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投產FF91,然而“雷聲大,雨點小”,2020年已過去兩年,該公司只生產出少量測試車型。
FF汽車一直喊著“即將量產”的口號,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口頭訊息”,難免讓大眾對其造車能力產生懷疑。
2021年11月FF中國CEO程雪峰一行到訪長江基金管理公司,讓大家對FF汽車的中國總部選址猜測不斷。現在看來武漢有可能取代熱門的珠海,成為FF汽車的中國總部。
珠海是廣東新能源汽車第三極,但與上海、合肥等地不同的是,珠海更多集中在客車、公交等商用車領域,所以珠海需要FF汽車入駐帶來新的產業方向。然而,橫琴粵澳合作區成立給此次合作帶來了一定的變數,政策層面的變化,可能會導致此次合作無疾而終。
武漢素來有“車城”之稱,對FF汽車來說,武漢不失為一個理想的合作伙伴。首先,落戶武漢很有可能獲得長江產業基金加持,這對股價和市值令人堪憂的FF汽車,無疑是雪中送炭,湖北完善的產業基礎也有利於FF汽車快速發展與成長。
但廣大網民對FF汽車落戶武漢並不看好,紛紛喊話“賈老闆,還是先還債吧”!
聯想離京入漢?
這兩年,武漢一直都是各大企業選址落戶的熱門地區。小米汽車、特斯拉二廠、還有各大央企離京等,武漢一直是企業所望、民心所向的地區,就連去年12月被爆出的聯想總部離京,武漢也是落戶熱門城市之一。
武漢的“光芯屏端網”產業叢集的戰略定位與聯想所倡導的“端-邊-雲-網-智”新IT技術架構契合,並且聯想已在武漢深耕多年,武漢不僅是聯想的主戰場,聯想也是武漢電子資訊產業的主力軍。聯想的遷入能為武漢打造“萬億級”產業叢集錦上添花,也能幫助武漢吸引更多優質企業,提升產業鏈核心競爭力。
除了武漢,天津也被寄予厚望。天津在智慧製造領域擁有26個行業,高居世界首位,結構合理性以84.89%穩居全球第一,這成績離不開聯想的貢獻。2021年10月,聯想天津產業園開工啟動,此園區的定位是聯想北方乃至東北亞生產製造研發基地,由此可見,聯想落戶天津的可能性極大。
雖說,聯想離京有很多地方努力招引,但聯想作為民族品牌,爭議頗多,尤其是近兩年,名聲不太好,甚至混了個“聯想有難,八方點贊”的下場。
其實,聯想剛剛成立的時候,以科技創新為發展重點,1996年,就以“根正苗紅”的形象,坐上了國內電腦市場的頭把交椅。但在往後的發展過程中,聯想忽視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走上了“貿工技”的路線,逐漸導致聯想從“電子科技企業”走上“大型組裝廠”的道路。如今,聯想要想贏回口碑,需要加大創新力度,加速研發核心技術,重振民族品牌的雄風。
央企遷入西北?
央企離京是去年年末最熱的選址話題之一,幾家央企的最終去處,已有定論,還有不少央企的“歸宿”讓大家期待不已,除去滬廣深這些本身實力強勁的城市,西北、東北也進入了央企預測遷入的名單。
國資系統專家也曾給央企離京提出相關建議:中核集團遷至蘭州、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遷至蘭州、中石油遷至蘭州、中糧集團遷至東北等。大致原則就是業務中心、產業叢集在哪,央企總部就遷到哪裡。
然而去年12月,中核集團旗下的中國核電工業建設有限公司正式遷入上海,這和中國電子集團總部遷入深圳的步驟,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中核集團有很大可能遷入上海,而非蘭州。從去年9月,中國西電集團與多家企業重組,離開西安,選定上海的情況來看,央企再次遷入西北可能性較小。
從各個央企離京情況來說,除了產業叢集的因素,國家戰略部署的因素至關重要。中國船舶等央企落戶上海,也能看出上海正在逐漸擔當起研發製造大國重器,維護地緣政治安全的重要基地。
裝備製造業是工業的心臟,也是國民經濟的生命線,上海的科創環境、管理水平、人才聚集與國際視野,能更好地帶動裝備製造業的發展,解決卡脖子的技術難題。所以,未來上海有可能承接更多先進裝備製造業央企的轉移。
結語
各大企業選址的爭奪戰還在繼續,各個城市也在丟擲“橄欖枝”,都想追上產業發展的下一個風口,誰能“笑到最後”還存在懸念。招商引資的競賽正處在最激烈的時刻,說不定還會城市有像合肥一樣,半路殺出一匹黑馬,也有可能大家都處在穩中向好的局面。
2022年,是充滿未知數的一年,這些懸而未解的謎題最終答案如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