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出了一部高分佳作。
IMDB評分高達9.4分,超過了我們熟悉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和《摔跤吧!爸爸》,創下了印度電影在IMDB的最高評分。
豆瓣評分8.7分,在豆瓣今年的年度電影榜單,冷門佳片榜中排名第二。
可以確定,今年最值得一看的印度電影,就是它了——
《傑伊·比姆》
提到印度,很多人的印象應該都是混亂、骯髒、愚昧、黑暗……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印度的——
種姓制度。
在印度,人們被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普陀羅四個等級。等級越高,特權越大,等級越低則受到的限制和歧視越大。
但其實,在四大種姓之外,印度還有著“不可接觸”的“第五種姓”。
第五種姓被稱為“賤民”,沒有選舉權、沒有土地、甚至沒有穿鞋的權力……
這個族群佔比超過印度人口的五分之一,但他們卻從來不被認可,從事著最低賤的工作,過著最卑微的生活。
這部《傑伊·比姆》所講述的便是這第五種姓人們的生存狀況。
影片中,第五種姓的人們,不論男女老幼都長的乾巴黝黑,這是長期勞作和營養不良所留下的痕跡。
白天,他們在田地裡捉老鼠除蛇患,以此來賺得微薄的佣金,這是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
夜裡,他們住在茅草和黃土搭建的小房子裡,遇到雨天,他們就得用盆盆罐罐來接房頂漏的雨。
他們偶爾也會和高種姓的人打交道,但要麼被叫做“豬一樣”,要麼近身接觸都被嫌棄。
在印度社會,他們被視為生來下賤,從不被當做人看待。
但不管是什麼種姓,都不乏活得堂堂正正的人。
整部電影,要從一個叫做拉賈•坎努的“賤民”講起。
他和妻子育有一個女兒,一家人最大的願望就是擁有一間磚頭做的房子。
如今,妻子又懷孕了,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拉賈決定離開家鄉,去別的鎮上做工掙錢。
妻子不捨得他,想要和他一起去做工,拉賈拒絕了她。
只有妻子留在家鄉,女兒才能跟著部落的老師繼續學寫字,這是他們唯一的受教育的機會。而且身為丈夫,他也不可能讓懷孕的妻子依舊勞累。
看得出來,拉賈擁有的不多,但很珍惜現在的生活,他相信靠自己的辛勤勞作就可以改善全家人的生活。
可是,第五種姓的烙印打在拉賈身上,這讓他所有的努力都隨時可能付諸流水。
村裡的主席家裡丟了珠寶,拉賈成了最大的嫌疑人。
拉賈曾在主席家裡捉過蛇。在案發現場警察發現了拉賈的指紋,所以斷定是拉賈偷走了珠寶。
但其實——
與其說是指紋成了罪證,不如說拉賈的“賤民”身份才是原罪。
為了讓拉賈承認自己的罪行,警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他們在深夜闖進拉賈的家,拖走拉賈懷孕的妻子,毫不留情的對她揮起手中的棍棒。
他們抓走拉賈的數十位親戚,逼他們承認自己是幫兇,讓他們交出贓物,拉賈的姐姐甚至還被故意扯下裙子來羞辱。
當這些人被放走,監獄裡只剩下拉賈和其姐夫、弟弟三個人時,警察的暴力更加升級。
棍棒抽打、捆綁倒掛、辣椒汁塗傷口、辣椒末灑眼睛……
很多影視劇都會起到直面苦難的效果,在這方面,這部電影更勝一籌。
鏡頭毫不迴避鮮血淋漓的暴力現場,在觀看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的在感慨。
太苦了,真的太苦了。
無端被警察抓走,毆打恐嚇的時候,拉賈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他們在求饒、在發誓、在祈禱。
棍棒之下,他們甚至沒有反抗,而是抱頭逃竄,祈望警察能給他們一點點憐憫,他們這樣子和影片開始他們在田地裡抓到的老鼠真的沒有太大區別。
人活到這個地步,生命都毫無保障,更何談尊嚴?
