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000米、3000米、5000米、7000米……10909米!這是不斷重新整理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我國深海探索的一個個里程碑。
從“蛟龍”號到“深海勇士”號再到“奮鬥者”號,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黨委委員、副所長葉聰參與並見證了中國深海事業的發展。
2001年,葉聰大學畢業後來到無錫七〇二所工作,沒多久就跟隨研究人員一起啃“硬骨頭”——研製7000米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在這之前,我國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不到600米。葉聰被任命為“蛟龍”號總佈置主任設計師,那一年,他只有24歲。
這是一場漫長的科研征途:100餘家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攻關,解決大深度耐壓、密封、安全技術,可靠水聲通訊技術,深海複雜環境下精細作業技術等一系列世界性難題,經過6年設計研製,讓“蛟龍”號具備了開展海上試驗的技術條件。51次下潛試驗,4年海試由淺入深……
科技攀登沒有止境。2009年,我國啟動“深海勇士”號研製工作。作為副總設計師和總質量師,葉聰已成長為團隊中堅力量——將虛擬設計技術和智慧技術引入艙室佈局設計方法中,實現了人機方面的綜合最佳化;參照國內外質量體系對研發全過程執行質量控制,支撐保障了國產化指標的實現。歷時8年,“深海勇士”號實現了部件95%的國產化率,為中國未來全海深科考奠定了堅實基礎。
專家說,“蛟龍”號可在佔世界海洋麵積99.8%的廣闊海域使用,但無法潛入海洋最深處。剩下的0.2%海域如何抵達?勇擔使命再出發,葉聰帶領團隊開始研製“奮鬥者”號,向海洋最深處挺進。
作為“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海試總指揮,葉聰帶領團隊協調上百家參研單位的研製進展,探索潛水器設計的系列新方法新準則。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標誌著我國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體現了我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
“我是幸運的,身處偉大時代,人生選擇又和國家戰略契合。同時,設計技術、工業能力的快速發展,讓我們想到的、設計的物件能夠成為現實。”葉聰說。
探索海底世界並非易事。深海中無處不在的巨大壓力,給人類探索帶來無法預知的危險。葉聰曾經歷過潛水器與母船“失聯”、潛水器機械臂突然斷裂等危險情境,“但當駕駛著參與設計的潛水器出去海試,去到深海平原、海山、熱液、冷泉、深淵時,心裡更多的是興奮和自豪。”葉聰表示。
“蛟龍”號,實現了我國大深度載人潛水器的從無到有;“深海勇士”號,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深潛技術鏈條和產業鏈條;萬米級的“奮鬥者”號實現了我國全海深的作業能力。不到20年的時間,中國載人深潛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完成了國際同行業幾十年才達成的目標。
“有黨的堅強領導,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援,我們的科研專案才能組織起百餘家科研院所和企業,聚集起全行業優勢力量與資源。”葉聰深有感觸地說。
2020年11月28日,“奮鬥者”號完成海試勝利返航,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今天的‘奮鬥者’號,你們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和自立自強的勇氣,踐行‘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為科技創新樹立了典範。”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深深銘刻在我們團隊每一個人的心底,將激勵我們繼續弘揚科學精神,勇攀深海科技高峰,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為人類認識、保護、開發海洋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葉聰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