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35戰鬥機被退貨引起熱議一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畢竟俄式戰鬥機在國際市場上還是佔有一定份額的,但這接連遭到阿爾及利亞、印尼、埃及這幾個國家退貨,讓俄羅斯突然蒙受數十億損失,實在是不常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曾經爆火的蘇-35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呢?
眾所周知,蘇-35算得上是俄空軍現役四代機中的佼佼者,雖然其前身是蘇-27,但是經過一系列的改進後,蘇-35不僅延長了使用壽命、加裝了空中加油系統,還具備了一定的隱身效能,而在執行空中優勢、對地攻擊、海上反艦等多種作戰任務時,蘇-35也是再現了屬於“側衛”家族的強大攻擊能力。估計看到這裡後,大家會有很多疑惑,既然蘇-35作戰能力還不錯,為什麼還會遭到三個國家接連退貨。
要想弄清楚這一點,咱們還得從退貨理由說起。根據相關報道可知,阿爾及利亞空軍不久前正式表態,蘇-35戰鬥機被踢出採購計劃,究竟原因在於其雷達系統過於落後。至於印尼和埃及,則是在美國的施壓下心生退意的。當然了,如今軍火生意跟國家政治掛鉤是不爭的事實,畢竟就兩個國家而言,沒有誰會為了幾架戰鬥機就和美國翻臉。
所以呢,咱們還是著重來說說蘇-35雷達系統過時的問題。其實呢,在阿爾及利亞空軍退貨後,美國某個刊物提出過一個觀點,就是如果蘇-35換裝上中國產的AESA,也就是有源相控雷達,說不定阿爾及利亞會重新考慮。老實說,美刊如此辛辣評價雖然有幸災樂禍的成分,但是話糙理不糙,畢竟除了“颱風”以外,哪家戰鬥機如今還會扛著PESA(無源相控陣)雷達?
想來大家都有了解到,蘇聯在相控陣雷達方面的起步是遙遙領先於其他各國的,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繼承其“遺產”的俄羅斯,卻在雷達技術方面進展得十分緩慢。然而等到有源相控陣雷達幾乎成了所有新生代戰鬥機的標配後,俄羅斯的戰鬥機僅僅只是小規模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像大規模對外出口的蘇-35就更加輪不上了。顯而易見,在這種情況下,蘇-35很難在國際市場中再次佔據優勢。
不過呢,蘇-35處境如此尷尬,可不僅僅是需要換裝更先進的雷達這麼簡單。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其配裝的中距攔射空空導彈、“AI空戰系統”也是蘇-35存在的槽點。其100千米以內的射程,咱們就不細說了,畢竟在作戰範圍上,與其他國家同代機存在的差距已經很明顯。
所以呢,咱們具體來說說這個“AI空戰系統”,很顯然,在綜合化電子對抗、支援系統還沒有出現前,這可以算得上是蘇-35的一大賣點,畢竟有了人工智慧輔助系統,飛行員就能夠根據戰場形勢和自身探測到的資訊,找到獲取空戰、對地攻擊優勢的最佳作戰方式。但是呢,如果將其與帶有機載航電裝置的殲-16相比可就差了一大截,畢竟假設面對同一個打擊目標,搭載霹靂-15的殲-16會比蘇-35更早發現、更早打擊目標。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國購入的24架蘇-35,出現的頻次越來越少的一大原因。顯而易見,沒有緊跟戰鬥機更新迭代的發展,蘇-35與世界主流戰機的距離也是越來越遠。
順便一提,現在外界有一種觀點,也就是我國會出於對中俄合作的考慮,接收這批被退貨的蘇-35戰鬥機。老實說,我國的確有“接盤”的能力,但是鑑於蘇-35在解放軍空軍中並非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唯一性選擇,咱屬實是沒有“接盤”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