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重陽lp
無論什麼時候看李碧華,她的作品都值得推敲;
無論什麼時候看《餃子》,女人的怨放在今天也依然濃烈。
今天為了填去年的“坑”,講一下妙人李碧華的原創作品,先岔一個話題:
如果只看銀幕上的李碧華的作品,很難理解其原著中的精髓。另一方面,恰恰是透過影人們巧妙地再詮釋、再演繹,已經“稀釋”了不少原著中的“怨念”,這種事例很多,從最早的《霸王別姬》開始到《胭脂扣》、《青蛇》等。
最初“入坑”李碧華主要是因為電影拍得好,但捧讀原作後,感覺“還好沒有照原樣來一遍”,否則想必誰看了心中都有“怨氣”。
因為李碧華屬於能在字裡行間中,把“我想要但我偏偏裝作我其實不太想要但如果你不給我我真的會生氣”的那種小女兒家情態表現的非常生動。
因此看她被改編過的電影,少了很多是非,多了很多深思。
《三更2餃子》也是如此。
這部2004年上映的港產驚悚片屬於《三更2》系列中的一個單元,有二就有一,在《三更》第一部中,香港單元的導演是陳可辛,在這一部的香港單元裡,他做了監製,導演變成了陳果,也絲毫沒有影響到其製作水準,因為兩位的水平本身都很高。
言歸正傳,《三更2餃子》(以下簡稱《餃子》)內容屬於限制級,對比《三更》第一部的《回家》(再挖一個坑,有空來解說),兩者都在講“愛情”,只是《回家》的愛情以恐怖的面目開始,《餃子》的“愛情”卻以偏執的怨念結束。
一
比“長生”有趣
影片開始感覺不到一絲驚悚的氣氛,你似乎只是跟著陳果的鏡頭探尋香港尋常里巷的日常:
一位打扮富貴的少婦走進一處不起眼的屋中,一個看上去精明且市儈的婦人與她一邊絮叨一邊剁餡,聊的都是些“女人保養”和“餃子口感”之類的話題。
看上去極其平淡,只當婦人說著“剛幾個月的口感最好”時,作為觀眾心裡才有了些異樣,這就是《餃子》開場精彩的地方——
用尋常語氣談論不尋常,甚至很變態的事情。
無論做餃子的還是吃餃子的,似乎都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而如日常般的閒話家常,也將片中兩個女人的性格勾勒得十分鮮明。
少婦艾青青有錢、充滿矛盾,在看到那一盤“特殊餡料”做成的餃子時內心猶疑糾結。“媚姨”言談粗鄙但深諳市井之道與人心之惡。前者在後者不斷的獻媚似的解說中多有鄙夷,後者卻實在無所謂的態度,這也為後面的情節推動與故事展開埋下了伏筆。
能把這兩個世界的女人聚到一起的目的只有一個:
青春常駐。
彼時的2004年,“醫美”好不像現在這樣老少皆宜又喪心病狂,保持“青春”的手段和價位尚屬於少部分人才能享受的特權,至於電影反映的年代並沒有具體交代,大致屬於迴歸前的年月。這也為故事和人物提供了一些“合理性”。
欲求青春無門,便走入邪道。在初嘗餃子之後,少婦精神煥發,可惜效用不久又顯老態,這時劇情隨著女人對青春的渴望和男人對肉體的追求,讓矛盾再度爆發——
入了豪門的前女明星,現闊太太眼見丈夫的不忠,向“媚姨”提出要吃到“效果更持久”的餃子。於是那句“吃孽種,有奇效”和“媚姨”眼裡看淡一切的鄙夷成了我青少年時代的陰影。
這樣一個似乎粗俗不堪的女人,原來早就看透了人性。
二
比“愛情”現實
片中對於“保持青春”不限於兩位女主,男主“李世傑”作為富豪,對“青春”的執著絲毫不遜女主們。
有這樣一個橋段:
泳池邊剛跟情婦戲耍完的李世傑隨手拿起一顆“雞蛋”,拿調羹敲開蛋殼后里面是一隻已成雛形的雞仔,他挖出一塊送入嘴中,情婦在一旁露出噁心的表情。
這種“雞仔蛋”在南方部分地區據說有“保持活力、養護面板、滋陰壯陽”等“功效”。可見“青春”於女人意味著“選擇的資本”,於男人意味著“佔有和財富”。
