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舊時招牌,出自名家手筆,逛街如看書法展
那時沒有電腦特效,滿大街掛著的都是手寫的招幌。
一個老手藝人的名字,就是一塊金字招牌。
某某藥店,某某飯莊,認準一個人的手藝,就是認準了這塊牌子。
經過公有化的改造,我們很難在大陸上見到舊時招牌的境況。品牌的兼併,個體經營走向連鎖經營,固然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同時改變的,還有命名方式,“地區/小區+商店”的命名方式,也將那些驕傲十足的老牌子逼到了巷子深處。
馮唐在一次聊書法的時候就說起,你看到那些舊時招牌上的手寫字型,也許不會想起是某種書法體,卻讓人覺得溫暖,有回家的感覺,就是所謂的人氣。
1948年美國雜誌Life的攝影記者Jack Birns來到上海,被稱為「東方巴黎」的這座城市處在繁華的混亂中,他記錄下那一時刻普通人的生活,也意外定格了當年上海街頭的招牌。
中央廣告公司在轉角處的巨型招貼,香皂的豎形廣告牌大模大樣伸了出去。
亨得利鐘錶雖然名頭響,敵不過前排的鵝牌衛生衫靠鵝鵝鵝招眼球。
鑽石牌時鐘取名簡單直接,花布廣告能打得跟電影明星李麗華、張瑞芳的新電影海報一樣大。
至於二三層往上的位置,誰管你是肥皂絲襪還是啤酒藥房,只要你想,各憑本事招呼人。
廣告甚至能順著屋頂房型來設計,比如突出的一角放公司名。
側面直接刷一牆的金髮美人。
中式牌匾們也互不相讓,米號、典當行、藥堂、書局,哪裡有什麼統一楷體整整齊齊這種事,拼的就是誰招牌上的字寫得好裱得妙。
要是還嫌不夠醒目,拉出個門簾,或者掛麵招旗,都行。
有軌電車也能安上廣告招牌哐哐走。
再到上世紀80年代,南京東路除了人那就是各式招牌。
燙金的國際飯店字樣,是一代人心中的記憶。
鑽石牌鐘錶從四十年前就開始打廣告,一直打到八十年代。
真是囂張啊,囂張得真可愛。
差點以為上海要成為繼香港後,下一個有賽博朋克感的城市了。
香港,攻殼機動隊動畫
但誰也不知道上海的招牌能囂張多久,你看,這城市璀璨,遠處是北方,多少高樓大廈,一顆一顆窗戶,忽明忽暗,城市的眼睛啊,現在逐漸都閉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