,以及國內外藥物研發現狀。至於中醫的問題,在我另一個回答中從八個方面闡述了,中醫為什麼不是科學,而是一門宗教,歡迎去那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