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滄海桑田這個成語故事嗎?傳說我國古代有個叫麻古的仙女,自稱三次看到東海變成桑田。可見海陸的變遷早在古代就已經被人們察覺和認識。
我國科學工作者在喜馬拉雅考察時,就發現岩石中含有魚、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這說明喜馬拉雅山脈在很久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那海洋為什麼會變成山脈呢?
1910年的一天,年輕的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因病躺在床上,目光正好落在牆上的一副世界地圖上。“奇怪!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凹凸,為什麼竟如此吻合?”他的腦海裡再也平靜不下來:“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以前會不會是連在一起的?是不是後來因為收到某種力的作用才破解分離的?大陸會不會是漂移的?”
這一發現,促使魏格納開始研究大陸漂移。透過收集資料和實地考察,魏格納從古生物化石、地層構造等方面,找到了大西洋兩岸相同或吻合的一些證據。比如鴕鳥不會飛,海牛生活在熱帶的淺海,按理他們都沒有遠涉大洋的能力,為什麼海牛、鴕鳥在非洲和南美洲都有分佈?魏格納依據前人的研究和相關資料,結合自己的考察,提出了“大陸漂移說”,但是他的假說在當時被認為是荒謬的。直到20世紀60年代,在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上,科學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要是組成的地球表層並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地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版塊,板塊在不斷運動著。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佈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在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兩個板塊發生碰撞,在陸地常常形成山脈,而喜馬拉雅山脈就是印度洋板塊和亞歐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並且現在仍在緩慢的擠壓,所以珠穆朗瑪峰也在不斷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