古往今來,無一倖免。
所以當他驚訝於妻子艾青青的“逆生長”後,順藤摸瓜地找尋根源,終於在那間破屋裡見到了魅惑的“媚姨”,在“媚姨”的腰身舒緩下,好色成性的男人把持不住,他的欲仙欲死之時,眼光停留在牆上泛黃的舊照片上,震驚地說出了讓觀眾不安的事實:
原來看上去只有三十多歲的“媚姨”已經六十多歲了。此前市儈的人物,竟是一個傳說。這也意味著——
“餃子”,是“真的有奇效”。
《餃子》對“媚姨”這個人物的塑造相當成功,雖然多少有點那個年代香港電影特有的偏見,比如開場時她嘴裡哼著的“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暗示她的內地身份,比如她特意回到內地尋找“貨源”同內地護士交易然後說的“都是為人民服務”。
對演員白靈這位演員雖不便多言,但至少在這部電影裡,那種“今身古魂”的滄桑與已經把倫理世道看透了的不屑和麻木,她真是演得入神。甚至在看完後我覺得,倘若世上真有憑邪祟才能“長生不老”人,大概就如“媚姨”一樣:
既然已經無法擺脫詛咒的誘惑,不如索性也誘惑別人,讓眾生與自己一樣墮入慾望之淵中。
至於“李世傑”這個深諳叢林法則的商人,讓“老玩家”梁家輝演起來也駕輕就熟。
另外,當年楊千嬅出演《餃子》也讓人覺得非常意外,在此之前,無論是“玉女歌手”還是“大笑姑婆”,楊千嬅是以正面形象示人的,其出演的影視劇多以陽光、搞笑為主。在《餃子》中,她不僅貢獻了我印象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激情演出,那種“女藝人嫁入豪門始終惶惶不安”的“身份代入”感更加耐人尋味。
兩女一男,繪出的何止是簡單的“重金求新生”,還有十幾年前一場用肉體挽留男人的“回家的誘惑”。
三
比“餃子”殘忍
這部電影要表達的主題很明確:
當女人青春不再時,本質上只是“錢色交易”的“愛情”更無從談起。
而影片之外能給與觀眾的啟發更多了。
比如“青春永駐”對“愛情的持久”到底有什麼幫助?
比如我這篇裡通篇都沒有具體講明“餡料”到底是什麼?
看過的朋友自然都知道,沒看過的朋友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相當“開胃”。
眼光轉到現實中時,看待某些曾奉為一代女神的女星們“優雅地老去”雖然令人羨慕,然而更多的只是痴纏於“年齡焦慮”的無奈,還有各種對法令紋和魚尾紋的咒詛。究其本質,都只是憤怒於歲月的無情,哀痛於“愛人”的嫌棄。
於女權者看來,“愛情”的真諦不言而喻。
於“女拳”者看來,“愛情”的“真諦”也不言而喻。
這也是《餃子》成功的地方:
它看上去讓女人的哭、笑、喜、怒都圍繞著男人,實際上都是為了自己。
一如在片中,當艾青青吃了“孽種”後渾身散發腥臭,只得泡在浴缸裡時,一旁的電視機上正播放著她“年輕時”出演的電視劇。艾青青於是崩潰……
而“媚姨”因為“孽種”東窗事發後,早早地扛起了挑擔繼續遊離在香港的街頭,鏡頭給了她一個老嫗一樣佝僂的背影,似乎向觀眾展現一個道理:
哪怕這樣一個貪婪的人外面再年輕,實則已近古稀之年。外表的勉強維持,並不能掩蓋其內在逐漸“腐爛”的本質。
一切都是虛妄。
在影片的末尾,伴隨著悠揚舒緩的“洪湖水浪呀嘛浪打浪”的音律,艾青青舉起菜刀,以俯視的角度揮刀而下,終於以肉身奔入“無間地獄”中。
刀起之時,2004年的外人已知結果。
刀落之時,2022年的結果也無變化。
這大概就是陳可辛的“獨”、陳果的“實”和李碧華的“怨”攪擾在一起後,至今讓人回味的“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