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師身陷重圍,很多人與大部隊走失。有些人組織起一支小分隊共同突圍,也有些人不得不面臨“單兵作戰”的困境。538團1營通訊員孫忠良在向鷹峰突擊的路上與所有人失散,除了一部步話機,他只有一支蘇式步槍、兩顆手榴彈和十發子彈。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看似“普通”的通訊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突圍方案:穿過公路,沿著敵機轟炸的方向突圍。這條突圍路線最終成功地挽救了7個人的生命。
538團1營在漢江南岸經歷了慘烈的戰鬥,當180師於1951年5月26日黃昏開始向鷹峰方向突圍之時,該營已經失去戰鬥力。孫忠良是通訊員,除了武器裝備和口糧外,還要攜帶通訊裝置。在一次戰鬥間歇,他不自覺地熟睡過去。也是因為這次深度睡眠,他不得不開啟獨自突圍的旅程。
由於180師主力吸引了大部分美軍的兵力,因此在公路各重要路口處駐守的多為南朝鮮軍。對於公路沿途和開闊地,美軍除了坦克巡邏部隊外,主要靠飛機不間斷地轟炸。為了減輕負重,孫忠良丟掉步話機,爬上一個小山包憑藉肉眼觀察敵情(他沒有望遠鏡)。經過一天的觀察,他發現了一條公路和一個結論。
距離孫忠良所在地500米左右有一條公路,美軍的4架飛機在白天始終不間斷地轟炸,這意味著什麼?
第一,這條公路非常重要,可以作為突圍的路線。
第二,美軍步兵的兵力不足,只能依靠空軍。
第三,既然被不間斷地轟炸,就證明這條路上沒有太多的敵人。
得出結論並不代表能立刻突圍,以孫忠良當時的身體狀況和武器裝備,想“單槍匹馬”地殺出去基本沒有可能。“天無絕人之路”,當孫忠良走下山包準備隱蔽時,遇見了戰友:538團1營參謀長潘輝率領的營部文書、通訊員、司號員等6人,這個7人小分隊也正式成立了。
如果我們熟悉180師突圍人員的經歷,就會發現一件事情:當戰士們處於無助、絕望、崩潰的邊緣時遇到一位營、團級幹部願意帶領大家共同突圍,內心會有多麼激動。孫忠良就是這樣的心情,一位營級幹部的出現讓他立刻信心大增。
孫忠良把公路和敵機轟炸的事情彙報給潘輝,潘輝也採納了孫忠良的建議:沿著敵機轟炸的方向突圍。嚴格地說,孫忠良小隊的非戰鬥人員比較多,如果遇到敵人,他們很難形成真正的戰鬥力。但是,孫忠良的情報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黃昏時分,7人悄悄地穿過公路潛入山中的密林,並向西北方向前行。正如孫忠良判斷的那樣,沿途的敵人並不多,偶爾會有美軍的汽車經過。第二天天亮以後,孫忠良等人來到一個小村莊,看見不遠處有一隊士兵也正在向西北方向行進。眾人都以為那是友軍,於是拼命地跑上去向“自己人”靠攏。
180師突圍的人員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幸運”,孫忠良也不例外。當時的雨很大、視線比較模糊,那支隊伍每個人之間也有一定的間隔(部隊行軍的慣例)。孫忠良用盡全力追上最後一個人問道:“你是哪個部隊的”?
當“友軍”轉過頭後,孫忠良大吃一驚:這不是志願軍,也不是朝鮮人民軍,而是李偽軍。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兩個人都有點慌亂,那位南朝鮮軍士兵顯然更害怕,他立刻向後退、滾下山去。直到突圍以後孫忠良才知道:南朝鮮軍在第五次戰役中損失很大,第三軍團甚至被撤銷了番號,有些部隊是臨時組建,還有不少新兵。
由於大雨和南朝鮮軍士兵之間的間隔,孫忠良的這次“偶遇”竟然沒有被發現,7人立刻掉頭向山頂爬去。山頂仍然有南朝鮮軍士兵把守,可他們為了避雨都坐在掩體裡,前沿陣地只留下一支自動步槍和幾桶罐頭。
對於孫忠良等人而言,一支自動步槍並沒有多大的作用,那幾桶罐頭才是救命之物。當物資被全部拿走後,南朝鮮軍發現了孫忠良等人的蹤跡。還是因為大雨,敵人不敢貿然出擊,只能胡亂地放了幾槍。
180師的很多老兵都說過同樣的話:“部隊不是被打垮的,而是被餓垮的”。538團的一位戰士曾經對團長龐克昌說過:“只要吃一頓飽飯,我們就能再堅持兩天”。孫忠良等人“繳獲”的那幾桶罐頭足以支撐後面的突圍行動。
正確的突圍路線、及時的食物補給,外加一點點運氣,孫忠良這支7人小分隊於一天后成功地突圍。在第五次戰役之前,孫忠良可能不會想到自己要單獨突圍,更不會想到自己的情報能幫助7個人共同突圍。歸根結底,志願軍每個人都有不俗的單兵作戰能力,哪怕只是一名“普通”的通訊員。