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積善成德
我是打楊氏太極拳的,對陳氏太極拳略知一二。關於陳拳的摺疊勁也接觸過。比如陳式太極拳的“雙震腳”,右手下按、上託、下拍、重心下沉、上升、在下沉“一波三折”就是摺疊勁;“掩手肱捶”,右拳在打出之前,先收回腹前,吸氣,打拳的同時呼氣,沉于丹田,這種彈簧勁,就是一蓄一放,摺疊出來的勁。《陳式太極拳要訣》說單鞭“聲東擊西勢電強,此勢貴在善用方。”陳長興說“滾栓搭掃,閃驚巧多,聲東擊西。”都是在說明摺疊的時空表現在於隱藏目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我在頭條發了《無論太極操,還是太極拳,健身才是硬道理》一文,引起網友們熱議。其中有一位網友說:“摺疊一說是陳式太極拳運動方式,怎麼到楊拳了?”另一位網友給出了回應:“摺疊是一種運動方式,楊式太極拳最典型的摺疊招式就是海底針,所以摺疊並非陳式獨有,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並進一步解釋:“上下才能摺疊,仰臥起坐就是,彎腰撿東西也是,神奇嗎?不神奇,本能而已,練拳就是找本能,太極拳也脫離不了本能。”網友們說得對與不對另當別論,其認真的態度可圈可點。
其實關於摺疊的運動方式,1931 年楊氏太極拳的定型者楊澄甫《太極拳用法》雲:“與人對敵,或來或往,摺疊即曲肘彎肱之式折背敵其身手。此係近身使用法,離遠無用。進退不要泥一式,須有轉換隨機變化也。”李亦畲《打手要言》亦云:“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陳微明曰:“太極接勁,往往用摺疊,外面看似未動,而其內已有摺疊。”《太極拳全書》雲:“這種摺疊的做法是,在運動到盡頭,將要做下一動作之時,如下一動作是要往下和往前行,那麼就要先向上一折,再往後一疊,然後再做下一拳式,這樣就與下一動作的勁很自然且呈曲線緩和地連線上了。”
陳氏太極拳的摺疊和楊氏太極拳的摺疊雖有異同,但都是一個祖師爺張三丰傳下來的。說摺疊是陳式太極拳獨有,站不住腳。比如《楊氏太極拳真傳》十六式“肘底看捶”,拋開步法不說,左手依次要有棚、挒、採、纏、提、託的勁路意識,右手應有推、攔、捋、蓋、拿、擊的技術意識。歌訣曰:“左棚右粘護中打,捶居肘下葉底花。纏託摺疊掌劈面,肘底相機破擒拿。”肘底看捶的“掌劈面”(也叫劈面掌)就是楊氏太極拳的摺疊,和陳氏太極拳的摺疊本質是一樣的。
摺疊在任何一個拳種都有自己的表現形式,但歸根結底都可以把原本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問一個不會打太極拳的人什麼叫摺疊?他會告訴你,一張紙對摺叫摺疊,還有疊行李,摺疊椅,摺疊床等等。打太極拳手伸出去,到盡頭必然收回來,再打下一個動作。這個收就是摺疊。如果不是這樣,就是殭屍。從手法、勁別、手法勁別兼而有之三方面來認識摺疊是陳氏太極拳的拳理,楊氏太極拳大同小異。摺疊不只是上下摺疊。在推手對抗練習時,周旋對峙的過程中,用勁始終是前中寓後,後中寓前;向上之中寓下意,向下之中寓上意,每一動用力(內力)都寓有相反的過程,這個用意和表示就是摺疊。它貫穿於點點式式,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就這麼簡單。
很高興和網友們探討太極拳的方方面面。學好太極拳,免得病來纏。願大家共同切磋進步,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