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提起烏龜,不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它很長壽。相比於其他動物,烏龜的壽命跨度平均都在百年之上,更有甚者,還達到了300年以及1000年以上。除此以外,烏龜更是國人心中的四大生靈之一。在《禮記·禮運》中就有記載:“何謂四靈,麒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人們對於烏龜的印象一般都是不錯的。可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在生物科學界之中,烏龜卻成了眾多科學家的噩夢。
甚至直到今天,科學家們都還沒能準確地描繪出烏龜這種生物的進化藍圖。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烏龜如此“獨樹一幟”呢?這一切還要從烏龜的進化表現上開始說起。
烏龜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聽到別人以“烏龜、王八”作為罵人之詞,以此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可事實上,這是完全錯誤的一種觀念。別說在中國古代,無論是國家大事還是百姓日常,幾乎都會用到龜殼占卜;即便是在現代生活之中,人們也常常會對烏龜“網開一面”。
在不少人看來,烏龜是有靈性的生物,如果因為一己私慾而殺生,這種行為是極其不敬的,所以許多地方甚至至今還保留著放生烏龜的習俗。
雖說不至於沿用依靠龜殼占卜的方式來預測吉凶,但心裡的敬畏卻已經根深蒂固。從外表上來看,烏龜和其他生物最大的區別就是背上和腹部的龜殼。
這種龜殼給予烏龜一定自保能力的同時,卻也讓烏龜行動十分遲緩。我們在小時候學習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其實就是主要原因就在於龜殼的笨重。
事實上,就烏龜從億萬年前生存至今這件事情上,不少人都十分的好奇,它們究竟是如何能夠存活下來的。要知道在自然界之中,捕食者與獵物之間,根本沒有任何同情心。
為了生存下去,捕食者自然會抓住一切機會將獵物拿下。而烏龜如此緩慢的移動速度,完全就是在赤裸裸地展示著自己的美食屬性。
更重要的是,烏龜的龜殼雖然有一定的防禦力,但我們都知道老鷹在抓走烏龜以後,會從千米高空上摔下的故事。即便龜殼沒壞,烏龜也應該沒多少呼吸了。
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烏龜的還會選擇進化龜殼呢?其實在這一點上,烏龜是用其他方向上的進化來確保了種群的延續。
其一是相對比較強悍的繁衍能力,讓整體的數量始終維持穩定;其二則是極長的壽命以及雜食耐餓等特性,讓烏龜能夠熬過許多艱苦的自然環境。
在這樣的情況下,烏龜自然能夠長久的生存下去。只可惜時代發展到今天,不少烏龜還是不可避免地走進了瀕危保護動物的名錄之中。
尤其是在人類社會發展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響之後,本就缺乏競爭力的烏龜,就更顯得脆弱。
進化悖論
那麼既然烏龜在生存適應能力上如此“不堪”,為什麼還會給科學家們帶來如此多的困擾呢?按照常理來說,某一種生物想要引起科學家的注意,至少要在極長的時間跨度裡表現出極強的適應能力才行。
如果能夠在不同的時代進化出不同的器官,那就更了不得。可事實上,烏龜除去龜殼上的特殊之外,其實就再沒有任何值得過多關注的地方。
而它們之所以會成為科學家們的噩夢,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進化順序,進化由來以及進化表現這三方面的“BUG”。
進化順序
以進化論中對人類進化的順序闡述來說,我們人類是從200到3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進化為“能人”,並逐漸挺直了身軀。
有了直立行走的能力,整個進化過程可以說簡單清晰明瞭。而當人類擁有直立行走的能力之後,大腦開始不斷的進化,腦容量也從最初的平均680ml發展到平均1350ml。
像我們更加熟悉的元謀人,山頂洞人,也就是那個時代的人類進化產物。可烏龜卻不一樣,根據資料顯示,在幾億年前,地球上曾經有過許多不同的烏龜。
在這些烏龜之中,又以原顎龜,半甲齒龜,正南龜以及始喙龜這四種表象完全不同的烏龜為代表。而科學家們疑惑的問題,就出在這四種烏龜完全不同的進化順序上面。
我們先簡單描述一下四種烏龜的不同特徵,原顎龜和現代烏龜十分相似,除了頭部不能縮回龜殼之外,普通人甚至分辨不出它和現代烏龜的具體區別。
半甲齒龜則不一樣,它僅有腹部的龜殼,卻沒有背部的龜殼。之所以稱之為半甲,也主要是因為這個原因。其次就是正南龜和始喙龜,這兩種烏龜都沒有龜甲。
可不同的是,正南龜已經有了進化成烏龜的趨勢,而始喙龜則開始進化出現代烏龜的喙,卻沒有進化出相應的龜殼。如果是在不同的年代,烏龜的不同進化方向似乎也說得通。
可關鍵點就在於,始喙龜和半甲齒龜生活的年代相差並不大。可進化的順序卻完全不一樣,一種是先進化自身的龜殼,另外一種則是先進化自身的喙,這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
