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春天的喜德殿前,伴隨著一陣刀光劍影,大將軍何進被十常侍斬殺,然而 還沒等十常侍反應過來,袁紹就帶人假借聖旨之名,衝入宮門 以十常侍造反為由,將皇宮內所有的宦官全部誅殺。這便是東漢末年 赫赫有名的“十常侍之亂”,也是正史中的袁紹下的第一盤大棋,憑藉著這場騷亂 袁紹收穫大量名望,並在之後組建伐董聯軍,開啟了自己的梟雄之路。正史中的袁紹與小說中的有何不同?他又有怎樣的野心和故事?今天 我們就來聊聊,正史中的袁紹。
袁紹 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縣)人,是東漢末年最強的諸侯,當然 更多人對他的瞭解,還是他四世三公的顯赫家室,以及官渡之戰上被曹操吊打。但實際上 早年的袁紹,過得非常不幸和孤獨,還日後擊敗他的曹操,是非常要好的夥伴,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不得不提一下,袁紹的出身了。
袁紹出身“汝南袁氏”,其曾祖父袁安,在漢章帝時期當官做了司徒,他的兒子做了司空。孫子當了太尉 曾孫又當了司空,四代人全都坐上了“三公”之位,因此被人稱為“四世三公,名門望族”,但如此顯赫的家室,卻並沒有給袁紹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是由於他庶出的關係,導致袁紹成了“名門孤嗣”,受盡了家族和其他貴族的羞辱和譏諷。由於這個原因,袁紹小時候也不愛和那些貴族子嗣玩,反而是喜歡和曹操 許攸 張邈,這類宦官子嗣或者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起玩,大家一起騎馬圍狩 舞劍吹牛。因為大家都是孩子嘛,沒有人因為袁紹的家室和出身,就對他諂媚或者羞辱,大家都是坦誠相見,因此他們之間有非常深厚的友誼,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袁紹成為了一個非常講義氣的人。
有多義氣呢?之前曹操那期節目,我們不是聊到過,曹操帶著袁紹等人去搶別人的新娘子嗎?在帶新娘子逃跑的過程中,曹操想“賣隊友”讓袁紹去斷後,畢竟他“四世三公”的家世在那兒,相比對方也不敢動他,於是曹操拌了袁紹一下,讓揹著新娘子的袁紹半跪在地。而袁紹 卻並未因此責怪曹操,反而是把新娘子交給曹操,讓他帶著新娘子先跑,自己主動留下來斷後,並試圖 一個人扛下所有,那當真是“東漢鐵哥們”了。
除了重義氣以外,袁紹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非常非常的帥,無論是《後漢書》還是《三國志》,就連王粲寫的《英雄記》,和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都專門強調了袁紹長得很帥這件事情“相貌端正 威儀進止 有姿容 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 ”,能在這麼多惜字如金的史料中,被多次提及長得帥這件事,可以說 袁紹的帥 是官方認證得帥了。長得帥又講義氣,但又因為出生被人歧視,這不就是妥妥的主角劇本嗎?
事實上,袁紹青年時期的經歷,的確是一個標準的主角劇本,搶親事件過去不久之後,曹操開始懸崖勒馬,不再玩鬧 專心讀書。這件事情 也深深影響了袁紹,他也開始模仿曹操,放下了手中的劍 拿起了桌上的書。老子曾說: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中士聞到 若存若亡,下士聞之 大笑之。”顯然袁紹和曹操無疑就是那種上士,袁紹的改變,讓他的父親和叔父都非常感動,對其的喜愛 甚至超過了嫡出的袁術。
於是袁紹二十歲的那年,他們就給袁紹安排了一個,濮陽縣長的職務 讓他走上仕途,而袁紹也非常努力,在任期間留下了“清正能幹”的名聲。如果是在一個安穩和平的年代,袁紹毫無疑問也會和他的長輩一樣,成為一個棟樑之才,留下“五世三公”的美名。只可惜 他出生在東漢末年,這個黑暗 混亂的時代,由於當時宦官專政愈演愈烈,對官僚士大夫和太學生之類的“黨人”,打壓極其兇殘狠辣,這也讓26歲袁紹看透了朝廷的陰暗,但在他的內心中,還是對漢廷存在一絲信念。
不久後,袁紹以母病父喪為由辭官,拒絕了朝廷辟召 隱居在洛陽,名義上是隱居 不見賓客,但實際上 他卻在暗中,結交黨人和俠義之士,試圖尋找機會幹掉宦官。昔日的好友 張邈 許攸 何顒等人,皆被他招致麾下,袁紹還找到了,當時擔任洛陽北部尉的曹操,與他一同建立了一個,以反宦官專政為目的的政治集團,一同合力對抗宦官集團。一系列的活動,讓袁紹成功引起了宦官們的注意,意識到袁紹開始企圖反抗自己,他們立刻就控制皇帝對袁家施壓。袁紹的叔父袁隗聽到風聲,當天就衝到了袁紹的家裡,怒罵袁紹:“汝且破我家!”意思就是 你這是在造反!這是要滅掉我袁家啊!
