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2日,加爾鐵裡總統下達命令出兵佔領馬爾維納斯群島,由此阿根廷與英國爆發了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此戰也被稱之為“馬島戰爭”。英國此前對於阿根廷海軍各種行為的一再忍讓,也迫於阿根廷的猛烈進攻給與外交回應。最後馬島戰爭以英國重新佔領馬爾維納斯群島,阿根廷大敗收尾。另外從兩個國家的傷亡情況來看,阿根廷也是損失慘重。
據統計,短短兩個半月的時間裡,英國兩百五十八人陣亡,七百七十五人受傷;而阿根廷則有六百四十九人陣亡,一千零六十八人受傷,從數字上看,阿根廷死傷遠超英國。這場戰爭無論在外界怎麼看阿根廷都是勝券在握,但結局卻令人大跌眼鏡。不過,這樣的結局也更加引人深思,阿根廷坐擁天時地利,為什麼打不贏與英國的這場馬島戰爭呢?究竟是阿根廷虛張聲勢、徒有其表,還是英國對外隱藏了自己的真實實力,打了個阿根廷措手不及呢?
歷史糾葛與地理問題
在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後,整個英國各方面元氣大傷。與此同時,世界各國殖民地也陸續對外宣告獨立,英國也只剩下十二塊塊殖民地在統治範圍之內,分別是百慕大、安圭拉、 蒙塞拉特島、開曼群島、英屬維基群島、特克斯群島、凱科斯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南喬治亞島、英屬印度洋領地、皮特凱恩群島、聖赫勒拿島。其中,令大不列顛國最頭疼的應該就是馬爾維納斯群島了吧!多次戰爭導致國內經濟發展大幅度下降的情況下,英國早就放棄了絕大多數殖民地。但是面對阿根廷的進攻,英國並沒有退讓,反而採取了軍事行動。由此這場馬爾維納斯戰爭也被視為世界稱為是冷戰期間規模最大、戰鬥程度最為激烈的一次海陸空三軍聯合大作戰。並且還被納入歷史上一場海上戰鬥投送的經典案例,這也是大不列顛帝國與阿根廷為爭奪領土主權而爆發的戰爭。經歷這場爭奪之後,馬爾維納斯群島一直掌握在英國人手中。
在大不列顛國幾乎放棄世界絕大多數殖民地的同時,為何他們要緊緊抓住馬爾維納斯群島呢?從歷史以及地理兩方面來看,馬島對於英國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據文獻記載,英國航海家戴維斯駕駛渴望號,在1592年首度發現馬爾維納斯群島。隨後,發現該島的第二人是荷蘭的航海家威爾德。根據國際法原則“誰先發現就是由誰控制誰管轄”,可以認為馬爾維納斯群島應歸英國管轄。不過,從歷史發展來看,最先是由法國航海家布根維爾在1764年率先在該島建立了居民點。緊接著在1765年,大不列顛國也開始在這設立移民點。但好景不長,僅僅五年之後,英國就被西班牙人趕出了該島。也就是說,同年西班牙完全佔領了馬爾維納斯群島。為了對外宣示自己的主權,英國在1771年出動了大批艦隊前往馬島。由於西班牙無法抵抗英國的強大軍隊。便主動將該島還給了英國。由此大不列顛國便掌握了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控制權。阿根廷作為西班牙的殖民地,在1816年對外宣告獨立,甚至還聲稱自己擁有馬島的管轄權。雖然阿根廷派遣了幾名官員前往馬島進行管理,但實際的管控卻依舊在英國手中。
1816至1982年期間,阿根廷與英國從未停止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阿根廷為了爭奪該島,還將此事提交到了聯合國處理。但經過數次辯論,一直沒有得到準確結果。兩國之所以不可能放棄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地理位置上。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馬爾維納斯群島上擁有眾多珍稀的動物種類。其中包括帝企鵝、海獅、海象等等。此外,島上擁有眾多的天然資源,不乏豐富的石油更有眾多煤鐵鉛銀的礦藏。馬爾維納斯群島北靠阿根廷,南抵南極洲,東鄰大西洋,西接太平洋, 總體面積高達一萬兩千兩百平方公里, 共由七百七十六個小島構成。不僅地形複雜,海岸線更是蜿蜒曲折。從它的地理位置上來看,不管是哪國佔領了馬島,都能夠在戰鬥中控制住南美大陸以及通往太平洋大西洋的東西航線,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馬島戰爭背景及過程
雖然英國與阿根廷之間的外交併不是很融洽,但是不列顛帝國始終認為阿根廷不會與他們交戰。直到阿根廷部隊登島,也就是阿根廷海軍開始向貝爾格拉諾港運送部隊上船之後,英國開始意識到,阿根廷是下定決心與他們交戰了。此時回顧阿根廷國內的情況危機四伏,甚至有人表示,阿根廷之所以要與英國搶奪馬爾納維斯群島是因為國內經濟問題。截止1981年,阿根廷國內的通貨膨脹率已經超過了600%但是國內的生產總值卻下降了11.4%。公民的薪資漲幅只有19.2%。嚴重的經濟問題導致了國內越來越多的工聯發起了長期性罷工他們想要用這場戰爭轉移國內公眾的注意力。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阿根廷曾多次暗示要佔領馬島,但英國並未理睬,甚至在同年頒佈的國籍法當中限制給予馬島居民全面的公民權利。為此阿根廷也是看準了時機要和英國搶佔馬爾納維斯群島。
