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之36技——熱
人在健康上出現某些問題時,或者在另外特殊情況下會引起發燒,有些植物也有這種發燒發熱的情況,大致歸納為下面三類。
正常情況下,植物會透過莖葉上的皮孔呼吸,讓水分經由這些皮孔散發出去,達到降低體溫的目的,這操作有點像人類出汗來降低體溫一樣。一旦這些皮孔被堵住,或者感染了病菌,或者皮孔雖然暢通,但植物體內缺少水分(比如干旱引起的)了,就沒有或者很少有水分從皮孔蒸發,不能順利地達到蒸發水分降低體溫的目的,植物的溫度就會升高,有科學家經過觀察研究發現這樣的植物發熱會提高溫度2度左右。
自然界有一些溫血植物在生長的特殊時期會在區域性自主發熱,引誘小昆蟲過來為自己傳花授粉達到傳宗接代的目的。這類植物花朵的溫度總是保持在一個恆定範圍,而不管外界環境如何變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把自身的花朵營造成一個微型小環境,從而吸引昆蟲,提高授粉機率。
臭菘(花見圖一)就是這種奇特現象的一個代表,它能夠在大雪紛飛的日子給自己構建一個小暖房,當環境溫度降為零下15℃時,它花朵內的溫度卻仍然保持零上15℃。一些昆蟲在這樣冷的天氣裡找到這麼一個溫暖的地方,而且還有吃有喝,何樂而不為,也就因此幫它傳花授粉了。
還有一種植物紅千葉蓮花(見圖二),即使環境溫度低至10℃,它的花朵溫度還能保持在33°C左右。花朵溫度比環境溫度高還有一個好處是便於花香飄得更遠,從而吸引更多的昆蟲過來採蜜,達到更高的授粉機率。
葛芋花(圖三),它能維持溫度在大約在38℃左右,當外界氣溫達20℃時,其溫度相對穩定在40℃左右。另外,葛芋花對溫度的控制把握得更好,與時間密切相關,甚至比和環境溫度的關係更緊密。
春羽花(圖四),它也能將花朵溫度保持在30℃~36℃之間。科學研究者在實驗室裡將環境溫度降為4℃時,它的花朵溫度仍然能保持在這個溫度範圍內,可見其發熱的力度夠勁。
天南星科的喜林芋(圖五)開花時,花腔內溫度可達38°C~46°C,比人的體溫高,把手放在其上會明顯感覺到陣陣熱意。喜林芋花序在晚上的溫度會高於白天,並散發出更為強烈的氣味,為的是更好地吸引夜行性的甲蟲過來傳粉。
杈葉槭(圖六)與前面那些植物產熱的目的不同,不是為了吸引昆蟲過來傳粉,而是調節體溫,以適應當時的環境氣候。杈葉槭普遍分佈的區域氣候屬於夏季涼爽、多雨霧,冬季寒冷、多霜雪的環境中。由於善於調節體溫,杈葉槭在即使零下20°C時仍能使其枝葉不會被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