但袁紹對此卻充耳不聞 不為所動,在他的心裡 土地也好 族人也罷,在拯救漢室這件事情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沒錯 此時的袁紹和曹操是一樣的,都是不惜代價也要匡復漢室的大忠臣。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為了對抗這場起義,東漢朝廷被迫取消黨禁,大赦天下黨人,這給了袁紹一個機遇。他趁此機會帶領眾人,一邊抗擊黃巾軍 立下戰功,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繼續招攬各路英豪諸侯,一邊與大將軍何進暗中聯絡,何進是漢靈帝皇后的兄弟,是漢朝外戚的主要勢力,對宦官專政不滿。袁紹認為 只要輔佐何進壓制宦官,屆時外戚與士族合作,漢室還有匡復的希望,於是乎便有了開頭的一幕。
公元189年,在嘉德殿前,何進被十常侍所殺,同一時間 袁術 袁紹和袁隗同時出動,帶兵衝入宮城 關閉宮門,開始對宮內的宦官大開殺戒,只要是宦官 無論老幼一律殺之。甚至一些外戚在這個過程中也遭到殺害,死者超過兩千多人 皇城血流成河,外戚 宦官兩方勢力全被消滅,但還沒等袁紹喘口氣,準備計劃如何匡復漢室的時候,董卓 就進京了。其實原本袁紹知道董卓進京,第一時間是想和他碰一碰的,但當看到董卓的西涼鐵騎兵強馬壯的時候,他還是慫了,撂下一句“天下健者豈惟董公”,便灰溜溜的逃回了自己的濮陽,至此東漢末年 群雄割據的大戲,正式上演。
當時,各地的諸侯突然意識到一個事情,由於董卓禍亂朝政,導致朝廷對諸侯的控制變弱了,各路諸侯打著“大漢忠臣”的名號,開始割據一方 互相爭霸 搶地盤。唯獨只有少數真正的忠臣,是真的想要討伐董卓 匡復漢室的人,其中就包括袁紹。
公元190年,袁紹作為盟主,在關東州郡起兵討董,自號車騎將軍,釋出招賢令 號召各路英豪騎兵討董,這裡有出現了一個和演義,截然不同的地方。演義裡的袁紹 組建抗倭聯軍,是為了藉著這個旗號 削弱諸侯實力,同時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但《三國志》和《後漢書》中,都非常清楚地描寫到,袁紹為了抗擊董卓是真的費了許多心血,同時對自己曾經的朋友 非常照顧。比如 他任免河內太守王匡屯兵河內,讓韓馥留在鄴城供給軍糧,豫州刺史孔伷屯兵潁州,這些安排的地方大部分都是相對安全的地方,而且相互之間都能起到照應。
至於曹操這個好兄弟,責備在酸棗負責後勤補給,不參與直接作戰。而董卓在得知袁紹起兵之後,將其叔父袁隗和一眾在京師的袁氏宗族全部殺死,以此來威懾袁紹,還派陰循 胡母班 吳循等人,以重賞 官爵和封地勸降袁紹。然而 這些跳樑小醜都被袁紹派人誅殺,只有德高望重的老漢臣韓融免於一死,在家族大難 高官厚祿封賞面前,還能保持清醒和冷靜,這也是為何那些諸侯豪傑都願意,歸附袁紹的原因,當時在得知袁紹的遭遇後,幾乎所有人都想著為他報仇,所有起兵伐董的部隊,沒有一個不是打著袁氏旗號的,這一點與演義可以說是截然不同。
