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止咳平喘藥之止咳平喘藥
功效:本類藥物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溫或寒,止咳平喘之理有所不同,有宣肺、清肺、潤肺、降肺、斂肺及化痰之別。其中有的藥物偏於止咳,有的偏於平喘,有的則兼而有之。
適應範圍:本節藥物主治咳喘,而咳喘之證,病情複雜,有外感內傷之別,寒熱虛實之異。
使用注意:臨床應用時應審證求因,隨證選用不同的止咳、平喘藥,並配伍相應的有關藥物,總之不可見咳治咳,見喘治喘。個別麻醉鎮咳定喘藥,因易成癮,易戀邪,用之宜慎。
來源:苦杏仁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亞杏、東北杏或杏的乾燥成熟種子。夏季採收成熟果實,除去果肉和核殼,取出種子,曬乾。本品氣微,味苦。以顆粒均勻、飽滿、完整、味苦者為佳。生用,或照焯法去皮用,或炒用,用時搗碎。
相關名字:山杏仁、杏仁、杏核仁、杏子、木落子、杏梅仁。
產地:主產于山西、河北、內蒙古、遼寧。
性味歸經:苦,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
功效: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扁心形,長1~1.9cm,寬0.8~1.5cm,厚0.5~0.8cm。表面黃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鈍圓,肥厚,左右不對稱,尖端一側有短線形種臍,圓端合點處向上具多數深棕色的脈紋。種皮薄,子葉2,乳白色,富油性。氣微,味苦。
【飲片性狀】苦杏仁 用時搗碎。
【炮製品】燀苦杏仁 取淨苦杏仁,照燀法去皮。用時搗碎。
本品呈扁心形。表面乳白色或黃白色,一端尖,另端鈍圓,肥厚,左右不對稱,富油性。有特異的香氣,味苦。
炒苦杏仁 取燀苦杏仁,照清炒法(通則0213)炒至黃色。用時搗碎。
本品形如燀苦杏仁,表面黃色至棕黃色,微帶焦斑。有香氣,味苦。
主治病證:
1.咳嗽氣喘,胸滿痰多
本品具有苦降之性,長於降洩上逆之肺氣,又兼宣發壅閉之肺氣,以降為主,降中兼宣,為治咳喘要藥。凡咳嗽喘滿,無論新久、寒熱,皆可配伍用之。
如風寒咳喘,鼻塞胸悶,常與麻黃、甘草同用,如三拗湯(《和劑局方》);若風熱咳嗽,發熱口乾,常與桑葉、菊花、薄荷等同用,如桑菊飲(《溫病條辨》);若外感涼燥,惡寒、咳嗽痰稀,常與蘇葉、半夏、桔梗等同用,如杏蘇散(《溫病條辨》);若邪熱壅肺,發熱喘咳,常與石膏、麻黃、甘草同用,如麻杏石甘湯(《傷寒論》)。若燥熱咳嗽,乾咳無痰或少痰,病情較輕,常與桑葉、浙貝、沙參等同用,如桑杏湯(《溫病條辨》);病情較重,身熱甚,咳逆而喘,常與桑葉、石膏、麥冬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湯(《醫門法律》)。
2.腸燥便秘
本品質潤,能潤腸通便。
治津枯腸燥便秘,常與柏子仁、郁李仁、桃仁等同用,如五仁丸(《世醫得效方》)。若血虛便秘,常與當歸、生地、桃仁等同用,以補血養陰,潤腸通便,如潤腸丸(《沈氏尊生書》)。
此外,取其宣發疏通肺氣之功,治溼溫初起及暑溫夾溼之溼重於熱者,常配伍白蔻仁、薏苡仁等藥,共奏宣上、暢中、滲下之效,如三仁湯(《溫病條辨》)。
用法用量:煎服,5~ 10g。生品入煎劑宜後下。
燀苦杏仁可殺酶保苷,長於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炒苦杏仁性溫,長於溫散肺寒,常用於肺寒咳喘,久喘肺虛。苦杏仁霜潤燥作用顯著減弱,無滑腸之慮,宣降肺氣之力較強,用於脾虛便溏的喘咳患者。
使用注意:內服不宜過量,以免中毒。大便溏瀉者慎用。嬰兒慎用。
古籍摘要:
1.《本草拾遺》:“殺蟲。以利喉咽,去喉痺、痰唾、咳嗽、喉中熱結生瘡。”
2.《珍珠囊藥性賦》:“除肺熱,治上焦風燥,利胸膈氣逆,潤大腸氣秘。”
3.《本草便讀》;“功專降氣,氣降則痰消嗽止。能潤大腸,故大腸氣秘者可用之。”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主要含氰苷類成分:苦杏仁苷;苦杏仁酶包括:苦杏仁苷酶、櫻葉酶、醇腈酶等;脂肪酸類成分有:油酸、亞油酸、棕櫚酸等。還含雌酮、α-雌二醇及蛋白質等。《中國藥典》規定本品含苦杏仁苷不得少於3.0%,飲片烊苦杏仁不得少於2.4%,炒苦杏仁不得少於2.1%。
2.藥理作用:苦杏仁生品及各種炮製品所含之有效成分苦杏仁苷,在體內分解的氫氰酸能抑制呼吸中樞而起到鎮咳、平喘作用,使呼吸加深,咳嗽減輕,痰易咯出。苦杏仁分解的苯甲醛可抑制胃蛋白酶活性而影響消化功能。苦杏仁油體外實驗對蛔蟲、鉤蟲、蟯蟲及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苦杏仁還有抗炎、鎮痛、增強機體細胞免疫、抗消化性潰瘍、抗腫瘤、抗腦缺血、降血糖等作用。
3.不良反應:誤服過量苦杏仁可導致機體中毒,臨床表現為眩暈、頭痛、嘔吐、呼吸急促、心悸、發紺等,重者出現昏迷、驚厥,血壓下降,呼吸麻痺,最後呼吸或迴圈衰竭而死亡。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苦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苷在體內分解產生氫氰酸,後者與細胞線粒體內的細胞色素氧化酶三價鐵起反應,抑制酶的活性,而引起組織細胞呼吸抑制,導致死亡。
附藥:
甜杏仁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L.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味甜的種子。性味甘,平;歸肺、大腸經。功能潤肺止咳,潤腸通便。適用於虛勞咳嗽,腸燥便秘。煎服,5~ 10g。
其他:
飲片常見問題是桃仁和杏仁的混用。一般家桃仁外觀很好鑑別,厚度比苦杏仁薄,比較難區別的是去皮以後的山桃仁和苦杏仁,厚度差不多,山桃仁中間較兩側厚一些,看起來比較鼓,多瘦長像長橢圓,與之對比苦杏仁就比較圓了。
《神仙傳》載有這樣一個故事:三國時期,吳國人董奉隱居在廬山潛心學醫,每日為人治病不取分文錢,僅要求凡醫而治癒者重症植杏五株,輕者植一株。數年計十萬餘株,鬱然成林,自號“董仙杏林”。每當杏熟之時,賣杏之錢一作衣食,餘部接濟貧困,故有“杏林春暖”、“譽滿杏林”之美名。久而久之後世以杏林稱頌醫家,成了中醫的代名詞。
注:內容及圖片來自教材和網路,僅作科普學習,文中涉及所有方劑藥物及治法為學習參考之用,非專業人士請勿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