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經常在國家大事的一些大問題上言辭激烈,在一些小事情上也很較真兒。經常在朝堂上高談闊論直言不諱,大聲的慷慨陳詞。
當時,漢文帝寵幸一個宦官,叫趙同。仗著皇上對他的寵幸,他非常看不上袁盎,沒事兒在背後就說袁盎的壞話,常常中傷袁盎。
為此,袁盎覺得趙同挺不是個東西,但是因為他是皇帝身邊的寵幸的人,所以拿他毫無辦法。常為此事苦惱,但是袁盎有個侄子,叫袁種。是皇上身邊兒的侍從騎士,只要皇帝出行,他就會手裡拿著符節跟在皇帝的左右。
袁種知道了袁盎為皇帝身邊的宦官趙同苦惱,心裡也挺不忿,一個區區宦官,居然敢和大臣叫板,誰給你的勇氣呢?就給袁盎出個主意,說這事兒好辦。你可以隨時找個機會,在朝堂之上當眾讓他下不來臺,別給他面子!讓他知道知道你的厲害。日後,他就不敢跟你曬臉了,對你就會有所忌憚。皇上也會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了。以後他要再說你的壞話,在皇上那邊,就不起啥作用了。
於是袁盎就等待時機,終於,機會來了。漢文帝這天外出,趙同依然隨著皇帝一起,在車上陪著說笑。袁盎抓住時機,就跑過去跪在車子的前面,朗聲說道,我聽說皇上的車子,只有國家重要的大臣或英雄豪傑才能同坐,現如今,難道是我們漢王朝沒有人才了嗎?但是也不能讓一個受過刀具之刑的宦官陪著坐一個車子啊!這成何體統。漢文帝聽了, 說不過是一點小事,同坐一輛車子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袁盎說皇上對臣子下人慈愛仁厚。但是我們做臣子的也好,身邊的下人也罷,都要懂得禮數,如果這點小事都遵守禮法,如何來管理天下呢,豈不是亂了章法嗎?
趙同在旁邊聽著,心有不甘。文帝於是就笑了,催促趙同下車。趙同心裡不高興,心想憑著我和皇上的關係,居然受到這樣的侮辱,不由的流下了眼淚,但還是下了車。
果然,這一次教訓之後,趙同長了記性,再也不敢輕視為難中傷袁盎了。有時候,面對小人的惡意譭謗,中傷,使絆子,該出手時就出手,別慣著他!要不就容易被他輕看,蹬鼻子上臉!
袁盎常引大體慷慨。宦者趙同以數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種為常侍騎,持節夾乘,說盎曰:“君與鬥,廷辱之,使其毀不用。”孝文帝出,趙同參乘,袁盎伏車前曰:“臣聞天子所與共六尺輿者,皆天下豪英。今漢雖乏人,陛下獨奈何與刀鋸餘人載!”於是上笑,下趙同。趙同泣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