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眾跑者來說,跑步不是苦役,應該是快樂的,愉悅身心。很多人剛開始接觸路跑的時候,還能心潮彭拜,後來便偏離軌道,對資料太魔怔!每次日常打卡,都希望跑快點,讓資料刷得好看些;每次比賽都渴望突破自我,期待PB,但人的狀態有起伏,你不可能每次都跑得那麼好,從而次次PB。我看到很多學員,為了攀比而盲目打卡,不惜喝酒跑、感冒跑,加上平時訓練沒有節制,典型的過度訓練了,過度訓練在精神層面,就是會懷疑自己,悲觀、失落,很多負面情緒,甚至自暴自棄。凡事過猶而不及!學會聆聽身體的聲音,狀態差,學會降速減量,慢跑無憂,必要的時候,就要按下暫停鍵,盲目硬撐,只會讓你跑得懷疑人生;狀態好,也要穩紮穩打,省著點花,身體是自己的,拼得太狠,到了一定年紀終究要還債的,很多傷病,尤其半月板的磨損是不可逆的。心懷敬畏,留有餘地,慢跑先行,見好就收,這是我對馬拉松的理解。
堅持不是你天天跑,拼到體力不支,而是遵照內心的意願,跑休結合,理性打卡。跑多跑少,取決於即時的身體狀態,而不是以個人最佳的狀態苛求自己。好的狀態可遇不可求,需天時地利人和。狀態好,珍惜!將個人體能在42.195公里完美地釋放出來;狀態差,就要慢跑調整,實在不行,可以考慮放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堅持不是盲目硬撐,而是身體許可的提前下,穩紮穩打。喝酒不跑,感冒不要跑,身體疲勞、受傷更不要跑,好好休息,給身體以緩衝,才是王道。合理管控自己的訓練負荷,適度刺激,不能榨乾自己,訓練完應該意猶未盡,而不是體力不支。馬拉松訓練密度大於絕對強度,不斷的小刺激,讓身體逐步適應比賽的節奏。合理制度訓練計劃,不要盲目地跑,按課程,或者週期計劃,穩步前行。如果一個人執行不了,可以找精英跑者適當地帶一帶,讓自己跑得更穩妥、更合理。
精神的疲勞、心理上的疲勞,比身體疲勞更可怕。很多人厭跑,就是因為厭倦了這種“大跑量、高強度、高頻率”的訓練模式,導致身心俱疲。跑或者不跑,都會懷疑自己,這麼玩命奔跑的意義在哪裡?休息調整一陣,又會重拾訓練課程,如此反覆。馬拉松跑者,基本上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到底該不該堅持?如此高密集的訓練模式,對身體的消耗不言而喻,但成績卻原地踏步,甚至略微下降,讓人出現厭跑情緒。個人建議,大眾跑者,應該回歸初心,減少馬拉松的參賽頻率,以日常慢跑為主,距離控制在10公里以下,6分配速,享受生活,同時兼顧力量訓練,牢固體能,預防傷病。順其自然地跑,保持平穩心態,開心一公里是一公里。不要讓跑步成為負擔,而是一邊看風景,一邊健身,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