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國行政區劃變更
1949年9月建國前夕,我國行政區劃的格局為35省、1地方、12院轄市(直轄市);其中東北的遼寧、安東、遼北、吉林、松江、合江、黑龍江、嫩江、興安9省為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由原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改設而來。1地方為西藏地方,12院轄市為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島、哈爾濱、瀋陽、大連、漢口、廣州、西安、重慶。
新中國對全國行政區劃的調整並非是在建國之後,在建國前,將全國分為了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6大行政區,先後成立了瀋陽、撫順、鞍山、本溪4直轄市和遼東、遼西、吉林、黑龍江、松江、熱河6省以及旅大、蘇北、蘇南、皖北皖南5行署區。
建國後,在保持6大行政區不變的大框架下,又對全國行政區劃作出了一些調整:
- 1950年旅大行署區改設旅大直轄市
- 四川省劃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4行署區
- 1951年設立昌都地區和西藏地方。
截止到1951年,我國行政區劃的格局為6大行政區,29個省、1個自治區、13個直轄市、8個行署區、1個地方、1個地區。
二、八大行署區
行署區為我國解放初期設立的省級行政單位,1952年全部撤銷。在1949-1952年期間,全國共有行署區8個,分別為:皖北、皖南行署區;蘇北、蘇南行署區;川東、川北、川西、川南行署區。
- 皖北行署區。皖北行署區成立於1949年4月15日,於1952年8月7日撤銷併入安徽省。駐所合肥市,轄區包含宿縣、阜陽、蚌埠、合肥、滁縣、六安、巢湖、安慶八地;皖北行署區與皖南行署區隔江所望,長江以北為皖北、以南為皖南。
- 皖南行署區。皖南行署區成立於1949年5月13日,於1952年8月7日撤併入安徽省。最初駐所為屯溪市,後遷至蕪湖市,轄區包含池州、宣城、徽州、蕪湖四地。1951年,皖南行署區駐地由蕪湖市遷至合肥市,與皖北行署區合署辦公。
- 蘇北行署區。蘇北行署區1949年4月21日成立,於1952年11月15日撤銷併入江蘇省,最初駐所泰州市,後遷至揚州市,轄區包含淮陰、鹽城、泰州、南通、揚州五地。蘇北行署區與蘇南行署區隔江相望,長江以北為蘇北、長江以南為蘇南。
- 蘇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1949年5月1日成立,於1952年11月15日撤銷併入江蘇省,駐無錫市,轄區包含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松江五地。
- 川東行署區。川東行署區成立於1950年,於1952年撤銷併入四川省。駐所在重慶市黃桷椏,轄區包含涪陵、萬縣、酉陽、江津、大竹五地。
- 川南行署區。川南行署區駐所為瀘州市,轄區包含內江、樂山、宜賓、自貢、瀘縣五地。
- 川西行署區。川西行署區駐所為成都市,轄區包含眉山、溫江、綿陽、成都、茂縣五地。
- 川北行署區。川北行署區駐所為南充市,轄區包含遂寧、劍閣、達縣、南充四地。
本文總結了建國初期,我國行政區劃的大體佈局,對當時存在的八個行署區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事實上,新中國在此之後還經歷了幾次較大的行政區劃調整,筆者將會對這幾次大的調整進行彙總,希望讀者多多關注。如果需要此類資料的,讀者可關注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