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德國免費送給了中國40萬套武器,不收一分錢,卻點名要中國的三樣東西,德軍想要的這三樣東西究竟是什麼?又為何要和中國做這樣,“以物換物”的交易呢?感興趣的小夥伴別忘了點贊關注。
德國想要的三樣神秘東西
德國之所以免費給中國,提供大量的武器裝備,其實是看上了我國,豐富的礦產資源,而德國想要的那種礦物,分別是鎢、鉬、鉻。
可別小瞧了這三種礦產資源,這都是軍事工業,十分重要的資源,是造武器裝備,必須的原材料。所以德國傾囊相助,為中國提供那麼多套的武器,實際上,是想要換取這些,軍工原材料的。
難道德國自己家就沒有這些嗎?就算沒有,不能向別的國家購買嗎?
說起來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軍事如此強大的德國,國土面積,卻只有不到36萬平方公里,比日本還要小。所以德國本身的自然資源,是非常匱乏的,除了褐煤、硬煤和鹽的儲量,較為豐富之外,其他的原料以及能源,很大程度上,只能靠進口別的國家來獲得。
在自然資源發麵,礦產的缺乏,讓德國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一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資源方面的獲取,更加受阻。
因為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全部喪失,加上要付出很多的戰爭賠款,這讓德國的民眾,有了反抗的情緒。後來希特勒上了臺,都知道希特勒最愛“鑄造刀劍”,又渴望發動戰爭。
德國的軍事工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同時國內的原料供應,也漸漸跟不上了。所以在那個時候,德國最缺的是資源,而不是錢。
反觀我們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是德國羨慕不來的。地大物博的中國的土地上,遍佈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而且種類也很多,多達171種。
雖然我國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但以內複雜多變的地質原因,導致我國的很多資源分佈不均。比如,煤炭資源主要分佈在我國的華北、西北地區;鐵資源則集中分佈在遼寧一帶。
除此之外,由於當時我國的工業基礎能力,還達不到將這些礦產資源,進行加工和有效利用,只能當做原材料出售。
反觀當時德國的工業水平,那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而且德國的製造技術也很厲害,由德國造的軍事裝備,品質都非常不錯,是每個國家都趨之若鶩的好東西。
在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美國爆發了經濟危機,也波及到了德國,當時德國國內,面臨著經濟大動盪的嚴峻考驗,
這造成了德國的外匯短缺問題,十分嚴重,沒有外匯的德國,無法向國外購買自己需要的,工業原料和糧食。加上希特勒擴軍備戰造武器,又需要更多的礦產資源。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看中了中國的市場,當時的中國,是鎢礦、鉬、鉻等稀有礦產資源的出口大國。我國的南方等地,大量儲藏著這些礦產資源。
而且在很早之前,德國其實已經開始秘密從中國,進口過礦產資源。除此之外,中國作為農業大國,盛產德國需要的棉花、花生、布、麻等重要物資。
就這樣,德國看中了中國稀有的礦產資源,向中國主動提出了這一要求,並表示會送給中國40萬套武器裝備,而且不要一分錢,只希望中國能用,鎢礦、鉬、鉻等稀有礦產資源,來進行交換。對於如此稀缺的礦產資源,中國為什麼會同意這樣的交易呢?
中德間的交易
“九一八事變”後,“國聯”對日本採取綏靖政策,對日本侵華的行為沒有從中調和,反而和日本成了一丘之貉。
當時中國的工業水平,還不足以完成武器的製造,為了對抗日本的侵略,中國的武器裝備,只能靠進口,可“九一八事變”後,各國的援華態度卻變得曖昧不清。
當時英、法等西歐國家,已經將亞洲瓜分殆盡,而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對美國來說,能儘快削弱,歐洲國家對亞洲地區的控制,還能讓美國發一筆戰爭財,讓美國迅速崛起。
所以當時的美國,不斷給日本提供石油等戰略物資,對中國發出的援助,視若無睹。同時期的法國,為了保住亞洲殖民利益,穩住日本,不對印度支那半島的進攻,直接禁止所有國家的援華物資,經過越南進入中國。
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為中德之間的貿易,提供了外部條件,除此之外,促成中德貿易,還有哪些內部條件呢?