不過 伐董聯軍雖然聲勢浩大,其內部也並非那麼團結,許多人多多少少心裡還是有些小久久的,因此相互之間的內鬥 也不在少數,伐董聯軍不就後 便名存實亡,諸侯們作鳥獸散 紛紛迴歸自己領地,開始當起了土皇帝,反正天高皇帝遠 就自己過自己的。而袁紹看著這些諸侯,心態也逐漸產生了一些動搖,在袁紹看來,如今的大漢 那就是一座破房子,裡面的人都為了自己而不斷內鬥,即便自己這次匡扶了漢室,下次還會有新的人出現 迴圈往復,與其放任這棟房子繼續破下去,不如直接把他拆了,由自己去創立了一個新的統一盛世。
沒錯,袁紹從這個時候,就開始謀劃起了自己的霸業,而霸業的第一步,就是幹掉韓馥,韓馥作為冀州太守。在當時不僅坐擁河北這片,集天下之重資的寶地,更有鞠義這樣的猛將。當一個人 沒什麼本事,卻坐擁如此財富的時候,他就很容易被人盯上,而韓馥就被袁紹盯上。為了幹掉韓馥,袁紹讓人悄悄派兵攻下了,無人看守 防禦空虛的渤海,想要以此試探韓馥的反應,沒想到 韓馥只是故意減少軍需供應,想要以此拖垮袁紹,袁紹聞言 那真是笑得合不攏嘴。隨後他密信公孫瓚 讓他攻打韓馥,許諾事後共分冀州,同時暗中聯絡鞠義將其策反,鞠義反叛 韓馥被公孫瓚打得抱頭鼠竄,最終逃到張邈那裡,擔心被張邈抓住送給袁紹,於是在廁所裡用書刀自殺。
袁紹得知訊息後 直接奪走了冀州,而且拒絕兌現與公孫瓚的承諾,奪取冀州之後的袁紹實力大增,還招攬了許攸 逢紀 荀諶三人。不過 在他面前還有兩個大問題,一個是北面的公孫瓚,一個是南面的弟弟袁術,他們二人也是諸侯中的翹楚,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武將幕僚數量,都比當時的袁紹要高出一籌,但沒辦法 仗總是要打的。
公元191年的冬天,袁紹親自領兵在界橋對抗公孫瓚,當時的公孫瓚帶著三萬步兵和一萬騎兵來勢洶洶,由於公孫瓚威震河北,導致袁紹在冀州士兵 官員幾乎全部叛逃,顏良文丑等人此時又還在路上,身邊只有鞠義和不到兩萬的步兵,可以說是絕對劣勢。但就是這個鞠義,以八百精兵為盾 千張強弩為掩,滅殺了公孫瓚的一萬騎兵,隨後 趁著公孫瓚士氣大潰的機會,帶領士兵反撲 取得了大勝。
次年 袁紹與曹操聯合,大破袁術 陶謙 公孫瓚,也是在這一年 董卓被呂布殺死,董卓死後中央集權徹底分散,袁紹也徹底放開了手腳,聯呂布 破張燕,攻打幽州 逼得公孫瓚殺了全家老小 自焚而亡。至此 袁紹佔據冀州 青州 幽州 幷州徹底控制住了整個河北,他頒佈及其寬鬆利民的政策,鼓勵老百姓耕種 畜牧,並且很長一段時間 低稅甚至免稅,以此讓河北的經濟 農業迅速恢復到戰前,然後開始招兵買馬,在一年的時間裡就,坐擁數十萬軍隊。
和“河北四庭柱”等一眾強將,以及田豐 逢紀 許攸等一眾謀臣,此時的袁紹 早已不是當年的大漢忠臣,而是要一統天下的亂世梟雄,他公開聲稱 佔領河北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爭霸天下,在他看來 天下已經是他的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本人佔據了整塊河北,而洛陽及周邊勢力是曹操的地盤,他倆是什麼關係?那是從小穿一條內褲長大,一起搶別人新娘子的鐵哥們啊,只要二人一聯手,這天下 不就盡歸他袁紹手中了嗎?
