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黨員、話劇藝術家、人們心中的“姜子牙”,這三個跨度極大的“角色”,由同一個人扮演:年少熱血,他為爭取民族獨立不懈努力;青年到中年精進,他為新中國話劇事業貢獻力量;人到老年,榮譽加身時,他幽默地說:“我要養兩隻狗,一隻叫大師,一隻叫泰斗,以後誰這麼稱呼我,我就告訴他們,‘大師’‘泰斗’在這兒呢!”
2021年6月,藍天野作為唯一一名演藝界代表,接受中共中央授予的“七一勳章”,這位一生為了祖國和人民而奮鬥的老藝術家神采奕奕,白髮之下,一顆年輕的心永遠跳動。
文|餘音
編輯|李玲
今年94歲的藍天野,永遠記得一個特別的日子:1945年9月23日。這一天,是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日子。這個決定,讓藍天野的一生從此脫離了預設的軌道。
讓我們把時間的針腳再往前撥一些。少年的藍天野,那時還叫王潤森,很愛聽京戲,也跟著一板一眼地唱過,但他覺得自己天資有限,很快把熱情轉移到另一件事情上——畫畫。
因為想做一名真正的畫家,中學畢業後,他考進了北平藝專(現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王潤森家住西邊,而學校在東邊,兩地之間的公交車經常要等上一個多小時,他索性每天步行十多里地到學校,在畫室裡一待就是一天。
學畫期間,王潤森離家多年的三姐王蘊華(化名石梅)忽然回來了。石梅早年加入共產黨,後來在中共華北局晉察冀分局工作,此次回來的任務是在大城市發展地下黨。
當時的中國,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正如所有意氣風發、渴望改變社會的年輕人一樣,王潤森被抗戰勝利的曙光激勵著,希望能為國家的戰後恢復工作做些什麼。石梅看到了弟弟心中燃燒的火焰,開始秘密發展王潤森入黨。
在三姐的影響下,王潤森很快開始了革命工作。最初,他只是簡單協助石梅進行黨的宣傳工作。上級黨組織交給石梅一部短波收音機,可以收聽來自解放區的最新訊息。每天晚上,石梅會秘密組裝短波收音機,再把電臺裡播放的最新訊息記錄下來。王潤森會把這些內容刻成蠟板,印刷成宣傳簡報,再由石梅出去散發。
後來,逐漸成熟的王潤森成為北平地下黨的交通員。那時北平西郊的西山地區已是解放區,藍天野每天會騎著腳踏車,帶著解放區需要的物資、檔案等,在事先約好的地點和解放區的同志見面,對方也會將需要轉交國統區的資訊或物資讓藍天野帶回。
回憶起那段經歷,王潤森表示從未考慮過身份可能會暴露的問題,只是一門心思地想完成好黨交給的工作。困難和危險的考驗讓他的信仰更為堅定,經石梅多次向上級彙報,最終經黨組織研究批准,18歲的王潤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參加革命之前,王潤森曾和話劇有過短暫的交集。他是沙龍劇社的一員,偶爾會參加劇社裡的排練,在裡面“打打醬油”。
參加革命後,王潤森發現,當時劇社上演的很多話劇,都是具有新思想的劇目,同學們渴望進步、擁抱新思想,他便順勢在劇社中從事革命工作,秘密發展共產黨員。
1946年初,根據上級指示,王潤森的姐夫石嵐也回到北平,成立“北平劇聯”,和王潤森一起以“祖國劇團”的名義開展革命活動。比起繪畫,話劇可以直面更多觀眾,讓更多人直接受到新思想的洗禮。曾有觀眾看完王潤森他們的話劇後,找到後臺對演員說:“看完你們的戲,我知道為什麼要鬧革命了。”這樣的話語,讓王潤森充滿了動力,為了革命需要,他漸漸把重心放在了話劇上。
02.話劇演員藍天野
1948年,隨著解放戰爭的全面爆發,根據革命形勢的需要,王潤森所在的愛國劇團轉移至解放區。來到解放區的當天,接待他們的人說:“現在進了解放區,為了你們的親戚朋友不受牽連、影響,每個人都要改名字,現在就改。”
王潤森看著解放區的藍天,一個名字從腦海裡冒出:“我以後就叫藍天野。”從此,解放區多了一個文工團的活躍分子——藍天野。
1949年2月,解放軍和平進入北平城。22歲的藍天野在天安門金水橋前觀禮,興奮地在日記中記下了這一歷史性時刻:“解放軍入城真是氣勢雄壯、熱烈……北平全城沸騰,老百姓歡欣鼓舞,很多上前去慰問解放軍戰士。”隨著大軍進城,藍天野所在的文工團也開始積極排演節目,宣傳黨的城市政策。
1952年,藍天野正式進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以下簡稱“人藝”)工作,成為人藝建院後的第一批主要演員。
