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南陵水1月11日電 (記者 王曉斌)11日在海南陵水舉辦的2022(第十二屆)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年會(海南)暨中國好主播年度盛典上,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發布了2021年影響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的十件大事,“《資料安全法》、《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個人資訊保護法》正式實施”“反壟斷指南等政策相繼出臺,APP侵害使用者權益及網際網路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深入推進”等入列。
活動現場,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副理事長兼副秘書長何桂立釋出並解讀2021年影響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的十件大事。
一、國家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化發展步伐
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釋出。資訊化領域“十四五”專項規劃陸續出臺,就推動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做出重要部署。
二、《資料安全法》、《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個人資訊保護法》正式實施,全方位保障網路空間安全
2021年6月起,《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料安全法》、《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陸續實施,為行業提供了更加細緻可操作的法律依據和行為規則,進一步夯實了網際網路法律體系的制度基礎,標誌著中國網路安全保障邁入新階段。
三、反壟斷指南等政策相繼出臺,APP侵害使用者權益及網際網路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深入推進,加速網際網路企業合規發展程序
2021年2月,《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正式印發,首次系統回應網際網路平臺壟斷挑戰,釋放網際網路平臺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的明確訊號。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修正草案)》公佈。與此同時,工業和資訊化部持續縱深推進APP侵害使用者權益治理,並於2021年7月啟動了網際網路行業專項整治行動。
四、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強網路文明建設的意見》,營造清朗網路空間
2021年6月起,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了“清朗‘飯圈’亂象整治”等一系列專項行動,持續發力淨化網路生態。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網路文明建設的意見》,為網路文明建設提供了遵循、指明瞭方向。
五、中國網民總體規模超過10億,開啟數字基建發展新篇章
截至2021年6月,中國網民總體規模超過10億,為加速中國數字新基建建設提供了內生動力。一方面,5G網路建設及應用有序推進,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5G獨立組網網路。截止到2021年11月,中國已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39萬個,虛擬專網、混合專網超過2300個。另一方面,IPv6規模部署縱深發展。2021年,中國IPv6網路和終端逐步推進,中國IPv6網路基礎設施規模全球領先。
六、5G+工業網際網路步入發展快車道,深化融合應用縱橫探索
2021年,“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環境持續向好。一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持續升級。應用於工業網際網路的5G基站超過3.2萬個;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達到15個,具有一定區域和行業影響力的平臺超過100家,接入裝置總量超過7600萬臺套。二是行業應用水平不斷提升。“5G+工業網際網路”全國在建專案已超過1800個,覆蓋20餘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和領域,打造了上萬個5G應用創新案例。三是技術標準加速落地。
七、中國企業積極構建開放創新的開源生態體系,推動深度資訊科技創新發展
2021年,中國企業積極構建開源平臺。根據GitHub統計,中國開發者已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開發者群體。開源創新體系和全新作業系統對推動中國深度資訊科技創新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八、中國正式申請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驅動數字貿易快速發展
2021年10月,商務部等24部門釋出關於印發《“十四五”服務貿易發展規劃》的通知,首次將“數字貿易”列入服務貿易發展規劃,明確未來一個時期中國數字貿易發展的重點,併為數字貿易示範區的建設指出了明確路徑。11月,中國正式申請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
九、數字技術賦能行業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11月,工信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釋出《關於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12月,工信部印發《“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在政府的引導下,數字技術將持續助力工業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融合發展,為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重要支撐。
十、適老化服務和鄉村振興建設全面推進,助力跨越“數字鴻溝”
2021年來,國家全力推進適老化改造。1月,工信部網際網路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正式啟動;4月,工信部部署進一步抓好網際網路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實施工作,釋出《網際網路網站適老化通用設計規範》和《移動網際網路應用(App)適老化通用設計規範》。在促進解決鄉村“數字鴻溝”問題方面,國家持續助力鄉村數智化轉型,《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於9月正式釋出。總體來看,工信部將平穩有序推進工作落地,多措並舉紮實助力全社會跨越“數字鴻溝”。(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