然而就是在這個時候,曹操,站在了袁紹的對立面。就像之前 曹操那期影片說的那樣,就在袁紹忙著南征北戰的時候,曹操則在荀彧等人的勸說下,將天子接回了許都,奉天子以令不臣,以天子的名號討伐那些亂臣賊子,而首當其衝的被討伐的那個,就是袁紹。此時的袁紹 正準備南征,回河南收割一波韭菜,然後找曹操聊聊共謀天下的事情,這才發現自己後院起火了。打了一年 回頭一看,天子不僅被曹操接走了,還給自己扣了個反賊的名頭 要討伐自己,袁紹得知這件事情的時候,都快要氣瘋了。用袁紹的視角來看:咱倆是好哥倆,你說你不爭天下,我給你東郡太守這個位置,出兵幫你剿匪 讓你收復30萬青州兵,讓你坐上了如今大諸侯的位置,什麼意思?現在你想明白了?把天子給接走 你成朝廷了,你成了大漢賢良了,然後你要背刺我了?說我是逆賊 要討伐我,兄弟是你這麼當的嗎?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最終和曹傲徹底撕破臉皮,帶顏良文丑 逢紀審配,田豐許攸荀諶等人,領11萬大軍 企圖南下奪取許都,而此時的曹操 只有兩萬多人能投入戰鬥,官渡之戰 如果不用上帝視角,站在當時的角度來看,無論怎麼想 都是袁紹能贏。十一萬打兩萬,而且袁紹有整整一萬的騎兵,而曹操的部隊 幾乎全是步兵,騎兵打步兵 在那個時代,基本上就是單方面屠殺,但最終的結果 大家都知道,袁紹敗了。
不過和演義中 袁紹因為兒子生病,而哭哭啼啼 不作戰 擺爛送人頭不同,正史中導致袁紹失敗的因素有很多,地形 謀略 以及人的問題,但歸根到底 還是他的傲慢和義氣用事。他認為自己兵多將廣 就能無往不利,因此聽從了早已被策反的“好兄弟”許攸的話,而並沒有採納田豐和荀諶的意見,選擇在最不適合騎兵作戰的官渡與曹操交戰,並且是主動衝擊 正面硬抗,在官渡設好的防禦工事,導致騎兵幾乎全軍覆沒。他認為曹操只敢據守而不敢奇襲,於是將主力部隊全部派到前線,結果導致烏巢糧倉被一把火付之一炬,淳于瓊因此被人斬首 張郃投降,顏良倉促應戰 被關羽奇襲斬殺,文丑遭遇伏兵退無可退 最終力竭而亡。
不過吧,其實以當時袁紹的實力來看,即便是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失去了所有猛將和謀士,他也並沒有到徹底潰敗的地步,因為他還有他的大後方河北,只要回到河北 再發育幾年,他又能組建一支大軍 攻打許都,但他永遠也等不來那一天了。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在平地河北各地叛亂後,袁紹發病 病逝於冀州,導致袁紹發病的原因不明,但我想 或許是他氣不過吧,他氣不過曹操 能在官渡勝他,他氣不過自己剛吃敗仗,冀州就叛亂四起,他氣不過 這唾手可得的天下,就這樣在自己的傲慢自負下化為泡影。但這世界上 終是沒有後悔藥吃,袁紹 最終長嘆一聲 永遠閉上了雙眼。
因為袁紹生前素有政德,而且為了讓河北百姓生活安逸,一直奉行善待百姓的政策,所以在他死後,河北百姓沒有不悲痛的。在袁紹發喪當天,市裡巷見無不是,揮灑著眼淚主動送行的老百姓,彷彿死的是他們的親人一樣。但不久之後 袁紹的兒子們,為了爭權奪勢 自相殘殺,最終被曹操逐個擊破。
袁紹 是一個歷史上並不那麼出名的人物,許多人瞭解他,都是因為“官渡之戰”,袁紹作為“大型經驗包”被曹操一口吞下,並且因為演義的關係,將他看作是一個人菜癮大的“小丑”角色,但實際上 如果你深入瞭解他,就會發現 袁紹這個人其實非常有魅力,甚至可以說 他幾乎就是第二個曹操,他重情重義 對朋友真心實意,他為官政治 在他管轄範圍的老百姓,沒有人不誇他好的。但同樣他也是一個梟雄,他想稱王爭霸 逐鹿天下,他驕傲自負 固執狂妄,就像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方詩銘說的那樣,出身於世族的袁紹,再加上他的遊俠性格和豪傑才能,叱吒風雲,雄據一方,儘管最後袁氏政權煙消火滅,但是在東漢末年的戰亂時代,袁紹仍不失為一個傑出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