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舉國上下震怒!1941年12月8日,美英兩國政府對日宣戰。12月9日,中國在堅持4年多的全面抗戰後正式對日本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了最大規模。
珍珠港事件的爆發標誌著太平洋戰爭的全面爆發,日本陸軍和海軍集中兵力進攻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一系列島嶼。美日海軍圍繞太平洋島礁展開一系列激烈的爭奪戰。
然而,太平洋戰爭的程序卻出現了看似很“奇怪”的現象:英美兩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盟友,兩國在同一天對日本宣戰。但是,美國軍政當局卻拒絕英國參加太平洋戰爭。
直至1944年,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展開反攻,英國太平洋艦隊才參與對日作戰。難道美國不尊重同屬於反法西斯陣營的英國嗎?
上圖_ 羅斯福釋出對日宣戰演說
第一,美國的反殖民主義立場,讓羅斯福對英國有主觀偏見,這種主觀偏見導致羅斯福不希望英國來到太平洋戰場,以參戰的名義恢復其殖民地。
羅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思想才能超前,領導能力卓越的領導人。羅斯福的思想超前從他反殖民主義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
羅斯福倡導對各個殖民地的戰後託管,瓦解戰前大國的殖民體系。這種思想雖然是站在美國立場上提出來的,但其客觀上能幫助殖民地在戰後獲得獨立,有利於歷史進步。
當然,在太平洋戰爭這一點上,羅斯福主導美國的反殖民主義思想和英國發生激烈衝突。以馬歇爾將軍為代表的美國軍方堅決反對美國幫助英國人恢復其殖民地,美國海軍的金將軍也支援馬歇爾和羅斯福的反殖民想法。金將軍認為,英國利用美國海軍幫助其在太平洋戰爭中恢復殖民地。英國計劃讓澳大利亞軍隊進攻婆羅洲地區,這是英國想在戰後代替荷蘭對印度尼西亞實施殖民統治的重要步驟。
上圖_ 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1880.12.31~1959.10.16),美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
在1943年召開的三叉戟會議上,美國著名將領,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認為,英國參加二戰的想法就是恢復其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殖民統治。而殖民主義是“歷史舊物”,根本不符合美國的“價值觀”。
由於美國軍政當局一直有反殖民思想的想法,美國人充分懷疑英國參加太平洋戰爭的動機就是為了恢復殖民地,這使得美國拒絕英國海軍參加太平洋對日作戰。
上圖_ 二戰 亞洲和太平洋戰場
第二,美國懷疑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不具備”同日本海軍交戰的實力。
英國海軍曾在幾個世紀中為世界第一強海軍,但到了二戰之前,英國海軍雖然實力仍在,但其實力受到了美國、日本等海軍強國快速崛起的絕對挑戰。在二戰期間,美國透過快速動員工業實力,製造了百餘艘航母,打造了全世界實力最強的以航母為核心的海軍編隊。時至今日,美國海軍擁有全球最強的航母作戰群。
相較於美國海軍的快速發展,英國海軍就顯得有些後勁不足了。這一點可以從英國海軍Z艦隊遭遇空襲就能看出來了。日軍全面進攻東南亞之後,英國海軍的Z艦隊遭到了日軍空襲,包括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在內的英軍大型戰艦被日軍炸沉。
上圖_ 二戰日本海軍
Z艦隊的損失慘重原因很多,但Z艦隊狀況讓美國不禁懷疑,英國是否有能力幫助美國打敗日本海軍。雖然英國皇家海軍在二戰期間的實力仍然很強,但英國海軍的戰場實際表現卻讓美國對自己的盟友有些“看不起”,美國認為英國並不具備打敗日本的海軍力量。
再加上美國自己就有極其發達的造船工業和航空工業,美國非常自信的認為,不用聯合英國,其自己就能打造一支實力強勁的航母戰鬥群打敗日本。這樣一來,美國海軍就自己在太平洋戰場“單幹”,取得了中途島、馬里亞納群島和萊特灣海戰的勝利。
上圖_ 中途島戰役,美軍戰機
第三,美國方面認為,英國海軍的到來會加重其對日作戰的海上後勤負擔,這使得美國拒絕英國海軍參戰。
海上交戰不僅是美日航母的搏殺,更是雙方後勤力量的較勁。海軍艦艇官兵、艦載機飛行員每天的食品、飲用水和生活用品,以及海軍艦艇、艦載機等各類武器的油料、彈藥保障,海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治,都需要一套極其複雜而嚴密的系統。如果英國海軍從歐洲遠道而來參戰,會加重美國海軍的後勤保障負擔。因此,英美參謀長聯席會議就不認可英國海軍奔赴太平洋參戰的計劃。羅斯福身邊的顧問霍普金斯指出,英國可以參戰,但美國要保障英國海軍參戰的後勤補給困難重重。
對於美國人以後勤為理由的擔憂,英國似乎也心領神會。英國認為,太平洋戰場跨海作戰的面積太大了,其對後勤保障的要求要比歐洲戰場高得多。而英國海軍必須解決補給、維修等問題,才能參加太平洋戰爭後期大規模對日本反攻作戰。在歐洲戰場形勢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英國是不會插手太平洋戰場局勢的。
上圖_ 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密林中向日軍發起攻擊
第四,從更深層次的角度看,英美之間的不信任,以及美國防止英國動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霸權”讓美國拒絕英國參加太平洋戰爭。
英美之間的不信任在於: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本來為英美之間在一起抗敵,但英軍的慘敗讓美國對英國不信任。面對日軍的進攻,英軍丟掉了新加坡、緬甸等殖民地,在中國遠征軍入緬甸參戰後,英國人還打算拋棄緬甸而保衛印度。
英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艦隊同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缺乏戰略配合,讓太平洋戰爭成為美國的“獨角戲”。英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的失敗,以及美英海軍缺乏溝通配合,讓美國對英國不信任。
上圖_ 太平洋戰爭中的美軍
美國的戰略:美國原先是孤立主義全球戰略,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卻給了美國主導世界局勢的最好機會。
1941年12月8日,美國正式對日本宣戰,美國參戰的目的除了反法西斯這個“公心”,還有私心:借參加太平洋戰爭驅逐英國殖民體系,日本侵略勢力,在亞太建立由美國主導的政治體系。
而英國參加二戰想恢復殖民體系,這和美國參加太平洋戰爭有著完全不同的政治動機,一旦英國藉著二戰重建殖民地帝國,美國在亞太的政治體系將被英國直接衝擊。正是出於美國亞太地區戰略佈局的考慮,美國反對英國參加太平洋戰爭。
透過以上分析就能看出,作為反法西斯盟國的英美兩國在太平洋戰爭當中也有矛盾對抗,但矛盾對抗雖然沒有影響反法西斯戰爭的大局,卻對戰後美國主導亞太政治局勢,乃至美國主導世界政治局勢產生了長遠的影響。
作者:軍事帥哥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淺析二戰後期英國參加太平洋戰爭的問題》 胡杰 武漢大學
〔2〕《日本帝國海軍戰史》 保羅達爾 吉林文史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