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刷屏:23歲河南女孩回家一天被安排20多場相親。在現在看來,說是早婚也不為過。
這究竟是習俗所致,還是父母對當下社會男不娶、女不嫁,這樣現象的提前擔憂呢?我們不得而知,但不妨我藉機聊聊對此現象的淺解。
為何不能不娶不嫁?
是的,我不抗拒不娶不嫁。這樣說似乎有些叛經離道。叛的是傳統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離的是脫離社會主流。
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我想很少人能真正剖析明白。畢竟很難站在上帝視角去闡述這一切,猶如盲人摸象、大象是扇子、也是柱子。
站在我的角度出發: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不娶不嫁是對社會的一種無聲抗拒。比較典型的是:自己都活不明白,何必讓後代來承受或加劇痛苦。
二、傳統文化的壓制。
①
先說第一個、在這個通訊發達的時代,所有對比被無形的放大再放大。往大了說:某某明星片酬有億點點,逃稅漏稅也是億點點。他們是做出了昇華人類的貢獻嗎?我不知道。
那些在默默無聞付出,不斷被壓榨剩餘價值的勞動者收入也是一點點。也只能喝“一點點”。這種強烈的對比讓人有些不知所措。
以我為例:為了多上幾百塊的工資而選擇熬點加班、假期加班。而網上認識的一位朋友,也是剛剛大學畢業。家裡的8000塊月薪廚師屬不屬實,我不知道。但人家氪《原神》人物的滿命,幾萬幾萬的砸卻是真真切切。說不羨慕是假的…
以教育、醫療、房子為代表的新時代三座大山,不知壓的多少人喘不過氣,直至如今,也才有機會得以喘息。
不管是之前的月光族,還是現在的躺平族、單身貴族。這些都是一屆屆年輕人面對現實後、自然而然篩選出來的結果。咱們可以看看走在前面的鄰居日本、年輕人消極避世,老年人拼命幹活。人啊、環境下的產物罷了。用不著誰瞧不起誰。有句話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這句話用在這裡也蠻合適的。
物競天擇、不患寡而患不均。當人們對社會長期感受到不公、所希無望之時。他們會萌生:“過好自己就行”、帶著這樣的想法,影響著身邊的人、直至擴散整個社會。“哪怕洪水滔天”也對他們不痛不癢、等一系列逆反心理。
②
第二個、傳統文化的壓制。
簡單的說、新文化的形成遠遠跟不上現在的發展腳步。40多年前的改革開放,誰會想到40年後的今天會如此的日新月異。
而傳統的“養兒防老”“重男輕女”的思想仍根深蒂固。“養兒防老”壓得沒人能抬得起直腰,這裡不涉及子女孝不孝順的問題。
仍以我自身為例:“養兒防老”讓我父親、奶奶等親人;極力反對我在大城市紮根,一次偶然使得我有機會跨省工作,是一個對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對父母而言、出省等同於出國。是的、家裡只剩下父母和重病纏身的奶奶。在“養兒防老”的潛意識裡,我不得不放棄。斷不了牽掛,毅然選擇了回家。
“養兒防老”,本質上是一種投資,但人們往往無視其風險。認為理所應當;在這個大部分年輕人活的很累、活的不明白的年代裡。有些父母看不到,他們只看到:“這個月有沒有給家裡寄生活費”;一旦沒有,一些脾氣暴躁的甚至大動肝火。尤其是對女兒的話,會被動讓父母更加堅定“重男輕女”,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含辛茹苦把女兒養大,一切衣食住行都是家裡提供的,現在工作了都不為家裡貢獻,更別唸想以後結婚的事了,養女兒有什麼用?”因此、父母一直想著養兒防老,就越覺得吃虧,心裡越苦……
這一切,論“對錯”就已經錯了,有些年輕人意識到這些問題、他們想擺脫。不婚不嫁也許是他們的選擇之一。
而現代的女性、也不再是過去的家庭主婦。她們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選擇權,她們“寧願玉碎不為瓦全”。
此外、生活中也總有關於“善男信女”的傳說。這也是很多男女生不願邁開第一步的原因,生怕中獎。
在我看來、無論何種原因而引起的不願嫁娶,這都是一個自然選擇的必然結果。
我認為、眾生需渡無量劫。組成家庭、一切繁雜枷鎖接踵而來,這是眾生劫,你不再獨活,你是兩個家庭的大紐帶,是整個社會的小紐帶。選擇渡眾生劫、是社會的主流,也是成長壯大的捷徑。
而單身者、渡的“獨”劫,前半生自由自在、後半生無依無靠。孤獨是上天的恩賜、若沒有莫大的智慧,很難駕馭這種恩賜。也許有些人最終會明白、或有些人始終不明白:更高階的哲人獨處著,並不是因為他想獨處,而是因為在他的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一切都是因緣法會、一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