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是在買車之後才知道的,在買車之前,人們總會對汽車充滿嚮往,總是期待自己開車時的感受,買車之後才發現並不簡單,生活質量降低的同時,還有相應的油費、保養費、保險費,汽車年檢自然不例外。
國內汽車文化發展比較晚,這也是大多數車主不懂車的原因,相比之下,國外的汽車文化起步早,大多數車主瞭解汽車知識,國外很少能夠看到汽修廠,人們普遍自己動手修車。
想要自己動手修車,並不是說說那麼簡單,國內汽車文化起步晚的同時,汽車使用政策上也比較嚴格,所以才會有隨處可見的汽修廠。
起初,國內對於家用汽車設立了報廢標準,私家車使用十年和行駛里程達到10萬公里時,就要做報廢處理,隨著汽車的普及和造車工藝的完善,報廢標準明顯不符合要求。
隨後,將報廢年限提升到了15年,但是使用年限和行駛里程明顯不成正比,就普通上班族而言,十五年的行駛里程也就在20萬公里左右,對於一些耐用的車型而言,20萬公里“正當壯年”,車況非常棒,這時候就報廢掉,未免太過可惜。
隨之,取消了私家車的報廢年限,只設立了行駛60萬公里的報廢標準,也就是說,一輛私家車在正常情況下,行駛到60萬公里之後才會報廢,也就不能繼續上路行駛了。
雖然取消了使用年限的限制,但並不是所有車輛都可以開到60萬公里,因為期間還存在汽車年檢。
汽車是由零件組成的產品,隨著使用年限和行駛里程的增長,零部件會出現老化和故障,但是礙於車主不懂車,很難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為此,相關部門就推出了汽車年檢。
新車購買的前六年無需上線檢測,但是到了第六年時,就需要開往檢測場年檢了,如今年檢政策有所調整:6年到10年期間,車輛每兩年檢測一次,10年到15年期間,每一年檢測一次;使用年限達到15歲以上時,需要每半年檢測一次。
就目前的造車水平而言,一輛汽車開到20萬公里一點問題都沒有,一些耐用的車型用到60萬公里也在情理之中,前提是能夠透過汽車年檢。
不管是購買新車還是二手汽車,年檢是繞不開的坎,隨著報廢標準的調整,汽車年檢也作出了進步,增加了一系列新專案,不再只看汽車外觀了,更加註重汽車內部的狀態。
不少檢測場增加了OBD檢測,相比傳統的外觀和尾氣檢測,OBD檢測可以直觀看到車輛的動靜態資訊,透過專業儀器連線行車電腦,就可以輕鬆識別出車輛存在的故障。
一些老舊的車型,本身行車電腦系統比較落後,在經過這項檢測時,會跳出一系列的故障碼,若是關鍵零件出現故障,維修成本自然會高很多,若是要動到發動機和變速箱,維修價格可能要超過車價,一些停產停售的車型,維修時都不好找零件。
若是選擇不維修或者無法維修,車輛就會存在故障,自然無法正常透過年檢,車輛就面臨報廢了。
也就是說,車輛在年檢時無法透過OBD檢測時,說明汽車本身存在故障,自然就無法透過年檢,所以說報廢標準不僅僅是60萬公里,年檢也是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