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多國致力於實現碳中和的全球大背景下,節能減排已經成為全球人民的共識,科學家們也在孜孜不倦地創新相關技術。萊斯大學科學家讓超冷等離子體首次在實驗室實現磁約束,這項技術成就有助於推動對清潔能源、太空天氣和天體物理學的研究。
總部位於波士頓的麗晶公司開發了一款“海上滑翔機”,這艘飛行器是全電動、零排放的,將為沿海運輸業帶來一場新革命。據悉,麗晶已獲得4.65億美元的預訂單,並計劃在2050年之前將其投入客運。
斯坦福大學和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研究團隊則提出了一種新的分子機制,能在室溫下將甲烷轉化為甲醇。甲醇可以驅動新一代清潔燃料電池,若能將甲烷以一種經濟的方式轉化為甲醇,將比天然氣和純氫更容易儲存和運輸,也將大大減少甲烷的排放量,帶來顯著的環境效益。
更安全、續航更持久、能量密度更高、成本更低、對環境更友好,是電池研究人員孜孜不倦的追求方向。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奈米工程師們與韓國LG公司合作,使用固態電解質和全矽陽極,創造了一種新型的矽全固態電池,為使用矽等合金陽極的固態電池開闢了一個新領域,有望用於從電網儲存到電動汽車的廣泛領域。
鑑於電子垃圾問題日益嚴峻,杜克大學工程師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可回收的印刷電子產品:由3種碳基墨水製成的電晶體。
可生物降解塑膠一直被認為可幫助解決塑膠汙染問題,但今天大多數“可堆肥”塑膠袋主要由聚乳酸製成,在堆肥過程中並沒有分解,還會汙染其他可回收塑膠。美國科學家僅用熱量和水,就可讓這些可堆肥的塑膠更容易分解。(劉 霞)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