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軍創造性地將火炮加裝在輕型坦克地盤上,製造了當時第一款自行反坦克炮。儘管這款火炮問題很多,但是為後續類似的自行反坦克炮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接下來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在德軍中服役的那些自行反坦克炮。
第一款,I型反坦克炮
這款自行反坦克炮裝備一門47mm捷克造反坦克炮,底盤採用的是老舊的一號B型坦克的底盤。從1940年3月到1941年2月,一共改裝了202輛。這款自行反坦克炮,在二戰初期面對那些老舊的輕型坦克有著出色的效果。在法國戰場和北非戰場上表現很好,不過在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中暴露出了嚴重的火力不足的問題。所以到了1942年下半年,它們就基本淡出了德軍的一線部隊,而是轉為訓練使用,大多後期都被配屬在西線。
一號自行反坦克炮
第二款,黃鼠狼系列自行反坦克炮
這款反坦克炮有三個版本,分別是I型,II型,III型,先說一下I型,這款自行反坦克炮裝備一門PAK40反坦克炮,底盤採用的是法國戰役期間,繳獲的洛林履帶式牽引車,除此之外像如H39坦克,fcm坦克的底盤都有一部分被改裝成黃鼠狼I型自行反坦克炮。這款反坦克炮共生產了185門,起初他們參與了東線作戰,後來隨著黃鼠狼II型,III型的出現,這些黃鼠狼I型就被分配到西線戰場,因為採用的是法國裝甲車輛作為底盤,所以主要交給維希法國使用,而在盟軍登陸諾曼底的前後,配備於大西洋防線的幾個裝甲師由於坦克不足,許多都是以法軍坦克底盤改造的黃鼠狼I型來填補缺額。
黃鼠狼I型反坦克炮
接下來在簡單說說II型,這款自行反坦克炮裝備一門繳獲自蘇軍的F-22野戰炮。底盤採用的是二號D型坦克的底盤,這款黃鼠狼反坦克炮共生產了180門,一直服役到了1944年,黃鼠狼II型自行反坦克炮廣泛裝備德軍,東線和西線均有配置。它可以擊穿二戰時期中型坦克的裝甲。但是,它的裝甲太薄,裝備的數量又不太多,在二戰的中後期只能是配合坦克作戰,發揮的作用有限。
黃鼠狼II型反坦克炮
最後在說說黃鼠狼III型,III型是整個黃鼠狼系列反坦克火炮中生產數量最多的一種,共生產了一千餘輛。III型裝備一門PAK41型75mm反坦克炮,底盤採用的是LT38型坦克底盤,這款自行反坦克炮一直服役到戰爭結束,在東線西線戰場都有廣泛裝備。
黃鼠狼III型反坦克炮
第三款,犀牛自行反坦克炮
這款自行反坦克炮裝備有一門PAK43型反坦克炮,底盤是德國第一種用特製底盤製成的自行火炮。這款底盤的技術來自於四號坦克的底盤技術。這款自行反坦克炮共生產了494輛,它們多數用於東線蘇德戰場,也有一少部分用於西線及義大利戰場。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犀牛”首先亮相,在遠距離摧毀了數量驚人的蘇聯坦克,這些自行反坦克炮一直服役到戰爭結束。
犀牛自行反坦克炮
總結:
上述三款反坦克炮,都是德軍利用手頭有限的資源製造的大威力自走炮,它們對盟軍坦克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儘管如此,敞篷的設計,和簡陋的車體都極大影響了這些裝備的可靠性。隨著戰爭的進展,這些自行反坦克炮的生產線最終還是被擁有強力裝甲防護的坦克殲擊車所取代。儘管這樣,剩餘的自行反坦克炮依然在德軍裝甲部隊中服役,直至戰爭結束,這些自行反坦克炮才停止了戰鬥,如今那些現存的自行反坦克炮被世界很多軍事博物館收藏,靜靜的訴說著那些激烈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