那一年他25歲,“標準的青年演員,對未來滿懷憧憬”。時任人藝院長的曹禺、副院長焦菊隱等都提出:“要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辦成像莫斯科藝術劇院那樣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而又有民族特色和自己風格的話劇院。”
在人藝的排練場裡,貼著“戲比天大”四個大字。藍天野一直記在心裡,時時刻刻為“一出好戲”服務。他覺得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更要下苦功夫,為了貼近每個飾演的人物角色,藍天野想了很多辦法體驗生活。演農民,他就白天演出,晚上下地割麥子;演紈絝子弟,他就到市場上請教別人怎麼握鴿子。
1958年,人藝大戲《茶館》開拍。導演讓他演民族資本家秦仲義“秦二爺”,可他完全想象不出秦二爺這個新興資本家該是什麼樣的形象。他反覆琢磨,與演龐太監的童超一起,設計了一出《鬥鵪鶉》:兩人爭買一隻名貴的鵪鶉,最後,財力更勝一籌的秦二爺買到手了,但他故意讓人把買下的鵪鶉送給龐太監,以此挖苦他。透過這一細節,他將秦二爺的形象“立”住了。
除了《茶館》中的秦二爺,藍天野還成功塑造了《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王昭君》中的呼韓邪單于等眾多形象鮮明的人物。在《王昭君》中,扮演王昭君、和藍天野同臺“飆戲”的,是他的妻子、話劇藝術家狄辛。兩人相伴多年,在舞臺上共同將最好的藝術奉獻給觀眾,成就了一段佳話。
在北京人藝的35年裡,藍天野主演過70多部話劇,出演過的話劇場次早已突破千場,他還導演過《吳王金戈越王劍》等10多部話劇。
03.永遠年輕的老藝術家
1987年,年滿60歲的藍天野從北京人藝退休。兩年後,古裝神話劇《封神榜》開拍,劇組第一時間邀請藍天野出演姜子牙。
拿到劇本後,藍天野並不滿意,他反覆琢磨人物角色,和導演組商量,對比原著推敲劇本,認真修改了多幕戲。劇本打磨完畢後,62歲的藍天野跟隨劇組,輾轉浙江、新疆、甘肅等多地進行拍攝。
在劇組的11個月裡,他特別認真。擔心他的年齡問題,劇組給藍天野準備了打戲替身,但被他拒絕了:“作為演員,我的形體感覺是可以的。這些打戲我要自己來,因為這是我塑造人物的一部分。”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追求,讓他塑造出觀眾心中永遠經典的姜子牙。
電視劇《封神榜》播出後,觀眾在一夜之間認識了他。面對湧來的種種讚譽,藍天野表現得很淡然,他認為自己不過是一個演員,一切的誇獎、追捧皆為虛幻,只有站在舞臺上的瞬間才是永恆。
在藍天野心中,出演電視劇不是主業,話劇才是他一生的堅守。2011年,為慶祝建黨90週年,84歲的藍天野重返舞臺。他依舊保持著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只要有演出,下午4點多就趕到後臺;演出結束後,慢慢卸妝,因此他總是來得最早、走得最晚。
一次排練時,他不慎摔倒,手指骨折,起身後的第一句話竟是:“對不住大家,讓各位受驚了。”有人擔心藍天野的身體,他卻說:“這是我的本分,有什麼豁不出去的呢?只要黨需要我、觀眾需要我,我就要發好光和熱。”
將《家》圓滿呈現給觀眾後,藍天野難得驕傲地對媒體說,自己年輕的時候,還因為體力不支在舞臺上暈倒過,但現在,他可以在臺上站滿100分鐘。
除了將一個個精彩角色奉獻給大家,藍天野還默默重新整理著一項由自己保持的紀錄:年齡最大的話劇導演。自1963年開始,藍天野開啟了導演生涯:先後執導了《山村新人》《故都春曉》《家》《吳王金戈越王劍》《秦皇父子》等十幾部經典話劇,並憑藉《吳王金戈越王劍》於1985年獲北京市優秀導演獎。
在人藝的表演學院培訓班中,也能看到他的身影。知名演員濮存昕、宋丹丹、馮遠征等都曾受過他的指點。他告訴年輕演員“人藝人”應當具備的藝德和品性,教他們感受、體驗角色,在紛繁的社會環境中提高自己的藝術水準、人格修養,用心塑造人物,感染觀眾。“為人藝培養人才是我分內的事。”在學員心中,他是一個時刻充滿好奇心、永遠年輕的“90後”。
藍天野的摯友、北京人藝原導演蘇民曾感慨,藍天野身上擁有一種難得的氣質。他用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詮釋著自己忠於信仰、為理想獻身的初心。也正是這份初心,鑄就了他的崇高品格,提供給他無窮的創作激情與動力,成為他永遠年輕的秘訣。
本文選自2021年第9期《時代郵刊》(上半月)
初審|唐嘉洋
複審|李玲
終審|黃菲
//
抓住消逝的時間
分享年度聽歌報告,有著成年人的“小心思”
瀟湘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