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九選艾的小九老師
脾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
概述
脾俞首見於《靈樞●背腧》。因其位居背部,內應於脾,為脾臟之精輸注背部之處,是診治脾病之重要腧穴,故名脾俞。別名十一焦之間,歸屬足太陽膀胱經,為脾經之氣所注背俞穴,是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中焦虛寒及脾不統血諸疾之常用穴,臨床多施以補法,宜灸。
▲【定位】:在第11胸椎棘突下,後背正中線旁開1.5寸。
▲【取穴法】:於在第11胸椎棘突下所作水平線與後背正中線旁開1.5寸平行直線交點處取之。
▲【主治】:腹脹、腹瀉、嘔吐、痢疾、便血、背痛等。
功能作用
一、補脾溫中,益氣養血
脾俞為脾臟精氣輸注之處,故補之或灸之能補脾氣,溫中陽,益氣養血,凡脾胃虛弱,中陽不足,氣血虧虛所致諸疾,皆可治之。
如臨床常與中脘、足三里、太白、天樞相配益氣健脾,升清止瀉,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清氣不升之洩瀉,兼中陽虛衰者,可加灸腎俞、神闕、關元以益火生土;兼肝木乘脾者,可加刺陽陵泉、太沖以抑木扶土。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濁氣上逆之嘔吐腹脹,常與中脘、足三里、公孫、內關相配以益氣健脾,和中降逆。
用於治療脾胃虛弱之胃痛,常灸中脘、章門、胃俞,刺公孫、內關以益氣養血,補益脾胃。用於治療脾虛氣血生化不足,所致氣血虧虛證,常與胃俞、足三里、三陰交相配,出現眩暈者,加刺百會、中脘、絕骨;心悸失眠者,加刺神門、內關;腹中絞痛者,加血海、公孫;便秘者,加照海、支溝、天樞;婦科病,加中極、關元。
二、健脾和胃化溼
脾主運化,為水之中流砥柱,凡水液代謝失常諸症,皆可從脾論治,而本穴內應於脾,刺之可理脾助運化,健脾和胃而化溼,凡脾虛水谷不化,溼邪困脾所致之疾,皆可治之。如用於治療脾虛水失司化之水腫,常與陰陵泉、三陰交、中極相配以健運中州,化氣行水,兼陽虛者,加灸關元、命門以益火之源;溼盛者,加水分、豐隆以滲溼利水。
用於治療脾失健運,溼聚成痰之痰飲證,常與陰陵泉、豐隆相配以健脾祛溼,化痰降濁,出現眩暈者,加刺中脘、印堂;咳喘者,加肺俞、太淵;嘔吐者,加中脘、內關;多寐嗜臥者,加中脘、足三里;閉經帶下者,加中極、三陰交;洩瀉者,加上巨虛、天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