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江附近,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魚”。而這句話出現的原因,是曾經在湘江發生的一場,對於紅軍來說異常慘烈的戰役——湘江戰役,也被稱為“血戰湘江”。
“血戰湘江”打響後,我軍用了五天五夜的時間,成功突破了敵人的第四道防線,粉碎了敵人圍殲紅軍部隊的計劃。然而,就如同這場戰役的名字那樣,是戰士們付出了無數的鮮血,澆築出的一條生路,當時我軍8萬多人,銳減到3萬多人,甚至就連軍團指揮員林彪等人都差點被俘虜,戰況之慘烈,可想而知。
因此,即便湘江戰最後我軍突破了包圍,取得了生路,但是對於林彪來說,“血戰湘江”依然成為了他軍事生涯中最大的遺憾。那麼,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呢?而情況又有多麼驚險呢?
從1927年開始,國民黨蔣介石就不斷在各大城市圍剿共產黨員,為了儲存自身力量,我黨從城市轉到農村。1933年,我黨臨時中央,從上海遷往中央蘇區,博古成為了臨時中央局的成員之一。
雖然博古搞政治工作是一把好手,但他卻對軍事一竅不通。正好當時進入過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的李德,在共產國際的指派下,正在上好遠東局工作,於是在博古的要強下,李德以軍事顧問的身份來到中央蘇區。
儘管李德有系統而完整的軍事理論知識,也有一定的軍事指揮能力,但是由於他並不瞭解紅軍的實際情況,只是“紙上談兵”,因此指揮得非常糟糕。而在李德的錯誤指揮下,紅軍只能邊打邊進行戰略轉移。
到了1934年10月份,中央紅軍共計8萬多人,帶著幾乎全部的家當,撤離了中央蘇區。早在轉移之前,國民黨便在東、南、北三面,佈置重兵,將我軍重重包圍,因此向西轉移是我軍唯一的出路。
同年11月份,從中央蘇區進行轉移的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三道封鎖線,繼續向西走,往湘桂邊境前進,並在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紅軍順利抵達湘桂邊境。
蔣介石得到訊息之後,氣急敗壞大發雷霆,因為一旦中央紅軍從湘桂繼續轉移,就勢必會與賀龍、蕭克的紅二、紅六軍團會合,將來我黨便會在湘鄂川黔邊區建立蘇區,那麼老蔣企圖將中央紅軍全部圍剿的計劃,也就會隨著破裂。
於是蔣介石急電調集了近30萬大軍,在湘桂交界的湘江沿岸,佈下了第四道封鎖線,他要讓湘江天險成為紅軍最後的墓地。具體的部署是:
首先設定“追剿”軍,並由何鍵擔任總司令,指揮16個師,兵分五路對紅軍進行專事“追剿”;其次,命令桂軍5個師,在全州、興安以及灌陽等地,阻擊紅軍;
再次,在粵湘桂邊,安排4個師的粵軍駐守,阻止紅軍南下;最後,命令駐守在貴州省的“剿共”總指揮王家烈,派出最勇猛的部隊,前往湘黔邊界,對中央紅軍進行圍追堵截。
與此同時,為了實現到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計劃,中央紅軍決定兵分兩路進行:由紅三和紅八軍團組成右縱隊,向著嘉禾方向前進;紅一和紅九軍團組成左縱隊,向臨武、藍山方向前進;最後由軍委第1第2縱隊,以及紅五軍團為中央縱隊,隨後跟進。
相較於蔣介石近30萬人的佈置,中央紅軍才8萬多人,再加上李德的消極避戰,這注定了這次戰鬥是一場血戰。
1934年11月25日,紅軍全部渡過瀟水。隨後,中央決定兵分四路搶渡湘江,以突破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當天,紅1和紅3軍團突破桂軍的阻擊進入桂北。27日,歷經千難萬險,紅1軍團終於渡過湘江,來到了腳山鋪,並駐守在這裡。
但這並不意味著紅一軍團是安全的,事實上,腳山鋪到處都充滿了危險。腳山鋪位於全州縣的才灣鎮境內,當時,全州縣被從湖南永州下來的湘軍劉建緒搶佔並控制著,這代表著紅軍與國民黨軍極有可能相遇。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紅一軍團的安全,紅二師三個團,立馬前往腳山鋪進行增援。與此同時,紅一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以及參謀長左權,根據腳山鋪南高北低的地勢,構築了兩道阻擊線,北側一道阻擊線,南側一道阻擊線。
