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梁元帝曾有言:“言行在於美,不在於多。”
我們說什麼,做什麼,關鍵不在於“多”的數量,而在於“美”的質量。
會說話的人,說一句頂別人說十句。會做事的人,做一次勝過別人做一百次。這,就是言行的“質量”對於生活的影響。
就拿“說話”這件事來說,這看似很常見,我們只要想說,就能把話說出來。可是,說話太多不是好事,恰恰是不幸的開始。
所謂“多言必失,自取其辱。”
說多錯多,甚至會觸犯別人的利益。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招惹不必要的禍患,不僅打亂了原本安穩的生活,更影響了未來的發展。
有思想家認為,說話不僅是人之本能,還是人之藝術。
本能,說明“說話”的門檻很低。藝術,說明“說好話”的門檻很高。如何把話說好,如何提高個人的“說話”智慧,這就需要生活的經歷和歷練了。
人老了之後,以下四種話,就不要說太多了,否則會“自惹禍患”。
02
太“滿”的話,千萬不要說。
所謂“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人滿則敗。”
水太滿,這不是好事,而是溢位的開始;月亮太滿,那它很快就要虧損了;人太滿,那他很快就要落敗了。
這世上最講究的,並非是“滿”,恰恰是“適中”。為什麼孔子強調走中庸之道呢?因為孔子知道,走極端的人很容易闖禍,沒必要。
對於“說話”這件事,道理也是一樣的。我們不要說太“滿”的話,也不要說太絕對的“話”,而是留一點空間給自己。
一般來說,未經世事的年輕人都容易說話“太滿”,最後則會自惹麻煩。輕則被人教訓一番,重則人財兩空。
做人,少說“絕對”的話,多說有轉彎餘地的話。如此,你才能借力打力,像太極一般,四兩撥千斤,挺立而不倒。
03
太“消極”的話,千萬不要說出來。
與積極的人交往,就像品味甘露一般,滋潤心田。而與消極的人交往,就像置身於陰雨連綿的環境當中,悲從心來。
在這個本就壓力巨大的世道當中,還是少說一些“消極”的話,不然會磨滅自己的鬥志,也會招人厭惡。
曾遇到過這麼一個人,只要一碰到問題,他就在朋友圈當中怨罵他人,不是說別人這裡不好,就是說同事那裡不對,就像全世界都欠了他似的。
剛開始的時候,朋友還會安慰他,讓他別太傷心。可時間一長,別人就覺得他特別矯情,於是乎遮蔽了他,不再跟他有任何的往來。
也許,你會說這些人做得有些過分了。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沒有人有義務聽他說“消極”的話,也沒有人有義務成為他心靈的垃圾桶。
所以說,在說話這個問題上,儘量說積極的話,而避免出現過分“消極”的言行。
04
涉及“家庭關係”的話,就別說太多了。
家庭,就是一個“矛盾”的滋生場所。不是今天婆婆和兒媳婦產生矛盾,就是明天岳父和女婿針鋒相對,反正誰也不妥協。
對於這樣的情況,你會怎麼辦呢?大多數人會選擇“傾訴”,把家庭的關係說給外人聽,從而獲得別人的支援和心靈的安慰。
有這麼一個兒媳婦,一旦和婆婆有所爭吵,立馬就把情況說給隔壁的鄰居聽。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婆婆對她的態度就更差了,甚至凡事都針對她。
後來,兒媳婦才知道,原來是鄰居的嘴巴不夠緊,把話透露給了婆婆聽。如此一來,“火上澆油”的情況就出現了。
直到今時今日,這兩人還是堅持著“誰也不讓誰”的態度,讓家庭處於冷戰的情況當中。
其實,得饒人處且饒人。有些時候,寧可說自己不好,也不能把家庭的關係說出來。否則,就會被有心人挑撥,進而讓自己落得被人“針對”的下場。
05
涉及“金錢利益”的話,一句也不能說。
所謂“楚客莫言山勢險,世人心更險于山。”
這世間最險峻的,並非是山勢,恰恰是人心。尤其是涉及金錢利益的人心,它更會激發出險惡的一面,而讓善良的一面蕩然無存。
在金錢利益面前,為什麼“人性之惡”的一面會顯露出來呢?因為人性本貪。只要別人覺得有利可圖,那他絕對會不顧自己的道德,進而鋌而走險,乃至於謀財害命。
在江湖中打拼,我們自始至終都需要堅持一個準則,少言金錢,少談利益,別談成就,以免招惹小人的窺視。
就像你放了一塊肉到樹上,那狼群就會不期而至。到最後,這塊肉會被吃得渣都不剩。一切,都很殘酷,也很現實。
做人,還是需要“謹慎”一點比較好。寧可被人看成是窮人,也別讓有心之人盯上。如此,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