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我們在學習漢字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字形相似、讀音相同的漢字,如果不注意區分的話,書寫時就容易出錯。對於這一點,相信很多學生都深有體會,因為在做語文試卷的時候,就有辨別漢字的題目,稍有馬虎的話,就會把相似的兩個字搞混,所以平時更要注意對這類漢字的區分。
漢字“侯”和“候”,這兩個字屬於常用字,經常會出現在書中,因為字形太像,讀音也有相同,所以很多人都會把這兩個字弄錯。
如果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候”比“侯”多了一筆短豎,那麼這個短豎是什麼意思,我們又如何分清這兩個字呢?
“侯”與“候”區別
我們先看看這兩個字的讀音,“侯”字是個多音字,它有兩個讀音,分別是二聲hóu和四聲hòu,“候”字只有一個讀音,是四聲hòu。
讀音弄明白了,我們再來說說這兩個字的含義,簡單來說,“侯”常用於形式,例如我們熟知的相聲大師侯寶林,他的姓氏就是這個“侯”。
“候”多為等候的意思,中間的短豎可以理解為依靠,例如我們在等人的時候,會靠坐在椅子上,這樣理解就很容易記住這個字。
“侯”字的由來和引申含義
從讀音和解釋上,我們快速的區分了這兩個字,接下來再具體分析一下這兩個字的由來和詳細的含義。
我們現在學習的漢字屬於簡體字,都是由古代漢字逐漸演變過來的,最早的漢字就像圖形一樣。“侯”的古字形是“矦”,圖中是“矦”,所以,所以“侯”是從人、從廠、從矢的結構。
從“侯”的結構來看,它的本意就是人拿著箭靶,可以理解為射侯之禮,也就是有能力的男子,由此引申為有本事的人。有能力有本事的人肯定有著一定的社會地位,所以“侯”也是爵位的名稱。
在古代的五等爵位中,侯排在第二位,這一點在《禮記·王制》中有所記載。另外,史記中有一句話叫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裡的王侯指的就是諸侯和達官貴人。
侯姓人口數量
“侯”作為姓氏,來源有很多種,最被認同的一種說法是來自於古代的“姬”姓,也就是以爵位作為姓氏。
在相關的史料中記載,在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哀侯,他的子孫逃到了別的國家,因為爵位是侯,所以就把侯作為姓氏了。如果“侯姓”真的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那麼這個姓氏流傳至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在2020年的時候,相關部門做過一次統計,全國有三百多萬人姓侯,佔我國總人口數的0.24%,按照人口數多少來排名,侯姓排在第七十七位,屬於我國的大姓。
“候”的三種常見含義
“候”字的篆書寫法和“侯”差不多,它是從人、從矦。前面我們說過,“矦”代表著箭靶,所以“候”可以理解為,有人在旁邊等待,觀望射箭是否射中箭靶。
“候”的本意有等候、伺候、迎候的意思,最常見的三種含義包括:
- 第一表示等待
例如候車,我們要乘坐一輛火車,在火車沒有進站的時候,我們就要在候車室等候火車的到來。
- 第二表示看望
例如問候,我們與親人好久沒見面了,擔心對方的近況,我們就會去對方住所去看望,問候對方最近身體怎麼樣,工作是否順利。
- 第三表示季節變化,也就是季候
一年當中有四個季節,分為春夏秋冬,每個季節的都有自己的特變,氣溫也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升高降低。
“候”字中間的一豎的由來
以上就是“侯”與“候”的不同含義,相信看過小編的具體分析後,你們已經能把這兩個字分清楚,也能正確的使用了。說到這裡,大家肯定還會有疑問,那就是“候”字中間的一豎是什麼意思呢?
“侯”的古字形是“矦“,候”是從人、從矦,按照古代的造字方式,“候”比“侯”多出來一個人字,這就是這個“亻”。
所以“候”應該是“人+侯”組成,寫法是這樣的“亻侯”。兩個“亻”寫字一起,不僅看著彆扭,而且寫起來也麻煩,於是古人就把中間的那個“亻”改成了短豎,這樣看著更順眼,書寫時也簡便了許多。
結語
從“侯”與“候”這兩個字就可以看出,中國的漢字蘊含著深厚的含義,每個漢字的由來都有它背後的小故事。想要把每一個漢字弄明白,我們就要認真的學習,這樣才能瞭解更多漢字的知識。平時除了在課本上學習漢字,我們也可以買一些專門學習漢字和詞語的書籍,這樣就能更系統的學習漢字知識。
說了這麼多,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小小的漢字都能有那麼多含義,如果不是從小學習,真的很難理解中國的文化。還有,古人的智慧真的讓我們深深的敬佩,如果沒有他們的勞動與創造,就不有今天我們所學習的文化知識,這是他們的智慧結晶,作為後人,我們一定要把它傳承下去。
在漢字中,還有許多像“侯”與“候”這樣字形相近的字,如果你有什麼有趣的發現,不妨告訴小編,我們可以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