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35年農曆8月23日,58歲的雍正皇帝在圓明園突然駕崩。雍正皇帝的第四個兒子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繼承大統。繼位之後,乾隆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操辦父親的喪事。可是對於把老爹的梓宮也就是棺材,停放在哪?乾隆卻跟禮部的官員吵了起來。怎麼呢?按照清朝的祖制,先皇的梓宮應該先放在乾清宮,然後進行一系列的祭祀儀式之後再安葬。
可是乾隆不想那麼幹,他要把老爹的棺材停在雍和宮。不僅如此,他還要把雍和宮屋頂的綠色琉璃瓦,通通換成黃色的。最後是誰爭贏了呢?當然是乾隆,誰叫人家是皇帝,想幹什麼不是一句話的事嗎?可問題是,乾隆為什麼這麼幹呢?這祖制有什麼問題嗎?並不是。
起因竟然是雍和宮跟雍正有特殊的關係,什麼關係呢?康熙33年,那時候雍正皇帝叫愛新覺羅·胤禛,16歲那年說起。康熙33年,愛新覺羅·胤禛也就是後來對雍正皇帝,年滿16週歲。按照清朝祖制,成年的皇子都可以在宮外分到一處房產,康熙挑來挑去,給雍正在紫禁城緊挨著安定門的地方選了一處,取名叫雍王府。不過分到房產的雍正,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為什麼呢?
因為房子的地段環境都不好,清軍出關的時候,那裡曾經是明朝太監居住的官房。,而且距離雍王府不遠的安定門,在清朝是專門走糞車的門,每天清晨都有糞車經過安定門去附近的糞場到糞。那個味能從城外飄到城裡來,你說雍正能喜歡那個地方嗎?
別說身份高貴的皇子,就算是普通人也不見得樂意去住。康熙帝為什麼要把雍正安置在這個地方呢?說起來令人是掬一把心酸之淚,因為他不喜歡這個皇子。公元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親征準噶爾獲勝,心情是倍兒爽,決定加封各位皇子。當時皇長子、皇三子等人都封了王,皇二子是太子。皇四子胤禛卻跟身體殘疾的皇七子,以及年齡小一些皇八子等人,只封了個貝勒。為什麼呢?
大臣提出質疑的時候,康熙說了這麼一句話。叫“皇四子輕率,喜怒不定,暫不能封王”,由此可見,康熙的確是不喜歡這個四兒子。既然胤禛不受康熙待見,怎麼後來還當了皇上呢?關於胤禛是怎麼當上皇帝的,那可一直是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說法有很多,有人說雍正能當上皇帝,是因為他矯詔,他篡改了遺詔。怎麼呢?說康熙死之前就寫好了詔書,準備把皇位傳給十四阿哥胤禵。可是後來,雍正暗中把這個詔書給弄到手,還把詔書裡的這個“十四”的“十”字改成了“於”字,這麼一來就“傳位十四子”就成了“傳位於四子”,老四胤禛就取代了老十四胤禵當上皇帝了。
第二種說法跟第一種差不多,只是說改遺詔的主角換了。不是雍正本人,而是雍正的舅舅隆科多。還有第三種方法,這種說法就比前兩種都嚇人。說雍正不光改了康熙遺囑,還要了康熙的命。說康熙病重的時候,雍正那叫一個孝順,端屎端尿不離左右,還親手給老爹餵了一碗人參湯。結果這碗參湯一下去,康熙就兩腿一蹬一命嗚呼了。
於是,雍正就藉機改了遺詔登上了皇位。聽上去好像覺得雍正上位充滿了貓膩,傳奇詭異的事件。其實在激烈的皇位競爭當中,你要說雍正沒使上一些上不了檯面的手段,可能也不太可能,還一定是有的。但是光靠使那些陰暗手段有用嗎?顯然也是不行的。不受待見的雍正,後來是怎麼逆風翻盤的呢?
雍正曾經自稱是“天下第一閒人”,雍正想的第一招,就是對皇位表現出“佛系”的狀態。比如史料記載,住進府邸的雍正行事非常低調。他平時最大的樂趣,就是躲在府裡看書寫字。當然了,光憑躲在家裡看書,不足以讓外人相信自己無心覬覦皇位。所以雍正後來又發展了一項愛好研究佛法,請藏傳佛教大師二世章嘉,到家裡來做法。
清朝建立以後,它歷代的皇帝對藏傳佛教都非常的重視。章嘉這是一個學識淵博的藏傳佛教大師,所以康熙皇帝特別是賞識他的學識,所以他把章嘉大師請到皇宮,為這些後宮的嬪妃們講經灌頂。雍親王一看他的父親對章嘉這麼重視,所以他也想著結交章嘉。透過結交章嘉,這樣給他父親造成一個好的印象。
厲害吧?這簡直就是一舉兩得。既贏得了父親的好感,又能給其他人留下一個沉迷佛法,不問世事的印象。所以當其他皇子都在為皇位爭得死去活來的時候,“佛系”的雍正反倒讓老爹覺得放心。史料記載,晚年的康熙皇帝幸臨雍正住的地方多達十幾次。這個待遇可不一般了,除了三皇子胤祉和胤禛之外,其他皇子都沒有受到過這樣的待遇。那是不是說胤禛靠“佛系”的心態就奪取了皇位呢?
當然不是,當閒人是給外人看的,他還有外人看不見的一招。什麼呢?有一個特務機構粘杆處,這個粘杆處是雍正發明的。雍正愛看書,可當時的院子裡長有很多高大的樹木。到了夏天,總是有很多知了叫個不停,吵得雍正無心看書心煩意亂的。怎麼辦?雍正就想著辦法,他讓家丁用細長的竹竿去捕蟬。而由於每年都需要人來捕蟬,雍正就乾脆成立了一個組織,這個組織就是粘竿處。
既然粘竿處是用來捉知了的,最後怎麼成了特務機構了呢?你可別小看粘竿處的人。他們可都是雍正從江湖上精心挑選出來的武林高手,相比普通人武林高手擅長什麼?一是刺探情報,二是幫主子剷除異己。所以雍正雖然每天讀書寫字不問世事,實際上他什麼都知道。雍正能當上皇帝,絕不緊緊靠這些,像關心老爹的身體,時時膝下問安,也是雍正常做的事。
但不管怎麼說,雍正住在雍王府期間,是他從一個不受重視的普通皇子,蛻變成康熙“愛子”的福地。雍正登基三年之後,他就把雍王府更名為雍和宮。故事說到這,你應該明白乾隆種種奇怪的做法是為什麼了?乾隆是個孝子,他知道老爹的皇位來之不易。不管是把棺材停放在雍和宮,還是換掉綠色的琉璃瓦,都是為了紀念父親。
黃色在這顏色裡是最尊貴最權威的,它演變成了只有皇家皇帝才能專用的一種顏色。雍正皇帝去世了,原來的雍和宮,按照他的等級,是綠色的琉璃瓦。乾隆皇帝要把雍正的梓宮放在雍和宮要停靈,這時候再用綠色的就不合規制了,所以要把它改為黃色的琉璃瓦。
除了更換雍和宮的琉璃瓦之外,後來乾隆還把雍和宮改成了喇叭廟。為什麼呢?因為他覺得只有這樣才是一種最完美的祭奠父親的方式。這也就是為什麼,今天我們看到的雍和宮是北京香火最盛的寺廟之一,背後可是有一份沉甸甸的父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