但是,拉賈要尊嚴。
他忍受著痛苦,絕不承認自己偷過珠寶,堅決守護著自己的清白。
對他來說,身體的疼痛只是暫時的,盜竊的汙名卻要跟隨自己一輩子。
拉賈的妻子也堅信,自己的丈夫是清白的。
她拖著懷孕的身體,帶著女兒日日等候著丈夫歸來,誰料,卻等到了丈夫越獄失蹤的訊息。
警察告訴他,拉賈和其姐夫,弟弟三個人畏罪潛逃,警方大力搜捕卻沒有找到他們的蹤跡。
被打到行走都困難的丈夫,居然在警察眼皮子底下逃跑了?
拉賈的妻子心中起了疑惑。
為了找到丈夫,拉賈的妻子幾番波折,最後求助於律師錢德魯。
影片開始近半個小時,我們的主角錢德魯才真正登場,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候,錢德魯才真正接觸到拉賈的案子。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主角出場未免也太晚了。
但是,前期對拉賈案子長長的鋪墊,還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沒有前期的鋪墊——
我們很難對拉賈產生同情,也就很難了解到警察的黑暗暴力,也就難以真正體會錢德魯對正義和人權的維護有多了不起。
影片後半部分——
錢德魯帶領觀眾一起找證據,在法庭上和警察交鋒,一步步接近真相。
雖然早就猜得到,拉賈的逃跑失蹤絕對是警察的陰謀,但真相大白時還是給人很大的情緒衝擊。
在拉賈這個案子中,總檢察長關心的是自己在議會中的席位,警察總監則不希望自己部門被玷汙,對拉賈嚴刑拷打的副督察有金錢,種姓基礎還有當地人的背後支援。
這些人有種姓,有金錢和權力做堅實後盾。
但拉賈有什麼呢?
他所擁有的是堅韌的妻子和正直的律師錢德魯。
這是一場普通人和體制的對抗。
拉賈的妻子懷著身孕,為了尋找丈夫四處奔走,當高階官員用金錢來勸她放棄時,她拒絕了。
她說:
我不在乎我輸了這案件,我可以驕傲的告訴我的孩子,雖然失敗了,但我們沒有放棄抗爭。
錢德魯接手拉賈的案子,分文不取,他頂住各方壓力,始終堅定無畏。
他說:
任何出生在這個國家的人都有權自由地生活,任何人都不能被其他任何人非法拘留。
誠然,這是一部社會意義大於作品本身的電影。
印度電影動不動就唱歌跳舞,刻意的情緒渲染,雞湯式的美好結局,這部電影都有。就連男主角錢德魯都在全程“耍帥”,渾身上下纖塵不染,一舉一動都有章程。
但是,瑕不掩瑜。
能把印度的黑惡現象如實還原到電影中,這就已經很難得了。
影片改編自1995年發生在印度的真實事件。
當時的印度出臺了一項規定,只有結案多的警察才能受到提拔。於是,為了結案,警察就從低種姓的人中尋找替罪羊。
監獄門口,剛出獄的犯人們按種姓劃分,高種姓的人們被釋放,低種姓的人們則被警察瓜分,替各種案子頂罪。
拉賈的案子在當時不是特例,當時有成千上萬低種姓的人和他一樣被栽贓罪名,成為警察結案晉升的工具。
現實生活中,錢德魯無償為低種姓的貧民們主持正義,但讓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拉賈的案子歷時九年才最終結案。
片名《傑伊•比姆》,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是一個人名。
但其實,“傑伊”是“萬歲”“勝利”的意思,“比姆”指的是印度憲法之父比姆拉奧·拉姆吉·安貝德卡爾。
比姆出身第五種姓,一生都在為第五種姓的人權奔波,被譽為“第五種姓的領袖”,錢德魯就曾受到比姆的影響,這才投身於人權和正義之戰。
“傑伊·比姆”,比姆萬歲,這更像是一種口號,一種精神傳承。
其實早在1947年,印度就廢除了種姓制度。
但這麼多年來,種姓制度早已根植於印度社會的血液中。時至今日,依舊有低種姓的人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判入獄。
電影來源於現實,也可改變現實。
敢於直面黑暗,就是改變社會現實的第一步。
從這方面來說——
印度能拍出這樣的電影,是值得我們稱讚,思考和慚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