而在原顎龜和正南龜之間,其實也同樣存在悖論。雖然研究表明正南龜在原顎龜生活的年代之前,似乎可以假設正南龜是原顎龜的祖先。
但就在科學家們即將認定這種說法的時候,分子生物學家則表示,這兩種生物的基因圖譜完全不一樣,正南龜根本不具備成為原顎龜祖先的可能性。
進化由來
就現有的資料來看,透過烏龜各種特徵的進化順序來進行分析,顯然是無法證實烏龜在進化的過程之中,究竟產生了怎樣的變化。
既然如此,我們將視野繼續向前突進,猜測一下這四種烏龜的共同祖先究竟是什麼生物是否可行呢?在距今約5.3億年前,也就是生物學界至今無法完全理解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各種各樣的動物出現在地球上。
時至今日,生物學家們依舊無法理解,為什麼在那個時間斷,生命會出現的如此迅猛而急速,看起來就好像是上天故意安排的一樣。
不過無論如何,從這個時間斷去尋找烏龜的祖先總是沒錯的。然而在這件事情上,生物學家們還是小覷了烏龜進化的複雜性。
在最開始的時候,生物學家們猜測烏龜的祖先應該是一種食肉的利齒獸動物,在不斷疊加的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了烏龜。意思也就是說烏龜的龜殼是遺傳下來的,並不是進化出來的。
然而在正南龜,半甲齒龜以及始喙龜出現之後,這樣的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這三種烏龜要麼沒有龜殼,要麼只有一半的龜殼,很明顯是在後續進化過程中才開始進化出龜殼的。
當這種觀念被推翻之後,古生物學家們再次推測,或許烏龜是一種小型的食肉動物。在捕食的同時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所以才逐漸進化出龜甲。
而烏龜現如今的雜食特性,也很好地印證了這一說法。可經過了更加詳細的驗證之後,所謂的小型食肉動物根本就是單純的猜測而已。
不僅如此,根據生物學家拉馬克在《動物學哲學》一書中所表達的觀點“用進廢退”來看。假設烏龜真的需要捕食小型生物,就應該著重發展自身的靈活性才對,絕不可能如此笨拙。
最後就是現如今支援率最高的一種說法,認為烏龜曾經和鱷魚以及鳥類都是同一個祖先,只不過在後續的演變過程中,不同的群體選擇了不同的演變方向。
可按照這個邏輯,所有的生物都可以是同一個祖先,我們也都是在不同的演化階段和演變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變化。所以時至今日,古生物學家們依舊沒能拿出讓人信服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猜想和推測。
有關於烏龜的進化,似乎也只能成為生物進化論中的一樁“懸案”。
進化表現
事實上,不僅是在進化順序和進化由來上面讓人難以理解,就進化表現上來說,烏龜表現出來的特徵也讓人無法接受。以原顎龜,正南龜,半甲齒龜和始喙龜為例,完全就是四種不同的烏龜。
如果再嚴格一點,甚至還可以說是同一科屬之中不同種類的生物。要知道生物的進化必然是遵循線性規律的,不可能在進化的過程之中對某一個特徵捨棄了之後又再次進化。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人類的智慧一直都是我們引以為傲的資本。可如果現在突然有人告訴你,未來人類進化的方向將會回到四肢和牙齒上,你是否會選擇相信呢?
從這一點就可以瞭解到,當烏龜選擇龜甲和喙這兩個完全不同的進化方向時,其實根本就是一個悖論。可事實卻是,這個悖論無比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我們實在難以理解,為什麼在進化過程中會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進化表現。當然,生物界中對於這樣的表現其實還有一種特定的稱謂——趨同演化。
也就是說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親緣關係甚遠的生物,在同一型別的環境中表現出相同的進化方向。
這種說法看起來十分合理,可還是無法解釋清楚烏龜的進化過程究竟是什麼樣的,又或者說現代烏龜只是其中某一種烏龜的後代而已。
結語
正是因為接二連三地打破了進化論的固有理論,所以烏龜才成為了讓無數科學家十分頭疼的“噩夢”。想要真正瞭解烏龜的進化藍圖究竟是什麼樣的,或許之後等待更多的古生物化石發現以後,我們才能夠從中尋找到答案。
在這之前,科學家們也只能以最符合客觀真理的現象對這件事情進行闡述,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願意接受類似的說法。除此以外,我們其實也不妨設想一下,進化論本身可能也存在一定的漏洞。
這裡的意思並不是說進化論是錯的,只是它還不夠完善,不能運用到所有的生物上面。就像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十分符合客觀存在和表現出來的世界真理。
然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提出以後,萬有引力也不得不選擇妥協讓步。尤其針對天體研究之時,顯然是相對論更加符合客觀現實。只不過類似這樣的猜想,終究還是需要科學家們來尋找最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