經過艱難戰爭後,英國軍隊乘勝追擊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戰爭伊始,阿根廷率先出動的是海軍,英國為了與之抗衡,也出動了皇家海軍特遣艦隊。由於作戰距離遙遠,此次軍事行動,英國必須依賴皇家海軍出動特遣艦隊。根據相關記載,這艦隊有3~4個子艦隊,航空母艦是最為核心的武力。其中包括赫密士號以及最新服役的無敵級航空母艦無敵號。航母上還可搭載二十餘架垂直升降戰機,以此可以抵禦阿根廷海軍以及空軍作戰部隊。為了提高英國軍隊的整體作戰能力,特地調遣了四十三艘英國商船,主要負責供給特遣部隊燃料物資等。此舉更是在大西洋上形成了8000海里的後勤線,保障了英國整體的軍隊作戰能力。戰爭持續一個月之後便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在5月1日英國軍隊登陸後,阿根廷出動了三十六架戰鬥機對英國發起了進攻。其中包括幻影式戰鬥機。原本是想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襲擊,但卻難以抵擋英軍的攻擊,損失慘重。隨後在海軍方面阿根廷也被擊沉了第一艘巡洋艦,也就是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但僅兩日之後,英國海軍一艘42型導彈驅逐艦,謝菲爾德號也遭受了攻擊被擊沉。後續轉到陸地作戰之後,皇家海軍陸戰隊多次擊敗阿根廷特種部隊。戰爭的最後,英軍連續發起追擊,攻佔了無線電山。這也意味著阿根廷最後一道防線被攻破。
英國軍隊經過兩個月的艱苦作戰,在6月20號接受了阿根廷的投降也終於奪回了馬島的控制權。阿根廷雖然戰鬥失敗,但卻仍然沒有放棄對於馬島管轄權的爭奪。在外界看來,此次阿根廷作戰是天時地利,但卻輸在了最為關鍵的人和上。原本依靠地理優勢以及英國國籍法的頒佈能夠獲得馬島居民的支援,但是卻沒有想到阿根廷國內的人權以及經濟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軍事作戰。而與之相反,英國雖然距離遙遠,不佔優勢但是本次作戰他們海陸空三軍之間的配合非常融洽。英國商船解決了他們的後勤問題之後,也無需擔心其他問題。與此同時,英國首相對本次馬島戰爭相當關注,軍隊指揮官准時向她報告戰報。由此看來,即便阿根廷想要透過戰爭轉移國內公民的注意力也難以達到目的。畢竟除了國內的經濟問題,此次阿根廷國內還涉及到人權問題。更何況英國從未透過國際法律來請求司法裁決。
阿根廷“天時地利”缺失“人和”
馬爾納維斯群島之前一直控制在英國人手中,在被阿根廷佔領之後。雖然他們向居民保證不會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但是仍然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推行了幾項公民並不受歡迎的習俗和措施。其中包括將官方語言改為西班牙語、車輛的行駛規則從靠左改為靠右行、所有的交通標誌號也全部改成了阿根廷國內的規定。此外,阿根廷在佔領期間,雖然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沒收公民私有財產的行為,但是仍然與公民發生了眾多的衝突。馬島居民為了反抗阿根廷軍隊更是拒絕向他們出售商品。相比駐守在島上的英國軍官,馬島上的居民反而更加尊敬與愛戴他們。因為眾多英國軍官的維護,避免了許多民眾與阿根廷軍隊發生衝突。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當地居民的支援也有可能是英國本次戰鬥能夠獲得勝利的重要因素。
英國重要參戰人物——安德魯王子
馬島戰爭當中除了鐵娘子撒切爾夫人起到了主導性的作用,另外一位也是功不可沒。他就是擁有皇室身份的安德魯王子,也就是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次子。當皇室貴族得知王子要親自上戰場時,極力阻止並要求海軍司令攔下王子上戰場。但是為了國家的榮譽,安德魯王子極力反抗,甚至還登上了公爵級別的航空母艦上的海王直升機作戰。在激烈的戰場上,王子更像是訓練有素計程車兵。為了躲避敵方的飛魚反艦導彈,巧妙運用反光鏡阻止。最後戰爭結束之後,安德魯王子也毫髮無損回到英國。但是他的英勇事蹟也很快傳遍了整個英國,極大鼓舞了士兵。大不列顛國透過本次作戰很快積累了經驗,他們認為兩棲作戰這種方式將很快成為今後作戰的主導位置。並且強大的電子戰系統將會極大提高海陸軍三軍的整體作戰能力。反觀阿根廷,發動戰爭並不能解決國內的根本問題,更應該反思自身。
阿根廷盲目自信,無支援
再次回顧整個馬島戰爭,可以發現阿根廷的失敗也是註定的。在他們多次挑釁英國之後,英國無動於衷,沒有任何的回應,為此阿根廷的想法非常樂觀,甚至可以說很盲目。接二連三的挑釁居然沒有受到重視,他們便認為英國不可能在南太平洋上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早在戰鬥剛剛開始的階段,英國便運用了多種手段,在外交上獲得了英聯邦國家美國歐共體的支援。聯合多方勢力對阿根廷進行了制裁,例如英國馬島戰爭當中的整個後勤就是由美國提供的,甚至還呼叫了衛星偵查敵方軍隊的動向。除此之外,歐共體英聯邦國家還針對阿根廷實施了軍事禁運等政策。為此即便阿根廷的火力再猛沒了後方的支援,彈盡糧絕之後只能投降。戰爭結束至今,兩國之間雖沒有再次發生大規模軍事,但殖民時期遺留的主權問題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