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第九人民醫院牙周病科主任宋忠臣在為病人檢查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
國際口腔醫學界有個“80-20”原則:80歲時口腔內應至少存留20顆功能完好的健康牙齒。而現實中常常會看到有人30歲就出現牙齦萎縮、牙齒鬆動;50歲牙已經掉了10來顆……在口腔疾病中,牙周病常被人忽視。我國大約有90%成年人存在各種程度的牙周病。“只有先把土壤環境調理好,樹才能長得好,所以要儘早關注牙周病的治療。”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牙周病科主任宋忠臣說。
年紀輕輕怎麼一口爛牙?
在九院牙周病科,病人多是其他科室和醫院“推薦”來的——必須先治療牙周病,才能進行後續的口腔治療,包括種植修復、正畸治療等。
那天,宋忠臣的專家門診來了一位30歲出頭的小夥兒,他愁眉苦臉地說,牙齒鬆了,刷牙會“吐血”,嚼東西也完全使不上勁。愛吃美食的他,喪失了吃的樂趣。
透過全景片,宋忠臣主任發現,小夥兒的牙槽骨已經吸收掉了牙根長的三分之二。“你這是典型的牙周病,這幾顆牙都要拔掉……一共要拔掉5顆吧,其他牙齒也要系統治療。”
小夥兒嚇了一跳,“我牙齒沒有痛,也沒有蛀得很厲害,您是不是嚇唬我?”
宋忠臣一邊給他檢查,一邊打比方,“牙齒是一棵樹,牙根就像樹根,而牙齒周圍的組織就像樹根周圍的泥土。如果樹根周圍的泥土沒了,那麼即使大樹沒有被蟲蛀,也會倒掉。同樣道理,如果牙根周圍的牙齦發炎、牙槽骨都吸收了,那麼即使牙齒沒有爛也沒辦法保留了。”
宋忠臣說,牙周病需要終身治療、儘早治療,才能避免問題擴大。很多患者最初出現牙齦出血等小問題時不去治療,等到出現牙齒腫脹、牙周溢膿、牙齒鬆動或咀嚼無力時才去治療,這大大增加治療難度,以致多顆牙齒不得不被拔除。這便是牙周病的“可怕”之處,因此它也被稱為口腔健康的“慢性殺手”:在不知不覺中使牙周組織遭到破壞,且病程長,可達數十年之久。
牙周病關係到全身健康
牙周病不可輕視,因為它還可引起身體其他部位的健康問題。宋忠臣主任介紹說,曾經有一位50多歲的男患者,因其口腔衛生極差,牙齒表面包裹著厚厚的軟垢,牙齦發炎萎縮,大量的牙周致病菌導致了腦膿腫——細菌跑到腦子裡去了,最後需要轉診到神經外科做手術。
不僅如此,牙周疾病還和糖尿病、心血管性疾病、早產低體重兒或者消化系統疾病相互影響。有中、重度牙周病的孕婦,發生早產和低體重兒的比率要升高將近八倍。育齡女性在懷孕前,最好去口腔門診做個檢查。如果有牙周病先要治好,否則孕期內得牙周病的機率會大幅上升。另外,保護好口腔健康,也是間接保護了胃、心臟等器官。即使牙齒脫落很多的老年人,也應用柔軟的牙刷,刷刷牙齦。
牙周病的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但來看門診的則是中青年多,大多和不注意口腔衛生有關。“可能有人會說,人老掉牙很正常,大不了裝假牙。但如果牙周組織不健康,無論是傳統的活動假牙、固定橋假牙,還是‘種植牙’等各類修復以及正畸治療,效果都會大打折扣。而且,牙周疾病嚴重者,還很可能導致無法‘種牙’。”
早晚認真刷牙,定期洗牙
紅唇皓齒人人羨慕,年輕人一口爛牙實在很可惜。據介紹,牙周病的發病率是所有口腔疾病中最高的,且很多小朋友在童年時期就存在著不少牙周問題。宋忠臣表示,小朋友口腔衛生意識薄弱,刷牙馬虎,而許多家長往往也沒有認真監督他們,從而從小養成了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如一旦患上牙周病,又疏於治療,病程發展往往是很快的。所以,當發現刷牙出血,就要引起重視了。
牙周病的治療,包括普通潔治、深度刮治等,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洗牙”,有的患者還需拔牙治療。很多人誤以為“洗牙”是讓牙齒變白,但“洗牙”不是牙齒美白。因為刷牙不能100%地刷走牙菌斑,所以洗牙就變成了必要的補充手段。宋忠臣推薦普通成年人每年洗牙1-2次,如果是牙周病患者,洗牙治療的頻率應當適當提高。
牙菌斑和牙結石是導致牙周病的罪魁禍首。另外,代謝紊亂、遺傳等因素也可引起牙周病的發生,進而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維護口腔健康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好好刷牙。從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來看, 35到44歲刷牙最“認真”,但這個年齡組也只有47.8%的人每天刷兩次或以上,其它年齡組這一比例剛剛過了30%。另據調查顯示,上海成年人刷牙率為95%以上,但每天刷牙兩次及以上只有60%。
“如果可以把刷手機的時間分一點出來認真刷牙,情況就會好很多了。遺憾的是我經常遇到刷牙只刷30秒的。成年人二三十顆牙,每顆牙刷三面,30秒怎可能刷乾淨呢?”宋忠臣說,“就像手髒了要洗手,30秒洗手顯然不夠,刷牙這點時間也是不夠的。每天早晚都要仔仔細細刷每一顆牙,餐後跟零食後要認真漱口,堅持用牙線和牙縫刷清理‘死角’,半年至一年來醫院洗牙一次,能做到這些就已經非常好了。”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