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師:小徐對四正手的解釋很精到,要多畫圈,要堅持一手一腳一次畫上三四百圈,甚至五百圈,久而久之,腰腿勁才出來了,要這樣堅持畫下去。單調而枯躁的,要堅持每天都練,最好不要間隔好幾天才畫一次。
徐老師:對這段時間抱團先行先練的同門表示感謝和祝福,你們今天的約拳畫圈就是明天的成功出彩,付出必有回報,能量永恆,亙佑恆者。
最為忌諱的是弓步不弓步,虛步不虛步,那是媽媽都認不得,在四正手中,在弓步和虛步全部規範中,仔細體會何為裡面的中,何為外圍的圈,何為腳下的根,何為中而生定,定為核心,主宰了四至八方的各種圓,主宰了鬆柔和綿長,主宰了拳架和四正。
每天都在規範中求中,求圈,各種要求都囊括其中,弓步和虛步都要到位,如拳架一樣,不然無法互相擴大坐身,弓步和虛步是太極大圓圈的保障,也是中定所能到達的外圍,也是捨己的餘地,以四正推手為主要方向,散推不是要點,弓步虛步認真到位,四正手極端認真,這叫做學畫拳。
弘毅大堅持,絕對會大進步,可以斷言之。吳鑑拳和他女兒的拳照大家去模仿後,一一拍出自己的拳照,這就連外人也能看出來,不至於走樣得媽媽都看不出來,這個難度係數很低,就那麼點模仿力和鑑別力,有時候我會很奇怪,咋就模仿不到位呢?咋就一點都看不出來呢?
跟媽媽學,像樣嗎?
生活無處不太極,連晨練也不忘像不像?
陳師兄:你故意賣萌,調節快樂的氣氛,林老師讓太極傳過來,徐老師讓太極強起來,你讓太極快樂起來,文輝讓太極理論化,林軍讓太極藝術化,都是功德無量之人,我等受眾受益無窮。
徐老師:你讓太極團隊熱鬧和有意思起來。
林師弟:每天要堅持打,自己站著舒服,腳站著舒服,框架站著舒服,舒展,就沒問題,如果有別扭,就有問題。
徐老師:學習很認真,值得表揚,個別動作確實需要與吳祖一一對照才有觀察點
說了都沒有人懂,古人要懂弦外之音,我這麼反覆直接,也是無人問津。
人必自救而後他救,拳必須自糾而後他糾,古代老師不會越軌的。以此類推找差距,功夫不負用心人,一目瞭然的好方法。
這是一種切線對照法,分中心線,手腳高低線,前後距離線等,需要根據吳家的拳照來校對,若是圖片不夠,影片截圖,林老師的影片截圖更好。
林老師:是的,這個切割法很好用的,我以前就用吳式書上的圖,用切割線來對比自己的拳架上的不足,來學習糾正自己,來找出拳架的毛病的。只有這樣細細的硏究,才能找出先人練拳的規律和道理,增加對拳架的對和錯。只有正確的拳架,才能練出功力來。千萬不可馬虎了事,認為差不多就算了。須知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的道理。只有誠心去練,定能學會。一套拳架只有36個動作,一天硏究一個動作,一個多月也會學會,就看你們是否能堅持下去學。
徐老師:說的好,說的透徹。想學一門絕技,必得下一定苦功。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自糾包括大家一起看,一起找毛病。
又過了一年了,老子說“弊不新成”,意思說,過去積累的、遺留的弊端,不要再保留、不要再生成了。
莊:請問老師,下面的話有道理嗎?掤在尺骨,捋在撓骨。擠在掌骨,按在腕骨。採在指骨,挒在肱骨。肘在肘骨,靠在肩骨。通在膝骨,達在胯骨。封在股骨,套在腳骨。
徐老師:中在無骨,看燈籠就知道慧者不迷,愚者唯書。吳氏太極拳的傳承,楊氏陳氏太極拳的吸收,豐富內勁。
林師弟:生活離不開陽光,太極離不開無極。拳架離不開開合,推手離不開中正。
徐老師:在他拳面前站不住而困惑,又對中定與開打沒有體會,不得已折中教學,針對性把立體的多層次推手,全方位的化與打,進行初步的探索,我深知是很初步的,充滿探索精神的實踐,一定很多地方脫了規矩,顛覆了他們不到位的練法,希望大家理解苦衷,在杭在玉我個人已經盡力全力,以後靠大家,靠自化和造化了。
真太極是內修功夫,是對精神和命體的脫胎換骨,所以老師每次的奮力予以提升,都是巨大的付出,在對道的奮力解析,對拳的奮力演繹,將人的惰性和鈍性盡力改造,希望你們奮力付出,因為自然永遠是平衡的。
這是能量守恆,不明這個太極屬性,幾無所得,得無所藏,藏也不長,長也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