首先是當時的國民黨,在之前就與德國,有過一些歷史淵源。1921年至1925年期間,孫中山就已經嘗試,和德國當時的政府接觸,並利用德國的力量,壯大了革命的力量。
孫中山和德國之間的往來,促進了兩國間的相互瞭解,德國能第一時間想到和中國做交易,也離不開孫中山的付出。
而且在蔣介石執政期間,也經常去德國訪問。在面對歐洲各國,拒絕對華援助的情況下,中德兩國都第一時間,想到了對方。
後來還是德國主動提出了,要給予中國幫助,向中國贈送40萬套武器的請求,但前提是,中國要用鎢礦、鉬、鉻等稀有資源進行交換。
面對德國丟擲的橄欖枝,中國最終答應了下來。後來德國提供的這些武器裝備,也確實為中國的抗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這樣,一段特殊的中德貿易正是開啟了,從那時候起,德國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輕重工業產品。小到刺刀、頭盔。軍裝等,大到坦克、飛機,槍支彈藥等。
抗戰時期常用的毛瑟步槍和衝鋒槍,也都是德國製造的。在電影《八佰》中,看到的四行倉庫裡的物資裝備,很多都是德國生產的。
在當時那個年代,如果沒有這些先進的武器,可能會有更多的國人,喪生在日軍之手。在中德貿易中,德國甚至還派遣了大量軍事顧問團,前往中國,對中國進行軍事援助。
看著像德國將武器白送給了中國,但其實是德國看中了,中國的稀缺礦產資源,想以物換物,來滿足自身的需求,那麼德國不惜用武器,來作為交換的礦產,究竟有多麼重要呢?
軍工原料——鎢礦
德國看重的3種礦產資源中,最重要的就是鎢礦。無論是在日常生活,工業領域,還是用於軍事用途,鎢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
作為熔點最高的金屬,白熾燈泡當中必須用到鎢絲,而電燈對於人類文明的意義,恐怕根本無需多言。
在工業領域,作為一種出色的金屬新增劑,只需要加入極少量的鎢,就能製造出,硬度極高的工具鋼,高階車床與機床用到的刀具,都需要使用含鎢的特製鋼。
軍事方面,鎢具有極高的硬度和密度,非常適合用作穿甲彈的彈芯,和裝甲鋼的合金材料,其高熔點的特性,也被用於航空發動機的製造。
作為一個工業發達,而缺乏資源的德國來說,也早就看到了鎢礦的價值,所以他們才會同意和中國,進行以物換物的的貿易。
當時抗戰前期一系列,裝備精良的所謂“德械師”,其實就是透過,向德國出口鎢礦,桐油,豬鬃,糧食等戰略物資,以“易貨貿易”的形式進口的。直到日德結盟不可逆轉之後,德國這才不情不願的,放棄了從中國進口鎢礦的渠道。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全球最大的產鎢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鎢礦生產國,中國幾乎壟斷了全球的鎢礦供應,時至今日,包括德國,法國,美國在內的一系列發達國家,都必須從中國進口鎢礦,以滿足本國國內的工業需求。
就算是美國有心打擊中國,這種龐大的需求也根本無從禁止。無論是美國,德國,還是澳大利亞,都已經拿不出開採鎢礦,所需的全套裝置和相關技術,在這方面只能依賴中國。
如果中國掐斷了鎢礦的對美出口,根據美軍內部相關人士的推測,將會對美軍的戰鬥力,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雖然美軍擁有貧鈾穿甲彈的儲備,但是作為合金當中的重要成分,大量的武器裝備需要使用的零部件當中,都含有數量不等的鎢。
考慮到現代武器裝備的高昂價格,美軍不可能在和平時期囤積零部件,當這些零件消耗完畢之後,因為缺乏足夠的鎢,美國無法生產出,更多的備件用於替換,各大軍種的戰鬥力都將受到影響。
如今的的中國,對礦產資源的重視程度,已經非比尋常,不會再出現大量流失的狀況。而作為中國得天獨厚的戰略優勢,鎢礦的開發利用必須遵循計劃,才能為子孫後代,保留更多的礦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