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健康養生的好時節
如果中秋調養好身體
那麼秋冬就能少生病
中秋養生三部曲教你如何中秋養生
食
養
食養是指我們可以透過有選擇性地獲取食物,達到調理身體、預防疾病的一種方法。
■中秋不能只吃月餅,也要吃蔬菜
飲食方面,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雖然團圓節是個值得開心的日子,但請大家也不要吃太多的月餅,因為月餅裡的糖分和脂肪含量都過高,吃多了會影響身體健康。吃月餅要講究科學,同時注意飲食上宜清淡。
從中醫看節氣,中秋是氣候轉換分界點。一過中秋,天氣明顯轉涼,早晚溫差大,人體新陳代謝漸緩,容易感冒、咳嗽。除上呼吸道疾病外,有些人會面板乾燥,或腹瀉、便秘等腸胃功能失調。蔬菜不僅養生,還輔助治療一些疾病。
在秋季的蔬菜中,黃秋葵、萵筍、菜花、生菜、苦瓜、韭菜和香菜都是適合養生的蔬菜。黃秋葵具有幫助強腎健體的功效,萵筍和菜花可以預防感冒,生菜和苦瓜對因胃腸功能不好引起的痤瘡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韭菜和香菜有助於避免消化不良。
中醫認為,秋天由肺主宰,應多食酸,少食辛。這是因為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所以秋後要少吃蔥、姜等辛味食物,寒涼飲食一定要減少或禁食。比如西瓜性寒,屬生冷,秋後還多吃會傷脾助溼。
白露後,氣候轉至乾燥,宜多吃些清肺食品,如芝麻、核桃、蜂蜜及梨等。至於老人,還可以多吃一些米粥來益胃生津。
醫
養
醫養主要是透過口服湯藥或針灸、推拿、刮痧、拔罐等理療手段對人體進行保養的方法。
中秋天氣乾燥,容易出現口乾咽燥、鼻衄鼻幹、面板燥癢等,所以中秋時節的藥養主要以養肺、補氣、滋陰為主,重點放在滋補津液方面。平時可服用人參、沙參、麥冬、百合、冬蟲夏草、核桃仁、杏仁、川貝、胖大海等益氣滋陰、宣肺化疾的中藥來保養。若容易發燥病,則用生地、百合、黨參、麥冬、甘草來預防。深秋時,中醫稱“涼燥”,此時不宜多喝涼茶,尤其是胃口不好、全身怕冷、易腹瀉的人不要喝涼茶。
秋老虎尚未下山,一場場秋雨帶來的絲絲寒意便悄然而至。俗話說,春捂秋凍,百病不生。“脖子、腰腎、腳踝”三個部位應做好保暖。保健專家解釋,這三個部位均處於人體陽氣運輸的主要通道上,且肌肉較少、血管豐富,是主要的生理支撐點,一旦受寒,便會引起相關部位的疾患。
腳踝部有200多個穴位,是人體“小心臟”。寒氣一般都是從腳底侵入。因此,古語有云:白露不露腳,說的就是在白露節氣後,人就不能再光著腳穿鞋,需要穿上襪子,防止受寒。此外,除了穿上厚襪子外,泡腳也是保護腳踝的很好方式。
腳
小
提
示
熱水泡腳一般在40攝氏度左右的水溫即可(不燙手),時長控制在20分鐘左右。泡腳時可以加些中草藥,其中具有溫經作用的有:透骨草、川椒、乾薑、桂枝;有活血通脈功效的有:紅花、當歸、雞血藤、艾葉。使用時不同功效的中草藥可搭配使用,一般來說,每種選用10克即可。此外,有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患者使用前應詢問醫生。
形
養
形養也叫運動養生,是透過一些運動健身及日常生活好習慣的培養等進行養生的方法。
高溫帶來的煩躁、少食、失眠、懶動及貪涼受寒等,均可使人體健康受損,從而欠上“夏債”,這些毛病,到秋季會上門“算賬”。如關節痛、頸椎病。這是因為在炎夏裡過分吹空調、電扇,或夜晚過分貪涼,而使關節、頸椎受損導致的秋後發病。秋後,許多人關節疼痛、活動受限,有的還伴有眩暈、噁心、上肢麻木、視物模糊等症,這些都因夏季過度貪涼受寒所致。區域性熱敷、保暖、按摩可緩解症狀。此外,過敏性鼻炎、哮喘也與貪涼有關。
建議秋後多做些量力而行的運動,如走路、跑步、登山、游泳等,這樣可促進脾胃運化,增強食慾。不過,運動量別太過,否則適得其反,會更疲乏。
■起居方面
宜早睡早起。特別是中老年人,應避免過長的睡眠。秋冬是腦血管病好發季節,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階段,腦部血流速度減慢,容易造成腦血栓形成,適當早起可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
綜上所述,請大家記住:
中秋時節宜養生
我們可從食養醫養形養
三方面著手
最後,再次祝大家
中秋節快樂!
花好月圓人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