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戰略轉移,偉大的兩萬五千里長徵開始。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紅軍都參加了長征,有一部分紅軍堅持留守蘇區,他們也被稱為“南方八省的留守紅軍”。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南方八省的留守紅軍被改編為新四軍,在我黨的帶領下投入到抗日救國運動當中。1939年,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以第四支隊的第八團為基礎成立了新四軍第五支隊,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就曾在第五支隊成立初期擔任了司令部的秘書長,名叫張愷帆。那麼,張愷帆身上都有什麼故事呢?
張愷帆出生於1908年,安徽無為人,出生於一個小地主家庭,家中條件不錯,這也讓張愷帆有機會接受系統的教育,也是在讀書過程中,張愷帆接觸到進步思想,開始投身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浪潮當中。不過,1927年,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卻叛變革命,大革命以失敗告終,土地革命開啟。
1928年,張愷帆加入了我黨,此後開始在黨組織的帶領下參加農民運動,並在1933年被派到上海。剛到上海不久,張愷帆就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之後被關入獄中。在獄中,張愷帆堅貞不屈,守住了組織的秘密,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兩黨第二次合作,張愷帆才經過組織營救順利出獄。
恢復自由後,張愷帆前往安徽,繼續在安徽從事抗日宣傳工作。1939年,新四軍第五支隊成立,張愷帆被派到第五支隊的司令部,擔任了第五支隊的秘書長,協助司令員羅炳輝處理第五支隊司令部的宣傳以及後勤等事宜,為抗戰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解放戰爭時期,張愷帆擔任了蘇皖邊區政府秘書長等職務,為華東野戰軍的後勤方面提供了很大幫助,他也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
1949年,張愷帆就被派到家鄉安徽工作,1952年,安徽省委正式成立後,張愷帆當選為安徽省委委員,之後他陸續擔任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以及安徽省副省長等職務。不過,1959年,51歲的張愷帆卻被撤銷了一切職務,並被開除了黨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件事要從“大躍進”說起,因為“極左”路線的影響,當時的經濟並不好,作為安徽省的副省長,張愷帆很著急,他到處下鄉視察,發現老百姓的情況也不太好。1959年,張愷帆從省糧食廳瞭解到安徽無為的糧食產量達到13億斤,按照這個標準,要徵購7億斤糧食。
張愷帆是無為人,熟悉家鄉的情況,他知道無為的糧食產量最多隻有7億斤,如果按照上報的產量徵購糧食,那麼,無為人將沒有糧食。此後張愷帆迅速做了決定,停辦了農村的公共食堂,把收上來的糧食分發到戶,挽救了很多人。另一方面,張愷帆也把這個情況上報給組織,當時廬山會議正在召開,張愷帆的報告傳到那裡後被迅速定性為“反社會主義”,51歲的張愷帆也被開除黨籍,並被撤銷了一切職務。
撤職後兩年,也就是1961年,張愷帆被任命為銅陵有色金屬公司副經理。1962年,張愷帆獲得平反,此後組織恢復了他的黨籍與工資。十年特殊時期,張愷帆的身心也受到極大的迫害,好在他熬過了那段時期。1978年,70歲的張愷帆被任命為安徽省政協副主席,1979年,71歲的張愷帆又被任命為安徽省委書記。1985年,張愷帆退休,晚年他主要生活在合肥,於1991年因病去世,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