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是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示意圖
今天我們來細數一下在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陣亡的少將數量,就能明顯看出這場戰爭的慘烈程度。
一、戰爭背景與概況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在華擴張受到了英美列強的遏制,中國的北伐戰爭又使日本在華利益受到削弱,這就促使日本政府調整對華政策,
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日本法西斯勢力決意衝破華盛頓體系對日本的束縛,趁英美忙於應付危機、蔣介石大規模“剿共”之際,奪取東北,以擺脫困境,並圖謀爭霸世界。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軍第一遣外艦隊司令鹽澤幸一指揮海軍陸戰隊分三路突襲上海閘北,第十九路軍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指揮下奮起抵抗,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動下,國民政府發表了《自衛抗戰宣告書》,宣告“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並開始總攻,中國空軍到上海協同作戰,並於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虹口基地發起圍攻,試圖趕敵下海。“八一三”淞滬抗戰由此展開。
影視劇中的國軍德械師形象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佈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原為國民政府的警衛部隊,是德國顧問訓練出的樣板師,全制式德國武器裝備,為國軍精銳),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死傷30萬人。
二、細數陣亡少將,看戰爭慘烈程度
在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陣亡校尉級以上軍官近千名,其中少將就有13名,前兩位為:
黃梅興少將。1896年生,字敬中,廣東平遠縣人,黃埔一期畢業生,1932年,“一·二八事變”上海抗戰爆發時,黃梅興任264旅副旅長兼528團團長,他奉命防守廟行以南一帶陣地,多次與日寇較量,屢建奇功,敵人稱他為“黃老虎”。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後的8月14日,八十八師264旅旅長黃梅興率領部隊衝到八字橋時,不幸中彈,壯烈殉國,他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犧牲時年僅40歲。
淞滬會戰場面
黃梅興作為淞滬會戰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的國民黨高階將領,被後人稱為“抗戰中重振民族之魂第一人”。為褒揚黃梅興將軍的功績,國民政府追授黃梅興為陸軍中將,並特准其靈柩安葬於南京雨花臺。2014年9月,黃梅興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蔡炳炎少將。1902年生,字潔宜,安徽合肥人,黃埔一期畢業,時任國軍第18軍第67師第201旅旅長。淞滬抗戰中有“血肉磨坊”之稱的羅店爭奪戰中,第67師協同第11師保衛羅店,與日軍展開反覆爭奪,1937年8月27日晨,蔡炳炎將軍親率402團兩個營攻擊羅店日軍,不幸中彈陣亡,以身殉國,時年35歲,後追授陸軍中將。
其餘11位陣亡少將分別是:
路景榮少將。1902年,江蘇武進人,1902年生,黃埔四期畢業,國軍第98師583團團長,師部少將參謀長。1937年9月10日在上海月浦與日軍激戰中犧牲,時年35歲。
楊傑少將。1895年生,字子英,河北容城人,1895年生,黃埔四期畢業,國軍第1軍第1師第1旅副旅長。1937年10月11日,在淞滬會戰顧家宅之役中犧牲,時年42歲。
淞滬會戰戰場
龐漢禎少將。1901年出,字胤宗,廣西靖西縣人,廣西陸軍講武堂及中央軍校南寧分校高階班畢業,國軍第7軍第170師第510旅旅長。1937年10月23日下午3時,在陳家行指揮戰鬥中,被日寇火炮擊中犧牲,時年36歲,後追授陸軍中將。
秦霖少將。1900年生,字松濤,廣西桂林人,廣西陸軍講武堂畢業,國軍第7軍第171師第511旅旅長。1937年10月23日,秦霖將軍在日機轟炸中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7歲,後追授陸軍中將。
官惠民少將。1906年生,字劍豪,廣東曲江人,黃埔四期畢業,國軍第4軍第90師第270旅旅長。1937年10月28日在嘉定清水顯犧牲,時年31歲。他是陣亡少將中年輕最小的一位。
劉啟文少將。1898年生,河南南陽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國軍第67軍第108師第322旅旅長。1937年11月8日在石湖蕩與日軍激戰中犧牲。
淞滬會戰圖示
吳桐崗少將。遼寧人,國軍第67軍參謀長,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松江與日軍激戰中犧牲。
鄧玉琢少將。1903年生,遼寧東港人,國軍第67軍第107師參謀長。1937年11月9日在上海松江與敵激戰中犧牲。
朱之榮少將。遼寧人,國軍第67軍第107師第321旅旅長。1937年11月10日在上海松江與日軍激戰中犧牲。
李伯蛟少將。1897年生,湖南邵陽人,早年投軍,國軍第28軍第63師第187旅旅長。1937年11月在上海金山衛阻擊日軍登陸部隊,激戰中犧牲。
吳繼光少將。1903年生,江蘇盱眙人,黃埔二期畢業,1937年11月11日在白鶴港與日軍激戰中犧牲,時年34歲,後追授陸軍中將。
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錄
縱觀這13位少將,陣亡時都為風華正茂(犧牲時年齡都在31至42歲之間)的年齡,他們其中後來共有5位被追授為陸軍中將;並有7名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錄(2014年9月)他們分別是:黃梅興、蔡炳炎、龐漢禎、秦霖、官惠民、鄧玉琢、李伯蛟。
總之,細數一下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陣亡的少將數量,就能明顯看出這場戰爭的慘烈程度。雖然中國軍隊付出慘重代價,但是,這種代價是值得的,因為淞滬會戰中日軍也因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
所以說:淞滬會戰對於中國而言,標誌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淞滬會戰為上海和長江下游工廠與物資內遷贏得了時間,為中國堅持長期抗戰起到重大作用。其意義非常深遠。
我們要為中國將士們在淞滬會戰中英勇殺敵的大無畏精神而喝彩,更要學習他們犧牲自己,保家衛國的高尚品德。為實現人類正義事業而奮鬥終生。
淞滬會戰要圖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