同時,林彪還向各個團下達了命令,腳山鋪公路西側的美女梳頭嶺由紅6團進行駐守,紅五團駐守在東側的先鋒嶺,公路的正面與兩側由紅四團駐守,紅二團則做預備隊。為了防止湘軍進行迂迴包抄,林彪又讓紅一師趕到腳山進行增援。
11月28日,紅軍在腳山鋪與從全州南下的國民黨軍遭遇,戰鬥隨即打響。在林彪的指揮下,紅一軍團取得初次交戰的勝利。雖然國民黨軍慘遭失敗,但他們並不會因此放過紅軍,因此他們開始調集火炮,不斷地向紅軍陣地,源源不斷地傾瀉炮彈。
而紅軍頂住湘軍的猛烈炮火,艱難地守住了防線。湘軍不甘心再一次失敗,便又一次發起進攻。11月29日,湘軍劉建緒以16、19師為前鋒,向紅一軍團陣地壓了過來。
湘軍為了速戰速決,一開始便出動了十幾架飛機,對我軍陣地進行瘋狂掃射,而我軍絲毫沒有空軍優勢,打得異常艱難。湘軍不給我軍絲毫喘息的機會,在密集的炮火停止以後,他們便以密集的隊形,向我軍發起了衝鋒。
然而,我軍向來以陸軍出名,天上奈何不了敵人,但是在地面戰場上,不說以一敵百,“以一敵十”的能力還是有的,再加上林彪、聶榮臻天才般的軍事指揮能力,即便湘軍有著炮火優勢,敵人也未能攻佔我軍的一個山頭。
見此情況,為取得勝利,湘軍劉建緒便對軍隊,進一步作了調整,他在原來進攻部隊的基礎上,又投入了差不多一個多師的兵力,用以攻破我軍在腳山鋪佈置的防線,南下封鎖湘江渡口,把中央紅軍一網打盡。
11月30日,天剛剛泛起魚白肚,敵人便發起了進攻,不僅人數比前一天多,就連炮火都要比前一天猛烈。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軍依然頑強抵抗,就算是打得還剩人,也絲毫不退縮。
然而敵人炮火之猛烈,是客觀存在的,即便我軍不怕犧牲,不斷地以血肉之軀堅守陣地,也很難抵抗敵人的火力,因此我軍不得不一邊打一邊被迫轉移。敵人在幾次衝鋒之後,看出我軍火力、兵力不足的弱點,隨即改變戰術。
劉建緒一邊指揮軍隊,向我軍進行輪番攻擊,一邊命令軍隊用迂迴的方式,到達紅軍陣地側翼,將我軍的戰線拉長。很快,我軍便因為敵人這一招,相繼丟失幾個小山頭。而敵人也立刻向美女梳頭嶺發起進攻。
林彪一看,意識到敵人已經發現我軍弱點,為避免被包圍以及減少損失,立即命令駐守在美女梳頭嶺的部隊,邊打邊進行撤退,與駐守在懷中抱子嶺的紅二師會合,同時將軍團總部轉移到紅二師陣地的黃帝嶺上。
由於敵人炮火太猛,我軍裝備、兵力不足,敵軍一路進攻至紅二師五團,進行防守的尖峰嶺。當時在尖鋒嶺進行防守的,只有團政委易蕩平帶領的兩個連,根本無法和兵力充足的敵人相比,這兩個連幾乎傷亡殆盡,就連易蕩平也在此犧牲,只有極少數計程車兵突破敵人的包圍。
尖鋒嶺陷落之後,只剩下紅四團孤零零地駐守在陣地。此時,敵人便對紅四團發起猛攻。在我方兵力折損過半的情況下,為儲存實力,紅二師師長陳光,親自指示紅四團團長耿飈撤退,向黃帝嶺靠攏。
到了1934年12月1日,這個後來被聶榮臻稱作是“戰鬥最激烈的一天”,敵人佔領了公路,將紅一軍團兩個師給分隔開來。隨即,敵人抓住這個機會,向我軍發起進攻。
陣地上炮聲震天,交戰雙方越打越激烈,傷亡也越來越多。紅軍軍團部裡,林彪、聶榮臻和左權三人,不斷檢視著軍用地圖,觀察並分析著前線情況,試圖尋找出反擊機會。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警衛員突然衝進軍團部,焦急地對林彪三人說道:“首長,敵人衝上來了,正向這邊來!”三人一驚,立刻停下手中的動作,趕緊走到窗戶邊。
林彪拿起望遠鏡就向外面看,只見遠處敵人突破了紅四團的左翼,把紅一、紅二師結合部撕開了一個口子,而敵人正從這道口子衝上來!
這種情況下,林彪快速思考,他想到紅二師部署在東面靠近湘江的地方,有被切斷西進退路的危險,於是當機立斷,命令部隊邊防守便向西邊靠攏。幸好林彪命令下得及時,軍團部順利向西轉移。
腳山鋪一戰,紅一軍團與湘軍鏖戰三天,傷亡慘重。戰後,林彪、聶榮臻、左權等人,親自為犧牲計程車兵進行安葬,望著那漫山遍野的屍體,極少流淚的林彪,頓時淚如泉湧。
這以後,林彪便將“湘江戰役”永遠記在了心裡,也將湘軍指揮劉建緒記在了心裡,以此為動力不斷地進行訓練和學習,以期有一天,為那些在湘江戰役中犧牲的將士們報仇雪恥。
15年後,林彪指揮著百萬大軍,直指湖南,然而此時的劉建緒早已逃到香港。至此,林彪再也無法與劉建緒交手,這也成為了他最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